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普遍比较迷信,尤其有了一些身份的人,越是深信不疑,在三国里因为面相耽搁的有两个人,一个是蜀国大将魏延,一个就是司马懿,魏延是因为脑后有反骨,所以诸葛亮不待见,但是蜀国后期没啥大将,只能依靠魏延,所以诸葛亮在使用魏延的同时又不充分信任,后来还专门安排马岱去伏击魏延,另外一个就是司马懿,司马懿这人挺聪明,可是曹操却评价他鹰视狼顾,不能委以兵权,甚至还有杀掉他的打算。
那么咱们就来说说,啥叫鹰视狼顾,按照古文翻译来说就是目光锐利,为人狠戾。在《晋书宣帝》上说法: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後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上面的文言文很简单,小编就不翻译了,大概意思就说这货不是啥好鸟,重用他必然坏你大事,有可能还要取而代之,那么既然曹操已经看穿了司马懿为什么不杀掉,反而留做后患呢?原因是多方面的的,但是小编认为最关键的还在于一个字忍。忍这个字老祖宗造的非常好,心头上有一把刀,刀架在脖子上也自岿然不动,这货的心理素质简直达到了极点。
司马懿就是一个非常能忍的人,从他出道就践行这个方针,曹操听说司马懿这个人有学问,就请他出来辅佐,可是司马懿觉得曹操不靠谱,不想出来,就推脱说自己有风瘫症,曹操挺较真,就派人明察暗访,发现这货没病,就再次请,这次司马懿出来了,为啥出来呢?因为司马懿看出曹操这个人了,人才被曹操惦记上,如果能收归己有就收之,否则就干掉,司马懿没那么傻,所以就出来干了。
曹操本身这人就非常的聪明加上其他的谋士,想在这里嚣张或者偷工减料都是不行的,所以司马懿如履薄冰,干啥事都小心翼翼的,既不让曹操感觉到威胁,又觉得这货有点本事,另外呢,他早早的选中了曹操的下一代接班人曹丕,在曹丕面前表现的料敌机先,而曹丕在这个节骨眼正是用人之际,因为他要与曹植来竞争接班人的位置,所以特别依靠司马懿,虽然曹操屡次提醒曹丕要小心防范司马懿,可是曹丕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
而曹丕当政以后,司马懿对自己有拥立之功,所以不好意思就卸磨杀驴,而且当时的情况,魏蜀吴没事就爱打仗,所以也需要有这么个精明人,后来曹叡上马,司马懿依然很隐忍,再后来9岁的曹芳上台,这货就开始发飙了,干掉曹爽,终于自己说了算了。相当于他忍了曹操,曹丕,曹叡三代才发力,真是忍界大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