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3月26日,刺杀伊藤博文的朝鲜义士安重根身着母亲亲手缝制的民族服装,走上绞架,从容就义。
在被关押在旅顺监狱的144天里,安重根一刻也没有闲着。他在狱中完成了大量著述,包括《告同胞言》和《最后的遗言》,以及未完成的《东洋和平论》,还留下了大量的书法作品。为了完成《东洋和平论》,安重根曾向法院请求将他的刑期推迟一个月,但却遭到法院的拒绝。
我两千万兄弟姐妹各自奋发……若能继承我的遗志,恢复自由独立,我死而无憾也。
——安重根《告同胞书》
我死之后,希望把我的遗骨埋在哈尔滨公园旁,等我们恢复主权后返葬到故国。……当大韩独立的消息传到天国时,我一定会欢呼,高唱万岁。
——安重根《最后的遗言》
直到临死前的最后一刻,安重根仍在为朝鲜民族的独立进行不懈的奋斗,他渴望通过自己的行动能够唤起整个民族的觉醒。
安重根被日本人处决的时候,还不到31岁,真可谓英年早逝。但凭借着成功刺杀伊藤博文的壮举,安重根名垂青史,受到今天朝鲜、韩国乃至中国的共同纪念。
安重根死后,遗体被狱方葬于旅顺公共墓地。令后世遗憾的是,在历经多年的战乱后,英雄的墓址已无从找寻。
作为被整个朝鲜民族尊崇的英雄和烈士,朝鲜和韩国政府长期以来试图找回安重根的遗骸,但至今无果。
为了纪念这位义士,
韩国政府为其设立了衣冠冢。并经与中国政府协商,又在哈尔滨火车站修建了“安重根义士纪念馆”。
如今朝鲜半岛已经脱离日本人的控制,安重根的理想最终得以实现,英雄可以瞑目了。但1939年发生的一件事,如果安重根泉下有知,也必当会无比汗颜。这要从安重根的儿子安俊生说起。
安重根生有二子一女。安重根死后,子女均由其妻金亚丽抚养。长子安文生未及成年夭折,次子安俊生在其父去世时刚满三岁。因为安重根的身份,其后人受到日本人的特别“照顾”。这种照顾当然是别有用心的。
在日本人的精心培养下,安俊生走上了和父亲截然相反的道路。
作为著名的“亲日派”,安俊生在
1939年作为“全韩代表团”的一员到日本访问。他竟然代表自己父亲向伊藤博文的灵位道歉,还和伊藤博文的儿子
伊藤文吉一起合影,以示“日韩亲善”。
日本政府有意借安俊生访日大做文章,宣扬日韩“吴越(指仇恨)三十年冰释”,借以打击已渐成燎原之势的朝鲜独立运动。
安俊生的数典忘祖激怒了韩国爱国志士。总部设在中国的韩国独立运动组织甚至有过刺杀他的计划,但碍于他是安重根烈士唯一的后人,以及受到中国国民政府的干预,最终计划未能实施。
安俊生大概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危险处境,二战结束后,安俊生携家眷从上海迁居到香港,从此不再涉足政治。安俊生于1951年死于香港,随后其子安雄浩移民美国。
安重根何等英雄,儿子却沦为日本人的政治工具,真是令人不胜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