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人们都想往上爬,拥有最大的力量。比如,作为太子,你想当皇帝,作为郡王,你想当太子。众所周知,明朝是“长子继承”制度,所以很多人为了攀登更高的职位而变得残忍无情,不惜伤害自己的亲人。
以上都是失败的例子,但也可以证明,当时大多数人都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争取权力和利益。然而,虽然很多人都渴望争夺权力和财富,但仍然有一些人淡泊名利,对地位和权力不感兴趣,比如今天的主人公朱在妤。
朱厚南是一位英明的国王。当其他诸侯都忙着讨好皇帝的时候,唯有他一个人不愿意做。而大家都知道,明世宗晚年迷信道教,痴迷炼丹。朱厚南甚至写信劝他不要太迷信。
朱厚南对朱载堉的教育也非常成功。他本人善于写作,精通音乐。因此,朱载堉从小就喜欢音乐和数学,而且勤奋好学。年仅10岁就学习《尚书盘庚》等史书。后来,朱载堉从舅舅何棠那里学习天文、算术等知识,逐渐成长为一个有才华的人。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朱载堉将来将会顺利继承父亲的郑王之位,然后将这个位置传给儿子。当然,朱载堉一定会是一个英明的国王。然而事实上,他的人生并没有那么顺利,这些经历也让他改变了想法。
嘉靖二十九年,明世宗愤怒地批评朱厚熜说:
后被废为庶人,囚于凤阳。事实上,朱厚南是被陷害的。他平时生活简朴,为人正直,不可能有什么嚣张的事情。
此时朱载堉年仅14岁。他自然很了解父亲的性格。虽然他对父亲受到错误的惩罚感到非常愤怒,但也无可奈何。那么朱载堉做了什么呢?历史文献对此有记载:
“心疼我的父亲,并无罪,他在宫门外筑了土房,奚高独居十九年,后滩归宫,入宫。”
也就是说,朱载堉对于自己的父亲受到错误的惩罚是非常不公正的,但是他却没有办法。他只能在外面盖一栋简陋的房子,过着“独喜高”的生活。 “高”指的是用稻草制成的席子。古人坐卧于皋上,代表着一种道歉的方式。
朱载堉这样做,是为了表明他的决心。只要父亲不平反,他就不会回宫。在此期间,朱载堉潜心研究音乐和历法计算,并在这些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隆庆元年,明穆宗恢复朱厚潭的爵位,并增加年俸四百石,朱载堉才肯回去。万历十九年,朱厚潭去世。本来,长子朱载堉是要夺取郑王称号的,谁也没想到,朱载堉七次拒绝夺爵。
一个人如果拒绝一两次,可以说是装腔作势,但像朱载堉这样的人,如果拒绝七次,就足以证明他的决心了。正是因为经历了父亲的冤屈,他才终于明白,自己想要的并不是这个王子。
朱载堉七次拒绝夺爵后,明神宗答应了他的请求,于是利用朱载堉的表弟朱载熙夺取了郑王的爵位。
“载誉、夷熙,一生必有子孙,子孙仍将被封为东源王。”
至于朱载堉本人,他自称道士,致力于着书立说。万历三十九年,朱载堉病逝,享年七十五岁,谥号“端庆”。
朱载堉原是明朝郑亲王的长子。他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成功成为郑亲王,但他七次拒绝爵位,一心钻研学术。不过,不得不承认朱载堀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他最后的成就震惊了世界。那么他的成就有哪些呢?
文学方面:朱载堉的散曲很受欢迎。散曲集《行诗词》收录其诗73首,具有浓郁的批判现实主义色彩。
在艺术方面:朱载堉创造了十二平均律,已应用于世界各地的键盘乐器上。西方认为这是“标准调音”。相信会弹钢琴的朋友对此一定非常熟悉,因此朱载堉也被誉为“琴论鼻祖”。
为了将十二平均律推广到音乐实践中,朱载堉还制作了世界上第一个定音乐器:弦准。另外,他还制作了三十六根铜管,每根都代表着同样的东西。后来,比利时布鲁塞尔乐器博物馆馆长马蓉在做研究时,不得不感叹:“只有聪明的中国人才能做出如此伟大的发明。”
很多人甚至无法想象,朱再堀还开创了“舞蹈科学”。他的舞蹈乐谱上写着“天下太平”,开创了当今团体操的先河。也是他提出音乐教学应分为小组教学和演唱、器乐伴奏、读谱和学唱等。
科学方面:朱载堉率先在数学中使用算盘求平方根,并发展了数列方程;在计量学上,他提出了一系列喷嘴校正的计算方法和公式,还精确测量了汞的密度;计算回归年长度的公式是在天文历中找到的。验证表明,朱载堉1554年计算的长度与今天计算的长度仅相差17秒,震惊世界。而且,他还是中国历史上准确计算出北京地理位置(北纬3956,东经11620)的第一人。
朱载堉一生致力于各个领域的研究。他著述广泛,涉及天文、历法、数学、音乐、舞蹈、文学等,可以说是一位综合性的人才。他的成就震惊了世界。国内外学者尊他为“东方文艺复兴式的圣人”,将他与郭沫若并列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但对于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今天却很少有人认识他、了解他。实在是一种遗憾和损失。我认为,在今天的教育任务中,有必要让朱载堉这个名字走进大家的视线。
(参考文献有《明史》、《万历夜火编》、《载于传》、《东方文艺复兴圣贤》——朱载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