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七月七日》:“相传织女星,今夕嫁牵牛。”写的是牛郎织女的浪漫爱情故事,这也是中国的四大爱情故事之一。而《梁山伯与祝英台》更是有着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美誉,广受人们的好评,还被列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01
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十分感人,他们为追求真爱双双化作蝴蝶,共同飞翔在广阔天地间,人们无不为他们矢志不渝的忠贞爱情所感动。在感动的同时人们也不禁要发问,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是真实存在于历史当中的吗?
不少的考古学家们带着这些疑问去追寻梁山伯和祝英台的踪迹,想要挖掘出隐藏在历史背后的真相。如今,国内和梁祝故事相关古迹,已经存有17处,其中有读书处6个、坟墓10处以及庙1座,但是专家们对这些遗址都抱着保守态度,认为梁祝读书处实则是在梁祝传说盛行后才被人修建的,因此其历史的真实性还有待考察。
梁祝的故事是以中国故事中传统的书生小姐的模式来展开,相传古时候祝家庄里有一位祝员外,而祝员外又有一个美貌的女儿,名唤祝英台。祝英台同一般怯懦的闺阁女儿不同,生性调皮的她经常偷扮成男子去大街游玩。
一年,到了学堂招生之际,祝英台萌生念书的想法,然而封建礼教下的女孩们是没有资格上学堂的,因而祝员外对女儿的想法极其反对。可是祝员外经不住女儿的软磨硬泡,最终只好答应她和丫鬟打扮成男子的模样上学堂念书。
02
得到同意之后的祝英台十分欣喜,立刻就收拾行李和丫鬟上路。正当她们在一处亭子歇脚的时候,遇上一位秀气少年上前搭话。两人在闲聊之中无意发现,原来她们要去的学堂是同一所,于是便愉快结伴而行。
而这位少年就是梁祝故事中的主人公梁山伯。三年的同窗时光转瞬即逝,祝英台早已对梁山伯暗生情愫,在离开学堂之际便趁机表明自己是女儿身,梁山伯大惊之余却又十分欣喜,两人情投意合,便私定终身。
谁知祝英台刚到家便得知自己已经被父母许配给马文才,祝英台便道出自己对梁山伯的心意,谁知父母嫌弃梁家贫寒,不愿女儿嫁过去,把祝英台给软禁起来,不允许她外出。祝英台的丫鬟好不容易将消息带给梁山伯,梁山伯闻过伤心欲绝,不久就吐血身亡、与世长辞。丫鬟回到家中告知祝英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祝英台心痛难忍,便穿戴好婚服来到梁山伯的墓前。
03
谁知这时忽然刮起一阵大风,坟墓竟然开出裂缝,祝英台便顺势跳入墓中,不久一对蝴蝶从墓中飞出互相依偎着往天边飞去。一对有情人最终化蝶双宿双飞的感人爱情故事,就这样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佳话。
在《宁波府志》上也确有记载梁祝化蝶的故事,在一些古籍文献中也有过类似记载,因此这个故事在历史上应该是真实发生过的。后来专家们对一座位于浙江的梁山伯庙进行深入考察,专家们发现在庙内有一处深坑,这个深坑地下埋藏一座千年古墓。
经过初步勘测,专家们一致认为这座古墓所处的朝代是晋,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更难得的是,墓穴保存十分完好,连墓地主人的部分骨骼和随葬品都还在,甚至还有一块清晰记载了墓主生平的墓志铭,上面文字还能够进行辨认出来。
根据墓志铭的记载上,我们可以知道这个墓穴的主人是晋代鄞州的县令梁山伯,因为梁山伯为人刚正不阿、十分清正廉明,因此颇受人们的敬仰,后来他因为水患的问题心忧成疾,最后因过于劳神而去世了。
经过对文学典籍和史料的详细比对,专家发现了在历史上确有这么一位梁山伯,而他也确有妻室,然而他的妻子在中年便已去世,而名字也并不叫作祝英台。这么看来,历史上的这位梁山伯并不是为爱化蝶的痴情人,而梁祝化蝶也许只是人们对于美好爱情的一种向往和寄托吧。
结语
《红楼梦》中说,“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梁祝故事的真假并没有什么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们愿意去相信如此美好的一段爱情故事,证明了在人们的心中仍然保留着对纯真爱情的向往,而这一种向往也会不断激励我们去寻找自己的人生幸福。
参考资料《七月七日》《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