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对历史产生浓厚兴趣,常常参观皇帝的陵寝,你会在陵墓前看到守卫的各类石像,它们或是神兽,或是人物。
这些静静守护在皇陵前的石像,陪伴着皇陵渡过了无数个日夜,也因这些石像的存在,皇陵更添一份威严不怒自威的气息。各大皇陵门前都有这样的石像,但最神奇的石像莫过于武则天陵的乾陵,因为乾陵前的六十一个石人都没有头,几百年来一直无法确定这些石人的身份。 直到近代,在专家的研究下,乾陵前这些神秘石人的身份才被揭晓。一代女帝武则天秉承孔孟之道,奉行程朱理学,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一环。然而,这也是中国女性遭受压迫的开端。女性开始受到束缚,被要求学习女红而非诗文。在商朝时期,女性甚至可以参与战争,但自汉朝开始,女性逐渐被限制在家庭,只需成为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
直到唐朝时,由于李唐宗室有鲜卑血统,而鲜卑人实行母系氏族制度,唐朝的女性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光彩。她们热衷于政治和官场,积极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而武则天就是这其中的佼佼者。武则天,生于624年,于705年12月16日病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创立了武周王朝。她的一生跌宕起伏,14岁被太宗选入宫中,后历经波折。
太宗去世后,由于没有子嗣,她被流放到感业寺。在这段时间里,她与太子李治重逢,二人情感升温,最终李治迎她回宫,开启了她的宫廷斗争生涯。在后宫争斗中,她先后除去了萧淑妃和王皇后,废掉王皇后后,李治立她为皇后,由于李治健康原因,她开始执掌朝政,影响力逐渐加大。李治去世后,武则天先是推举儿子李显、李旦登基,但后因各种原因废黜帝位。 在此期间,她开始修建各种佛教石像,试图以此将自己打造成天母下凡。最终,她成功称帝,改唐为周,改元天授,定都洛阳(神都),开启了女皇帝的时代。在位期间,武则天打击了门阀势力,宣告关陇集团统治的终结,为更多的中低层人士提供了科举入仕的机会,激发了社会的活力。
在经济方面,她轻徭薄赋,重视农业,与民休息。这些政策使得经济繁荣,人口明显增加。然而,武则天在神龙元年(705年)病逝,享年82岁。她的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留下了对她执政期间政绩的争议。乾陵,作为她的陵墓,也成为历史的见证。在武则天去世后,乾陵的安葬成为问题。按照皇帝的规定入葬,则需要重新选址修建陵寝。
而按照皇后的仪制,却不符合武则天当时的身份。最终,在武则天的要求下,她以皇后的身份与李治同葬乾陵。武则天的执政时期虽然充满传奇色彩,但她对自己生平功过的态度却是无以言表,留下一块无字碑,任凭后人议论纷纷。这种豁达与胸怀,是乾隆所无法理解的。回到乾陵,石像的脑袋竟然全部不见了,最初人们猜测是自然灾害导致的,毕竟明朝时期陕西曾经发生过严重地震。
然而,两名陕西农民的发现推翻了这一猜测。一天清晨,两名农民在劳作时发现一块石头,用锄头敲击后发出清脆声响。他们惊讶地发现,这块石头被雕刻成一个人头的形状。专家随后赶到,进行了考古发掘,揭开了石像的秘密。原来,这些石像都是外国使臣,主要是突厥人,他们的五官特征异于汉族,具有浓厚的异族气息。 石像上还刻有一些能够证明身份的文字,如"木俱罕国王斯陀勒"、"吐火罗王子持羯达犍"等。有些石像上甚至标注了一个"故"字,表明这位突厥首领已经逝世。这些外国使臣的形象屹立在乾陵门前,体现了武则天对大周威严的追求,也反映了她与各部族保持友好关系的愿望。至于为何这些石像失去了头部,专家猜测可能是由于武则天树敌太多,她的政敌们为了泄愤,想要盗掘她的坟墓,但乾陵的防盗系统太过强大,于是他们无奈之下,只好砍掉石像的头部。总结武则天的一生,她从一个少女成长为一代女皇,经历的苦辣与风雨也只有她自己知晓。她的一生传奇而辉煌,而她的无字碑正是最好的见证。在她的执政下,大周开启了一段繁荣昌盛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