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我军为了摆脱国民党的追击和围剿,走上了长征的道路。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参加长征,这很好理解,因为有些队伍没有跟红军主力在一起,不在中央苏区。可有一个人,他两种情况都不是,但也没有参加长征,他是谁?为什么没有参加长征呢?
这个人就是粟裕,他是红七军团参谋长,本来是要跟着大部队一起转移的,不过他却接到一个指令。当时为了减轻苏区的压力,首长们决定组建红七军团北上,作为参谋长的他就这样留了下来,与红七军团一同北上,支援抗战事业。因为转移,所以他错过了,万里长征之路。
1934年7月,红七军团6000多人奉命北上,组成了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去闽浙赣皖一带,宣传红军的抗日主张,扩大声势,最终在皖南一带立足,发展根据地。
经过三个月的艰险历程,北上抗日先遣队来到闽浙赣根据地,与方志敏创建的红十军组建成红十军团。离开根据地作战,对红十军团非常不利。在谭家桥一战中,就造成了失误,红十军团首战就损失惨重。
在突围过程中,新四军各部损失惨重,许多战士都牺牲了,军团长方志敏被俘后遇难,只有参谋长粟裕带着带着400多人成功突围了出去。这400多人组成挺进师,粟裕担任师长,领导队伍在江南打游击,后来这个挺进师很快就发展成了一千多人的挺进师。
直到迎来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南方八省的游击队进行整编,番号为新四军,粟裕领导的队伍也汇入了新四军。
直到许多年后,在两份绝密文件曝光,粟裕才发现,原来北上抗日先遣队是要吸引国民党的注意,扰乱国民党的部署,从而为中央红军长征创造条件。当时因为某些原因,这两份绝密文件没有向北上先遣队传达,所以粟裕一直不知道让他北上的真正目的。
北上“抗日“只是表面意义,真正含义是要在国统区搞出动静,吸引国民党火力,从而侧面支援红军主力长征。
不过最后可惜的是,粟裕他们部队离开根据地作战,再加上实权不在他们部队,作战受到了很多局限性。最后在老蒋的追剿下,损失十分巨大。好在长征顺利完成,而粟裕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后来成为了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