抗日战争时期,无数中华健儿为了民族独立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不惧生死,毅然走向战场,在生死关头,他们也留下了可歌可泣,值得后世铭记的话语,相比现在某些专家说原谅日本的话,简直是数典忘祖,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些抗日将军们的爱国语录。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紧接着就发生了中日之间的第一个大会战——淞沪会战,此战蒋介石投入了大量的国军精锐,但是仍没能阻挡住日军的进攻,在三个多月的时间中,国军损失惨重,其中时任第14师参谋长的郭汝瑰率部血战七天七夜,在危急时刻,他给长官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我八千健儿已经牺牲殆尽,敌攻势未衰,前途难卜。若阵地存在,我当生还晋见钧座。如阵地失守,我就死在疆场,身膏野革。他日抗战胜利,你作为抗日名将,乘舰过吴淞口时,如有波涛如山,那就是我来见你了”。
郭汝瑰
1937年忻口会战时,郝梦龄率部参战,战斗中郝梦龄亲临一线指挥,在距离日军阵地200米的一个狭隘通道里被子弹打中,壮烈牺牲。他殉国后,士兵们在他的口袋里发现了一封尚未发出去的书信,信中写道:“余受命北上抗敌,国既付以重任,视我实不薄,故余亦决不惜一死以殉国,以求民族生存。此次抗战,誓当以沙场为归宿”。
郝梦龄
在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四川王刘湘就发布通电宣布川军出川抗日,不料刘湘却在1938年的1月份在汉口病逝,临终前他留下遗言:“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他的这句话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激励着川军将士。
同为川军名将的邓锡侯,在出川前也宣誓:“川军出川抗战,战而胜,凯旋而归;战如不胜,决心裹尸以还”。在他们的带领下,川军奔赴在各个战场上,一直打到日本无条件投降,整个抗日战争中,有350万川军出川抗日,伤亡64万余人。对于这段抗日历史,李宗仁曾评价川军:“八年抗战,川军之功,殊不可没”。
邓锡侯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我军一批批年轻的飞行员也上了战场,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时任第4航空大队第21中队飞行员陈怀民就曾说过:“每次飞机起飞的时候,我都当作是最后的飞行。与日本人作战,我从来没想着回来”。1938年在武汉会战中的4.29空战中,陈怀民在击落一架敌机后遭到5架敌机的围攻,导致他的飞机油箱着火,当时他可以跳伞求生的,但是他却猛拉操纵杆,战机拖着浓浓的黑烟,向上翻转了180度,撞向从后面扑来的敌机,与日本“红武士”高桥宪一同归于尽,时年22岁。
陈怀民
卢沟桥事变后,张自忠出面与日本周旋,试图和平解决,因此被舆论误解为“汉奸”。后来张自忠还是奔赴了抗日战场,1940年在枣宜会战中,张自忠作为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指挥部队与日军作战,最后战死沙场,临终前留下遗言:“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张自忠
杨靖宇将军是东北抗联的主要将领,抗日战争时期他在白山黑水之间与日军周旋,可是最终被叛徒出卖,1940年汉奸带着日军围住了杨靖宇,杨靖宇在临死之前说到:“我杨靖宇虽然珍惜自己的生命,但如今大多数部下罹难,只剩下我一人。如今我的抗日同志还在各地辗转,日本帝国主义必定有灭亡的一天。不用多说了,开枪吧!”最终杨靖宇将军壮烈牺牲。
杨靖宇
1941年中条山之战时,由于我军准备不足,此战我军损失惨重,在日军的重兵包围之下,第三军军长唐淮源率领部队且战且退,最终在日军的威逼下,为保全民族气节,举枪自杀,临终前说下如下遗言:“中国只有阵亡的军师长,没有被俘的军师长,千万不要由第三军开其端。”“现在情况极险恶,吾人在事有可为之时,应竭尽心力,恢复原态势,否则当为国家为民族保全人格,我已抱定不成功便成仁之决心!”
唐淮源
1943年中日军队之间爆发了鄂西会战,其中就发生了有着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石牌保卫战,此战的主要指挥官是国军名将胡琏。战前胡琏和全师官兵做好了杀身成仁的准备,连夜写下五封家书,其中一封提到:“我今奉命担任石牌要塞守备,原属本分,故我毫无牵挂。仅亲老家贫,妻少子幼,乡关万里,孤寡无依,稍感戚戚,然亦无可奈何,只好付之命运。诸子长大成人,仍以当军人为父报仇,为国尽忠为宜”。
胡琏
上述所说,也只是部分抗日将领的遗言或家书,他们在与日寇作战之时以死明志,用生命来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可笑现在竟然有一些专家无视日本侵华的事实,多次声称要原谅日本,为日军侵华洗白,呼吁中国人忘记抗日战争造成的伤害,让我们没事原谅他们。这样的汉奸专家,在我们国家到底还有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