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历史,在描述关于东汉末年英雄事迹的书中,《三国演义》可谓是写活了许多绘声绘色的人物。其中有关于曹操杀吕布的事件更是详尽。公元198年,刘备与曹操联合起来讨伐吕布,攻陷了邺城并活捉了吕布。吕布当时曾经三次请降,愿意进入曹操阵营效力。然而因为刘备的一句“公岂不知丁原董卓之事乎”坚定了曹操杀吕布的决心。
吕布在天下的名声本来就不好,他先后认了三个义父,被张飞骂称“三姓家奴”。所以曹操听信刘备的话杀了他也无可厚非,但如果吕布不死,曹操还会不会在下面的三场大战中仰天长叹,“兼怀奉先”呢?
第一场,白马之战。当时曹操用五万兵马对抗颜良的十万河北军。两军对战,按照小说里的构架自然是要先主帅互殴。于是颜良以三比零的成绩完败曹操阵营,先后打败了宋宪、魏续、徐晃。其中宋宪、魏续都是之前投降的吕布手下的悍将,徐晃则是曹操阵营中排得上名的上将。这么一来,曹操本人尴尬了。本来就兵少军弱,这下三连败后士气更低了。想必曹操此时肠子都要悔青了,如果吕布还在,必然用不着这么颜面扫地。然而不得已请,曹操为了军心请了“降汉不降曹”的关羽出马,才把颜良斩杀,扳回一局。
第二场,长坂坡之战。长坂坡最出名的不就是张飞的“狮吼功”和赵云的“七进七出”吗?先不说张飞用一己之力挡住了曹操数十万大军而且还吓死了一名参军,就说赵云不把曹操的大军放在眼里,视若无物的七进七出杀了很多人后还把刘禅救走。那么多人挡不住一个赵云,估计曹操也是气的吐血,后悔听信了刘备的话杀了吕布,留下了一个这么大的祸患。
第三场,也是曹操最想吕布出现的一场,潼关之战。潼关之战是曹操的军旅生涯中最丢人的一次败逃。最起码华容道、赤壁之战还有点面子在部下的保护下撤退。这次曹操扔旗子、刮胡子,可谓是丢尽面子。从曹操对马超“马超不死,我将会死无葬身之地”和“马超的英武可以匹敌当年的吕布”的评价就可以看出他对自己杀掉吕布的悔恨之心
所以说,曹操不是没有后悔过,如果他当时放过吕布,凭借自己高超的驾驭群臣的技术,吕布会为自己的统一之路减少很多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