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文。
今天我们来说一个苏联时期非常有名的骗子,这个骗子可不得了,堪称是苏联版“汽车加水就能跑”的创始人。
汽车加水
大家看了别笑啊,真有这人儿。而且这个骗子凭借着自己心思缜密、胆量过人,成功地骗过了苏联多家著名的物理研究所。直到现在,仍有俄罗斯媒体其为“最天才的骗子”。
这个骗子就是谢苗·利沃维奇·简德林,名字比较长,战斗民族的人名都这样,为了方便我们就称他为小简吧。
我们先从小简小时候的故事说起。
1939年,小简出生于乌克兰的哈尔科夫,他从小就表现得异于常人,尤其在他上中学的时候,他惊人的骗子天赋开始展现出来。俗话说要骗过别人,就先要骗过自己。小简就是这个理念的忠实践行者。
据他中学时期的朋友回忆说:小简读书的时候成绩不好,是班里的吊车尾,大家也都低看他一眼。不过小简本人并不认可大家对他的看法,反而觉得自己比任何人都要聪明,并且因此感到自豪,甚至有点傲慢。
可惜啊,小简虽然骗过了自己,但骗不过别人,老师和同学们都瞧不起他,这让小简的自尊心非常受挫。于是,小简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他偷了家里的钱,独自一人跑到了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在那里,他找到一家孤儿院,通过谎报姓名,假称自己父母双亡骗取了孤儿院的同情和信任,成功地混了进去。
不过在孤儿院里也是要读书的,但和其他的没受过教育的孤儿相比,读过几天书的小简简直像开了挂的天才一样,一下子成了全院最优秀的学生,备受关注和拥戴。
在这里小简尝到了从未有过的甜头,但是小简并没有止步于此,他决定玩一把更大的。于是,他又重新回到了老家哈尔科夫,进入了一所当时的青年工人学校就读,相当于现在的中专。
中专顺利毕业以后,小简到一家机电厂当上了机械师。后来,二战爆发,小简还应征入伍,当了兵,在部队里专门负责无线电设备。
骗子啊
小简年轻时候的丰富经历,为他在将来走上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在部队服完役之后,小简开始正式走上社会,他再一次发挥了自己的“特长”。
他找到哈尔科夫医学院医疗放射学研究所,对那边的人事科干部说,自己虽是军人出身,但十分好学,目前正在苏联最顶级的莫斯科大学,无线电物理研究所深造。
这位人事科干部估计是不懂物理,被小简这么一说给唬住了,这么高的学历可不多见,再看着这个小伙子英俊挺拔,相貌堂堂,不像是会骗人的,还像这么回事儿啊。于是就把他留下了当了一名无线电工程师。
不过,这人事科干部也不是吃干饭的,留了一手。他跟小简说好,你要是拿不到莫斯科大学的文凭,就赶紧滚蛋。
小简满口答应,因为这莫斯科大学的文凭对他来说,简直是太简单啦。过了没多久,这小简就伪造了一张文凭,拿给了人事科干部,轻松蒙混过关。
哈哈哈
许多年之后,小简在被人揭发时,回忆起当时这段经历,仍然是十分坚定表示说:自己这么做并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推动科学研究尽快发展。
就这样,一位服过兵役,有莫斯科大学文凭,在研究院工作,又英俊潇洒的年轻人成了大众眼里的香饽饽,那段岁月小简在哈尔科夫混得简直是风生水起。
但是小简并没有停止“奋斗”,后来他又数次伪造文凭,并向单位报告说:自己已经获得了博士文凭,而且还在写博士后论文,将来还有可能当个院士。单位的领导也不知怎么的,小简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
不过小简这么骗,总有人会怀疑,比如他的同事中就有人很疑惑,问小简:你这么厉害,那你究竟在研究什么国家重大课题呢?
每当有人这样问小简,他就会两手一摊,摇摇头说:不好意思,我不能告诉你,这可是国家机密,我有保密的责任和义务。
就这么多次蒙混过关之后,小简心说:毕竟自己是在研究所工作的,不能什么成果也拿不出来啊,这样就太不像话。
于是小简开始了疯狂的发明活动。他先是胡乱整了几个发明,做成报告,提交到了当时的苏联发明注册委员会。但是很快被刷了下来,小简就很生气,觉着这个委员会的管理人员纯属白痴,对发明创造一窍不通,所以自己的发明遭到了淘汰。
小简并没有放弃,反而愈挫愈勇,立志要搞出一个惊天动地的发明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准备”之后啊,小简向发明委员会说,自己已经成功发明了一种新型记忆存储设备。
最早的计算器
要知道,在当时那个年代,计算机也才刚诞生不久。小简的那这个发明在当时被报道出来,效果简直跟原子弹爆炸没两样。
苏联发明注册委员知道后,十分地震惊啊。于是马上安排了一组专家,专门从莫斯科跑到哈尔科夫来进行实际检测。
面对这么一群国内顶级的科学家,小简开始了他的表演,只见他不慌不忙地拿出了一个焊接的铁盒子,这个盒子就是一个简单的铁盒,周围什么也没有,连根电线也没有。但他面不改色心不跳地对专家们说:这个铁盒子就有存储功能,只不过这是一项国家保密计划,我无法对你们解释太多。
类似这种铁盒
小简还大言不惭要求发明委员会提前给自己颁发相关的发明专利证书,然后再向他们汇报这项发明的最新进展。由于小简夺目耀眼的学历和出色自信的表演,专家委员会的专家们看得是一愣一愣的,大家面面相觑,整不明白这小伙子到底是什么来头。
最后,专家组做了一个折中的决定,既不给小简颁发专利证书,也不再做进一步调查,随他去吧。
这一次,小简虽然没得到什么实际的利益,但是他信心大增,尤其是对自己的“发明”和演技。从此,他在科研发明表演的道路上是越走越远。
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小简还结识了当时苏联科学界两个比较有名的科学家。小简就动起了歪脑筋。有一次啊,小简请他俩喝酒,结果这两个酒品实在的科学家被他猛灌了一顿酒之后,在半醉半醒之间都给他签了字,表示实名支持他的研究。
虽然这两个科学家在事后都表示说:不知道小简究竟在搞什么科学研究,但是只要他们俩的名字签着了,就相当于给小简做了背书,这给小简的发明事业带来了新的机会。
后来,在列宁格勒的一家仪表制作所,不知从何处得知有小简这么一号人物,听说还很厉害,就马上派人把他请来,担任一个实验室的负责人。
小简到那儿之后,就整天闷在实验室里像是在搞什么研究,几个月下来,也没有人问过他的工作情况。而他自己也很“知趣”,从不向任何人汇报自己的工作成果。
就这么过了几个月时间,研究所领导终于想起来还有这么个人物,就跑去问小简工作进展的怎么样了?小简再一次发挥了天才的演技,他把铁盒子和一个发电机、一个示波器连在一起,在打开发电机之后,电流在示波器的屏幕上产生了脉冲,这一跳一跳的就把领导们给唬住了,嗯,看起来好像是这么回事儿。
现在看起来,小简的这个把戏实在是太拙劣了,但在当时不知出于什么原因,那之后,领导们再也没有找他询问工作进展,而且直到他离开研究所,也没有人想要问他个明白。
小简到此为止的职业生涯可谓是相当顺利,这让他更加觉得自己就是神所眷顾的那个人。他考虑到自己终究不能困在这家小小的研究所里,还是要去更大的舞台,于是不久之后他就跳槽了,到了更厉害的列宁格勒航空仪器研究所。
和上一家研究所一样,小简在里面呆了好几个月,也始终没人敢打扰他。小简也乐得如此,从不向上级汇报,每天只窝在办公室里,同时安安静静地拿工资了事。
最后,研究所实在是等不了了,要求小简拿出这几个月的研究成果。这时的小简将自己的演技发挥得更上了一层楼,而且还加了一点想象力在里面,他面对着领导和众多科学家,从容不怕地拿出一个铁盒子,说这个铁盒子里装了一种神秘水晶,这种水晶能够帮助磁铁产生存储记忆的功能。
哈哈哈
当时就有人说想看一眼这水晶,小简就面不改色地说:不能看,这水晶遇到光线,就会影响它的功能。瞧瞧,这种哄骗三岁孩子的谎话,小简竟然也敢当着科学家的面说出来,但奇怪的是,当时居然没有一个人怀疑他。小简再一次蒙混过关。
随后不久,小简又跳槽了,这次跳到了电子器械研究所,同时还在一家城乡电话研究所兼职。入职不久之后,小简再次伪造文件,这一次他成了苏联科学院院士。
成了院士的小简收入猛涨,每个月工资从 88卢布顿时暴涨到350卢布,要知道当年苏联的普通工人每个月工资也就是80多卢布。小简通过自己的动手努力,“辛勤奋斗”,一跃成为中产阶级,直接实现了财富自由。
苏联货币
不过,小简这么长时间的“表演”也并不是天衣无缝,曾经就有这么一个小简的下属看穿了他的把戏,只不过这个下属并没有拆穿他。因为那个时候的小简已经是身居高位了,并且小简还给这个下属开高工资,让这个下属闭上嘴巴。
这位快要走到人生巅峰的小简,打算去第三家研究机构兼职,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媒体注意到了他,由此导致了他的人设崩塌。
1965年3月,苏联消息报针对小简的研究发表了一篇打假文章。这下子把小简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不过,小简的反应也很迅速,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可能会因此被逮捕。于是,他从列宁格勒跑回了乌克兰,但此时的他胆子还是很大,居然跑到了一家军队医院维修医疗设备。
可惜啊,小简最终还是被捕了。苏联政府还专门成立了特别委员会来检查小简宣称的各项研究,并最终得出结论:此人是个彻头彻尾骗子。最后,小简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
后来,小简刑满释放,出狱了。不过,此时的他什么也不会干,就会诈骗。于是他又重操旧业,走上了熟悉的老路。只不过在1983年,又再次因诈骗罪被捕入狱,但是他运气很好,第二次出狱,正好赶上了苏联解体。
第二次出狱之后啊,小简似乎发现了自己身上有犹太血统,于是他就选择了移民。他先是移民到了以色列,后来又移民到了美国。
哈哈哈
他到美国之后,更名换姓,居然又迎来了人生的第二次巅峰。在美国,他先后获得了有关磁性记忆装置的12项发明专利,这让他在美国过的是风生水起。
就这样,一个只有中专学历的人,只用一个破铁盒,竟然骗过了多家苏联高级物理研究所。这让当时的超级大国苏联的物理研究机构彻底沦为了笑谈。小简确实算得上是骗子行业里泰山北斗级的人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