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商人,却因十年前的一桩善举,成为对新四军做出重要贡献的功臣。
1941年10月,新四军第一师第三旅挺进至江苏如东县,旅部设在互镇街。
当时新四军面临各种难题,如果说经费短缺、武器弹药匮乏,还可以通过从敌人手中缴费来解决,那么医药用品和一些特殊的军需用品缺乏则让司令员陶勇与政委吉洛特别伤脑筋。
好在当地有一位名叫季德田的进步商人,他发自内心地拥护抗日、支持新四军,便向陶勇、吉洛自告奋勇,表示愿意去上海去,帮助新四军采购各类医药和军需物资。
陶勇、吉洛通过一段时间的考察,认定季德田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人,便将来之不易的一笔款项交给他作为采购资金。
而季德田也不负众望,他带着两名亲信到了上海之后,果然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弄到了新四军紧缺的一批军需和医药物资,主要包括:氯化钾、龙头细布、花其硝、硫磺、无缝钢管、黄铜皮,以及各类医药用品。
真正的难题是,如何把这些紧缺物资从上海运回去。
当时,日伪军实行军事和经济封锁,到处筑炮楼、设关卡,严密盘查过往行人和客商,运输非常困难。
何况季德田购置的这些物资,敌人只要一检查就能发现是违禁品,会毫不客气地当场没收,人也会被他们抓走。
真所谓无巧不成书,就在季德田为如何把这些货物运回去而愁眉不展的关键时刻,无意中在大街上遇到一个人,竟然是当年的发小翁克明。
说起来季翁二人颇不渊源,正是十年前季德明的一桩善举,救了翁克明一命。
翁克明十年前沉迷赌博,不仅输光了全部家当,还欠下了地头蛇一笔钱。地头蛇见翁克明实在无力偿还,便扬言要翁克明以命相抵。
季德田当时经商略有小成,得知此事后,便卖掉了家中一块田产,帮翁克明还清了赌债。
翁克明觉得在家乡已无处容身,便决意远走他乡重整旗鼓。季德田又借了一笔路费给他,翁克明这才得以成行。
翁克明辗转到了上海,还真的戒掉了赌瘾,又因种种机缘,在上海的伪警备司令部当上了一名书记官。
两人多年来失去了联系,如今竟在上海街头偶遇,真有人生如梦之感。翁克明虽然委身于敌,但对于季德田当年倾家荡产帮助自己的事还是感激不尽。
季德田便半遮半露地将自己要运一批“敏感”物资回乡的事说了出来,请翁克明提供帮助。
翁克明倒也并非知恩不报的小人,他便利用职务之便,从伪警备司令部偷来一纸加盖了公章的空白文书,伪造成一份通关文件,谎称季德田所运的物资是如东县伪保安大队所购,用来应付沿途日伪军的盘查。
季德田所他所购置的军需和医药物资分装了八部小车,过江后由陆路北运。
车队经过五天的夜宿晓行,才到达了海门县麒麟镇。
季德田拿着这份通关文件经过日伪军各道关卡时,果然畅行无阻。
但季德田也明白,那份通关文件在外地能用,但到如东却不能用了。因为一到如东,伪军便于互通声息,文件如果落到如东县的伪军手中,有可能就会露馅。
为了避免出现意外,季德田到达邻近如东的广田镇之后,就派了一名亲信悄悄来到新四军第三旅旅部,向陶勇、吉洛报告了物资已到达广田的情况。
陶勇、吉洛大喜,当即派了一支骑兵,趁夜色昏暗时前往广田镇接应,果然顺利接回了季德田和他运回的军需、医药物资。
见到季德田,陶勇紧握住他的双手说:“辛苦了!你为新四军、为抗日事业立下了大功!”
季德田却淡然一笑:“谈不上什么大功,我这个汲汲无名、蝇营狗苟的小商人,能为抗日大业略尽绵薄之力,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
后来经过季德田的争取,翁克明也弃暗投明,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不断在暗中为新四军提供帮助,直到1944年因秘密泄露被捕,最终惨遭杀害。
季德田后来又为我党我军做了大量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在如东县委任职,1953年因病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