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剧想必大家都看过,每次皇帝要宣布什么事情下去,通常会拟定一个圣旨,让一个太监去宣读,昭告天下,有些皇子想要谋反,就会伪造一个圣旨。然而圣旨真的那么好伪造吗?专家:6大防伪标志,难上加难。
圣旨,古代中国社会皇帝下的命令或发表的言论,它是中国古代帝王权力的展示和象征,要是敢假传圣旨,肯定是死罪一条,甚至株连九族。
千万别被电视剧里那个黄色的、简单的“圣旨”给骗了,真的圣旨制作非常讲究。首先要上好的蚕丝制作,上有精美的祥云瑞鹤,富丽堂皇,两端有翻飞的银色巨龙,就连轴柄质地都有严格区分,如玉轴、黑牛角轴等。下面我们详细说说这6大防伪标志。
第1大,圣旨两端翻飞的银色巨龙。别小看这两条巨龙,它们是由皇家专门挑选出来的、技艺高超的绣娘一针一线缝制而成,并非普通坊间可以制作的,每处针脚都有讲究。
第2大,轴柄的质地。圣旨的轴柄是按照官员品级划分的,一品为玉轴,二品为黑犀牛角轴,三品为贴金轴,四品和五品为黑牛角轴,再由工匠们细心打磨,质感顺滑有光泽。
第3大,颜色的使用。圣旨并非明黄色一种,其实在古代,圣旨颜色越丰富,说明接旨的官员官职越高,根据明清的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圣旨上甚至有3、5、7种颜色,五品以下官员的为单一的白色。
第4大,圣旨开头第一个字。圣旨的绢布上通常印着大量祥云图案,所有圣旨的开头第一个字,必须写在右上角第一朵祥云上,写歪了都不行,当然随着朝代变化也有些许变动。
第5大,圣旨上的字迹。一般圣旨都是皇帝亲笔书写,也有一些是当时的大书法家为皇帝代笔,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要知道,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圣旨,每个人写字也有不同习惯,很难模仿。
第6大,各种印章。通常圣旨的制作要经过很多人的手,皇帝先盖章,然后下面的审查部门盖章,再交给尚书省执行,唐宋的诏书没有宰相盖章就相当于废了,印章的雕刻难度相信不必多言。
当然圣旨也不是一直都那么精美,到清朝末年,光绪皇帝颁发的圣旨,已经从绸缎变成了如麻布一般的布料,甚至到末代皇帝溥仪时期,圣旨已经变成了“指叙令”,据说,“指叙令”还多了一道防伪标志,写着“满洲帝国”4个字的水印。
结合以上6大“防伪标志”,我们可以知道古代圣旨的制作难度非常大,并且非常讲究,在今天,圣旨是可以拍卖的,当然参与拍卖的圣旨不能是列入国宝,或国家收藏的,根据圣旨的材料、上面的书法,价值从几千到几十万不等。
有些圣旨还具有史料研究价值,如一位名叫孙登选的老人家中,发现一道“巨长”的明万历年间圣旨,长达360余厘米,里面记载了他祖先为国事操劳,封其为山西布政使的详细内容,具有一定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