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10月25日
,仅仅
8小时的争辩
表决,
美国和他的西方盟友
用尽一切手段,最终不得不承认自己的
失败
。美国人无法理解眼前发生的这一切——太快了,实在是太快了。
联合国会场上非洲代表欢呼喝彩,其中坦桑尼亚外长竟然在大厅跳起舞来,顿时怒火中烧的美国代表,写信辱骂坦桑尼亚外长称他们为
“野蛮的非洲人”。
中南海内,得知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毛主席评论道:
“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
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经历怎样的艰难历程?非洲国家为恢复新中国合法席位作出哪些努力?
新中国坚决支持亚非民族解放斗争
新中国是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
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历史的原因,美国操纵之下的联合国,新中国的联合国合法席位被蒋介石集团霸占。
尽管新中国不断要求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但在美国操纵之下,拒绝了新中国的要求。
当时处于美苏两极格局之下,美国等西方国家通过媒体宣传,在亚非国家面前抹黑新中国的形象,不明真相的亚非国家甚至将新中国视为“不正义”的国家。为了让世界了解新中国,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1955年周恩来总理前往万隆
,参加印尼总统苏加诺主持召开的
亚非国家会议
。
亚非国家会议召开前,美国之音声称共产主义是新式殖民主义,在美国的刻意宣传下,对共产主义不甚了解的亚非国家代表,对新中国产生些许抵触情绪。在此背景下,周总理提出了著名的
“求同存异”
方针,介绍
新中国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赢得亚非国家代表的认可,增进了亚非国家对新中国的了解。
万隆会议结束后,周总理在外交事务上大力支持亚非国家民族独立、解放运动。
1958年10月2日,几内亚宣布独立,法国在国际社会上放出狠话,恐吓其他国家不得支持几内亚独立。
当时法国向新中国表示愿意建交,条件是停止支援民族解放斗争,但毛主席、周总理坚决支持非洲人民的正义之举。
在殖民时代,几内亚的粮食几乎全赖法国殖民者,几内亚独立后,法国宣布停止供应粮食。
1959年,几内亚向新中国发去求援信,尽管当时几内亚没有同新中国建交,新中国还是向几内亚提供了5000吨大米,后又提供1万吨大米,派遣农业专家前往帮忙种植水稻。
同年,几内亚同新中国建交。
当时正值美苏争霸时期,为了争夺非洲国家,美国一面强迫刚刚独立的国家接受“经济援助”,逐步掌控其国家经济命脉,一面挑拨新中国同非洲国家之间的关系。为了打开非洲的新局面,新中国全面展开非洲工作。
1960年4月,新中国邀请阿尔巴尼亚政府访华,对其进行了经济、军事援助,额度达到5060万。1961年,周总理和刘少奇接见了加纳政府代表,对其进行经济援助,帮助训练军官。
1951和1954年,坦桑尼亚、赞比亚相继独立,为了发展经济计划修建铁路,但西方国家掌控的世界银行拒绝提供贷款,苏联方面表示拒绝支援。正在两国感到绝望之际,
1965年周总理对坦桑尼亚进行访问
,经过视察后表示:
“西方不修,中国修。”
整个铁路修建期间,新中国派出5万名工人技术、管理等相关人员,1.6万名中国工人,从1970年至1976年,中国累计投入9.88亿人民币,其中70人长眠在这条铁路上。新中国对非洲国家的诚意,使得中非友谊得到巨大发展。
事实证明,新中国支援非洲民族解放斗争上的努力,得到了非洲国家回应。
非洲国家在恢复新中国合法席位的努力
新中国对非洲国家投之以桃,非洲国家报之以李,开始为新中国在联合国的权益奔走。非洲国家从哪里着手呢?
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巨大变化,联合国成员国增加了56个,其中非洲新增34个国家,打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占据优势的局面。
这些刚刚独立的非洲国家多是经过民族解放斗争建立的,同新中国联系密切。他们通过新中国对外政策和行动判断:新中国是一个值得信任的朋友。
新中国和非洲国家间相似的遭遇、经历,使得他们紧紧联合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力量,要求恢复新中国的联合国合法席位,同美国为首的反对力量,进行了长达十年的较量。
美国看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支持新中国,感到拖下去压力越来越大,提出新中国代表权问题,是联合国的
“重要问题”
,只有
经联合国大会三分之二票数通过
,才能同意。
1965年,随着亚非独立国家的增多,联合国力量发生变化。尽管20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美国的提案“重要问题”,但大会表决时,两阿(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提出“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并承认它是唯一合法的代表”的提案,出现了47票反对,47票赞同的局面。
尽管提案没有通过,但非洲等国没有停止恢复新中国合法席位的努力。1971年,25届联合国大会召开时,形势已经朝着新中国有利的方向发展。
其中1964年,法国同新中国建交,加拿大也支持恢复新中国的合法席位,对美国阻止新中国进入联合国的政策造成了巨大打击。
在25届联合国大会中
,恢复新中国合法席位的提案,
赞成票已经超过反对票
,一些西方国家的态度已经出现松动。
1971年,两阿等非洲18个国家向联合国提出提案,要求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驱逐台湾蒋介石集团。
面对越来越不利的形势,美国使用新招数,提出“两个中国”政策。1971年7月,美国表示26届联合国大会中,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入会,同时不驱逐台湾蒋介石集团
。新中国对美国提出的荒唐主张严词拒绝,并声明两阿等18个国家的提案,是新中国唯一承认的正确主张。
在决战时刻即将到来前,非洲等国代表内部进行调节,由于策略的,最后“两阿提案”由26届联合国大会时的18国,争取到23国。每次增加同意提案代表中,亚非国家占大多数。这样非洲等国的提案同美国的提案形成了23:22:19的局面,真正的决战即将来临。
8个小时赢下决战
正当恢复新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斗争紧张之时,美国的一个举动使得联合国内部力量发生戏剧性变化。
1971年7月15日,尼克松宣布访问中国,将于1972年乘坐总统专机前往北京,开启“破冰之旅”。之前美国拒绝恢复新中国的联合国合法席位,使得很多内心想支持新中国的国家,害怕美国的怪罪,不由得胆子大了起来,包括美国的西方盟国及一些小国家。
先前处于美国的警告,他们不敢投票“两阿议案”,如今看到美国已经主动握手言和了,他们也没有了后顾之忧。
10月18日至24日,联合国大会召开前的一周,对恢复新中国合法席位进行专题辩论。当“两阿提案”开始讨论后,台湾疯狂抵制,美国、日本在后面助威。
美国为了保住蒋介石集团在联合国的席位,使出了浑身解数。据当时报道,
尼克松为了拉选票,亲自给许多国家首脑写信
;美国的驻外使馆积极开展“外交攻势”;美国准备对一些国家进行经济上的援助和利诱,迫使一些国家转变立场。
在美国的搓弄下,不同阵营的人对新中国代表权问题进行激烈争论,一时间会场显得有些混乱。终于在1971年10月25日,这些迎来了终点。
10月25日下午3时,联合国第1976次会议召开。
美国代表心急如焚,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为自己争取票数。基辛格此时即将结束新中国行程,美国希望基辛格回到美国,对小国家进行解释,这样显然能够增加美国的票数。接下来美国想方设法,推迟表决24小时等到基辛格回来。
“巴罗迪提案”表决后,接下来应该表决“重要问题”。
在美国的指示下,菲律宾、日本代表团逆势而动
,提出
“重要问题“很有意思,值得仔细研究”,建议将表决日期推迟一天。
大会进行表决是否推迟,结果以56票反对,53票支持,19票弃权,表决继续,使美国的图谋受到巨大打击。
大会开始表决“重要问题”提案,大厅气氛顿时紧张了起来。大会以59票反对,55票赞成,15票弃权,否决了“重要问题”提案。
美国的提案被击败时,会场上立即兴奋起来,挤得满满的表决大厅响起了掌声。
随后马利克主席宣布对“两阿提案”进行表决,最终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3票缺席的结果,通过了提案。
顿时大厅再次沸腾起来,亚非国家代表们高声欢笑、唱歌、兴奋地拍桌子。其中
坦桑尼亚外长
兴奋地
跳起舞来
,令美国代表愤怒不已写信辱骂。坦桑尼亚代表回答:
“我们和其他的代表团一样,不承认任何人有权在礼仪上教训我们!”
美国代表一顿无能狂怒后,只得接受中国重返联合国这个事实。尼克松得知这个消息后,处境有些尴尬。因为在他的计划里,新中国能够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但绝不是自己以此为筹码,同新中国讨价还价之时。
消息传到北京后,毛主席拿着外交部的表决情况,一面看,一面说:
“在联合国投我们的票,非洲国家有26个,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
新中国能够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离不开非洲国家的努力,离不开“两阿提案”,正是他们的帮助之下,新中国才能这么快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背后是中非人民20余年的奋斗,象征着中非友谊迈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