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历史上哪个王朝最鼎盛,人们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就是唐朝盛世景象,打从贞观之治开始,唐朝的发展之路如同开挂般一帆风顺。
尤其是在李世民的治理下,更是将大唐推上了世界舞台,不论是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都是独树一帜的存在。
以至于人们会在诗中记录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这句话称得上是对统领者最高赞誉。
可纵观整个唐朝,人们会想到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等人物,反而对这个朝代的创立者印象没那么深刻,对于他的故事了解甚少,这是因为开国皇帝李渊的存在感太低了。
就连历史课本上对他提的也很少,干的最大一件事情就是将皇位传给李世民当上了太上皇,说实话,作为一个开国皇帝这个存在感是在太弱了。
当然李渊混成这样,也是受到了环境因素影响,其一是在位时间比较短,从称帝到退位仅有8年时间。
这8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征战沙场,平定竞争对手,一切摆平后终于统一唐朝,还没睡几个安稳觉,玄武门之变爆发,又遇上儿子逼宫。
其二,李渊的前任和后任光芒太耀眼了,前任隋炀帝虽说是昏君,但黑红也是红啊。
而后任李世民更不用多说,通过修改史料,将自己塑造成千古一帝,是他逼迫李渊起兵反隋,他常年征战沙场,是他带领唐朝走向盛世。
试问,夹在两个极端的皇帝中间,在位仅8年李渊自然而然就被大众选择性忽略了。
但不可否认,李渊的执政能力是很强的,在位期间一改隋唐的奢靡之风,将全部重心放民生方面,使人民生活水平直线提升。
所以,你可以说他没有选择好接班人,说他优柔寡断对朝廷抱有希望,但你不能说他没有野心。
只不过他将这份野心隐藏在了四个儿子名字当中,不仔细分析很难被发现,你如果将四子的名字连起来看就明白了。
长子李建成:封建王朝中奉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对于长子的重视程度无以言表。
从李渊给长子取名李建成可以看出,其中含有建功立业、事业有成的寓意,他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可以看出早年间他已经萌芽统一天下的野心。
次子李世民:“世民”是济世安民之意,这其中也蕴含了李渊称霸天下后要做的事情,他要济世安民,使百姓过上安乐幸福的生活,这显然是李渊对夺取天下后的预想。
三子李玄霸:所谓天地玄黄、争霸天下,“玄霸”二字是很好的体现,他蕴含了李渊对未来夺取皇位的决心,和想要成就一番大事的态度。
四子刘元吉:从“元吉”二字能够看出,李渊希望自己所统治的朝代天下,百姓日子风调雨顺,开启天下大同的时代。
这一点从他在位期间对百姓的态度,能够得到佐证,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儿子根本没给他实现理想的机会。
从四子顺序排名,他们的名字寓意着“建国、安民、夺帝、大吉”的道路,足以看出李渊是很有野心的一个人。
而在这条通往的“帝王”的道路上,李渊一步步实现了自己野心,就像当初给儿子取的名字一样,只可惜结局与预想大相径庭。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并不是自愿退位的,但也没有退路了,李世民掌握大部分兵权,朝廷中大多数人都和李世民关系交好,属于中立派,李渊选择退居二线,也是为了保命。
归根结底,李渊的高开低走和他当断不断的性格有很大关系,没有处理好嫡长子和实力派二儿子的关系,导致儿子自相残杀,最终自己的皇位也不保,明明是唐朝开国皇帝却被世人忽略。
声明:内容文字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