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毛主席在江西南昌接见了许世友。他对许世友说,你要打倒的三个人,都是好人,你要高抬贵手,刀下留人。这话是什么意思?许世友要打倒哪三个人呢?
说起来,这三个人都是许世友忠贞不二的老部下,都是他生死与共的老战友。
第一位是王必成,开国中将,湖北麻城人。王必成和许世友同出大别山,同出红四方面军,他们都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虎将,特别能打仗。解放战争时期,他们两位都在华东野战军。
王必成执掌第六纵队,许世友执掌第九纵队。六纵和九纵都是陈粟手中的王牌,都是华东战场的台柱子。到了建国后,许世友担任了南京军区司令员,而王必成则成为许世友的副手,担任了军区副司令员。
王必成对许世友非常尊重,每一次许世友去北京开会,都是王必成去看他,向他汇报工作。许世友对王必成相当器重,王必成同时还是军区党委常委、军区党委副书记。
第二位是林维先,开国中将,安徽金寨人,也是来自大别山的红四方面军将领。林维先没有参加长征,当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后,他坚持战斗在鄂豫皖一带,确保大别山的红旗不倒。
三年游击战争,能够活下来就非常不容易,林维先非常善于和敌人打游击战,被毛主席誉为是“游击专家”。
解放战争时期,林维先也在华东野战军,是第七纵队的副司令员,军职要低一些。
(王必成,张才千和鲍先志)
建国后,林维先也担任了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成为许世友的副手。
第三位是鲍先志,开国中将,湖北麻城人,来自大别山区的红四方面军将领。王必成和林维先都是军事将领,而鲍先志是政工将领,他曾和王近山搭档,王近山担任团长,他当团政委。
有人说王近山是李云龙的原型,而鲍先志就是赵刚的原型。
解放战争时期,鲍先志是刘邓大军的将领,是第十一军的首任政委。建国后,他也来到南京军区任职,担任军区副政委。
三位开国中将,都在许世友的领导下,却如何得罪许世友了呢?特殊年代,南京军区也有造反派,他们公然提出要打倒许世友,逼得许世友在南京待不下去,躲到无锡,最后又躲到了大别山中。
许世友非常恼火,坚决不和那些人妥协,电话指示留守南京军区的王必成等人,如果那些人敢冲击军区机关,坚决抓人,甚至可以开枪。王必成老成持重,和军区几位首长商议,没有执行许世友的命令。
(南京军区党委会,许世友王必成林维先和鲍先志都在座)
他还和林维先、鲍先志一起接见了造反派,温和地处理了这个事情,没有酿成恶性事件。许世友更加恼火了,他回到南京军区后,就对三人进行了批评。
许世友甚至说,王林鲍趁我不在南京,和我唱反调,投靠造反派,妄图乱军夺权。这个罪名可大了。
毛主席也知道了这个事情,他老人家明察秋毫,洞察万里,认为这个事情是许世友不对,王林鲍的做法是对的,他们执行了中央不准抓人不准开枪的指示。
所以毛主席亲自为王林鲍三位中将说话,希望许世友对他们手下留情。许世友听完毛主席的话,没有像往常一样回答坚决照办,而是沉默了,好久没有说话。
毛主席也陷入了沉思,喃喃地说道,你对我的感情没有过去深了,我的话你也不听,也不听。
许世友是一个快意恩仇的人,他最终还是把三位中将赶出了南京军区,给他们扣了大帽子。
直到1979年,聂凤智领导的南京军区才对三位中将予以平反,恢复名誉。可是许世友仍然没有原谅他们,还说他们没有交代问题。病逝的前一年,许世友才和王必成握手言和。
(参考文献:《百年先志》、《虎将王必成》、《解放军高级将领传:林维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