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
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诸葛亮才智无双,引得周瑜临终都要叹一句
“既生瑜,何生亮”
。
然而有这样一个人与诸葛亮并称
“卧龙凤雏”
。
水镜先生曾言:“得卧龙凤雏其一,可得天下”。此人便是“杀身成仁”的庞统。
庞统能与诸葛亮齐名,他的智谋也是经纬天地。
引以为憾的是他英年早逝,魂断落凤坡。
那么假如庞统没有身陨于此。
以他的无双智计是否能够打败司马懿,兴复汉室,成就大业呢?
一、非百里之才,投靠刘备以展其骥足
庞统能与诸葛亮并称“卧龙凤雏”,自然有他的独到之处。
颍川的司马徽,也就是水镜先生,善于识人,学识渊博。
刘备的樱套达参谋。司马徽的弟子,庞德公的侄子。
与"卧龙"诸葛亮齐名,人称"凤雏"。长相并不出众。
在赤壁之战中使用"连环计"使曹操船队以锁相连,让周瑜的火攻成功。
效命于刘备,担任耒阳县县令,起初只顾喝酒,全然不理政务。
但开始执行政务时,只用半日便完成了百日的工作,实力颇受认同。
在益州平定战时,作为刘备的军师同行,在落凤坡遭遇张任伏兵,战死。
被刘备罢免耒阳县县令职务后,因鲁肃与诸葛亮从中调解,与刘备会谈,实力得到肯定。
刘备也是以知人善任出名的,非常听劝。
他赶紧把庞统叫来,好好的聊了一番,
感叹他确实是个人才
。
立即任庞统为治中从事,这个官是刺史的高级佐官。
且刘备待他的亲厚程度可以说,
是仅次于他三顾茅庐请出山的诸葛亮了。
庞统也不负众望,在夺取益州的问题上,居功甚伟。
刘备在占据荆州之后,大家都在撺掇他
往西走去攻益州
,拿下蜀中之地。
此时,
刘备兵力不过三万余
,而益州的刘璋则是坐拥十万大军。
就在此时,庞统认为,现在就在乱世之中,墨守成规只会坏了大事,要学会随机应变。
二、统献计征蜀,三计并出,却命陨落凤坡
针对夺取益州的这个问题,
庞统总共给出了三条战略性计策。
首先是上策,
直接偷袭成都,打他个措手不及。
其次是中策,
擒杀刘璋手底下的两个名将,杨怀和高沛。
然后再进兵成都,
逐渐蚕食,拿下益州
。
最后是下策,
也就是直接退兵,回荆州,然后慢慢图谋益州。
庞统虽是献出三计,
其实中计才是上上之选,也是他真正想要让刘备选择的计谋。
刘备依中计而行,一路过关斩将,势如破竹,剑锋直取成都。
建安十九年,刘备率军包围了雒城,庞统率队攻城,不幸被流矢射中。
时年三十六岁,葬于落凤坡。
三、如若还魂又当如何?
刘备
只为三个人哭过,一是刘表,二是法正,第三个就是庞统。
庞统的死,最是让刘备伤心。
庞统死后,刘备痛惜,一提到庞统就开始哭。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的阳谋、阴谋、上策、下策都是徒劳。
所以天下大势如此,就算庞统还魂,大势已去,又怎能打败盛时的曹魏呢?
四、时代造就英雄
有人认为如果庞统没有死,
刘备就不会带走留守荆州的诸葛亮。
那么关羽就不会走麦城,张飞也不会早亡,夷陵之战或许会晚几年再打。
蜀汉不会耗尽国力,在五丈原卧龙先生也不会死。
然而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正如
曹操
生于乱世之中,
顺应了天下发展大势,举起了旗帜,成就了一代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