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个词形容后期的蜀汉那就是"凋零",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他的机智多谋就不用多说了,回看刘备三顾茅庐将他请出山可见是个明智的决定。诸葛亮不仅在军事方面惊叹众人,而且在创造新物件方面更是令众人惊艳,最重要的是这样一个有才之将对于国家和主公是忠心耿耿,从未有二心。
俗话说人无完人,诸葛亮即使军事等方面是无人可比的,但是在识人、用人方面是比不过刘备的,所以在刘备去世后,虽然有诸葛亮维持着,可是也挽回不了蜀汉开始下滑的趋势。
我们知道蜀汉出了名的五虎将,是战无不胜的,但是这"五虎将"也终会变成"老五虎将",还是得服老,更何况随着一个一个老将的逝去,这蜀汉的能战之才就越来越少。诸葛亮总该想办法解决这事吧,可是就随着入不敷出的趋势,这能带兵打仗的人也是屈指可数了。
但是我们细细回想一下,蜀汉后期有才之士并不少,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局面呢?来看看诸葛亮浪费了多少人才就知道了。
最可惜的就是魏延了,堂堂一国中身份尊贵的将领,是深受刘备喜爱的人才,那时候基本上都认为汉中一要职非张飞莫属了,没想到刘备把这个名额给了魏延,刘备看人是很果断的,所以对于魏延他是想把他培养成自己的主力的,谁曾想这主力刚培养好,诸葛亮还不领情了,这生性多疑的特点是一点也掩盖不住,对于魏延的衷心诸葛亮一直表示怀疑,所以干脆疑人不用。
他并不明白刘备的良苦用心,带着自己的怀疑,处处提防魏延,魏延每次北伐问他要兵,想独自走一路,想的最后能在一个地点碰头不就行了,可诸葛亮哪能同意,手持万兵万一有不忠之心怎么办,肯定要自己看着他才能放心,就因为每次魏延的请求都被回绝,所以两人的关系也可想而知,所以后期的魏延都没有什么机会能发挥自己的战力了。
下一个是被刘备作为自己亲生一样培养的刘封。他们之间的缘分是掉在地上的一块肉,此话怎讲呢,当初相识,在宴席中这个青年不仅不卑不亢,更为可贵的是上菜的时候有一块肉不小心掉了,可他却直接捡起来吃了,刘备实在震惊,把这青年是放在心里了,刚好那时刘备也没有继承人,于是就把他收为养子。
刘封也是一位能征善战的人才,不仅武艺非常高强,而且有着同龄人所没有的胆识,他的才能当然是皇位的候选人之一,但是就是因为这要命的武艺,让他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诸葛亮是非常害怕刘婵争不过刘封的,虽然血缘关系更为亲密,但是变数始终让诸葛亮心惊胆战,于是对刘封产生了不好的念头。
碰巧在关羽遇到困难时,刘封没去支援,诸葛亮就抓住这一点,请求刘备将其处死,而刘封面对这样的局面,对于他们实在是失望透顶,最终自己了结了自己的生命,而皇位最终也就如诸葛亮所期望的那样,传给了那位"扶不起的阿斗"。
世界上怎么会有完全符合条件的人呢?就是在诸葛亮的多疑中,有用之才被判处的被判处,被流放的被流放,而他自己成为了"光杆司令",虽然自身非常的优秀,但自己的力量始终是应付不过来的。诸葛亮不珍惜人才,不招揽人才,最终蜀汉的人才被白白的浪费,蜀汉后期的落魄也是情有可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