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书来看,李渊建立唐朝,功劳最大的是李世民,你可以说:
是李世民帮助李渊建立唐朝的。
1、晋阳起兵
晋阳(太原)起兵的主谋是李世民,早在晋阳起兵之前,李世民已经在不断结交士人,供养门客,目的很明显,就是争夺天下,当时正值杨玄感起义被镇压后不久,整个天下农民起义军不断,但凡有一点野心的人,都会积蓄力量,以图天下。
《旧唐书本纪第二》: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
李渊担任太原留守后,天下形势已经恶化,李密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已经逼近东都洛阳,隋炀帝则被阻于江都,但李渊迟迟没有起兵,李世民和刘文静多次催促李渊起兵,甚至还让斐寂劝说李渊起兵,直到李渊治下的马邑(今山西朔州)鹰扬府校尉刘武周发动兵变,并勾结突厥图谋南下,李渊才正式起兵。
起兵谋反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如果前期没有准备,是不可能顺利的,况且李渊是以隋朝官吏的身份起兵的,他治下的太原及河东,不是铁板一块,有不少官吏将士是反对李渊的,李渊的两个副手王威和高君雅都准备使计除掉李渊。
但神奇的是,李渊全部完美地解决了这些问题,要说没有提前准备是不可能的,而起兵最为积极的就是李世民,根据《刘文静传》的记载,两人在616年7月就已经开始谋划各项起兵事项,包括部署宾客、招揽豪杰、规划行军、攻取目标等。
《旧唐书刘文静传》:太宗以文静可与谋议,入禁所视之......文静曰:......文静为令数年,知其豪杰,一朝啸集,可得十万人,尊公所领之兵,复且数万,君言出口,谁敢不从?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不盈半岁,帝业可成。”太宗笑曰:“君言正合人意。”于是部署宾客,潜图起义。候机当发,恐高祖不从,沉吟者久之。
李渊是617年5月起兵的,早在一年前,李世民与刘文静等人就开始规划了,李渊显然是不知情的,尽管李渊有雄心壮志,但在起兵一事上,相当谨慎,而李世民则显得更为果断。
李渊起兵之初,实力弱小,又是李世民建议李渊臣服突厥,李渊所在的河东,经常遭到突厥人的侵犯,河北的窦建德、马邑的刘武周、朔方的梁师都都是依附于突厥的,这在当时是一个正确的决策,而为李渊出使突厥的使者正是刘文静。
2、定都长安
”乘虚入关,号令天下“是刘文静为李渊提出的战略,这里的关指的是关中,太原虽然是李渊的地盘,但争夺天下最重要的建立稳定的后方基地,刘文静提出进入关中是正确的战略,早年李密也曾为杨玄感提出这个战略,可惜没有被接受。
李渊接受了进入关中的战略,留李元吉镇守太原,李渊亲率李世民、李建成等人从河东一路打进关中,最为关键的是还有突厥人的相助。
李渊率军攻打霍邑时,遇到下雨,又值粮食快要吃完了,就和裴寂商议退兵,李世民多次劝阻李渊退兵,李世民以计谋激怒隋将宋老生出战,一战击败隋军,攻取霍邑。
攻打关中,李世民也是冲在第一线,李渊能够成功定都长安,李世民是首功,夺取关中之后,李唐就有河东和关中两个基地,而定都长安更是李唐政权命运的转变,中原地区李密与王世充恶斗,又与宇文化及交战,消耗了大量的实力,李唐成功地避开了这些战争,并得到极为宝贵的发展时间。
3、统一华夏
李唐统一天下的战争,除了江南之外,几乎是李世民一个人打下来的,平定陇右薛举及其子薛举仁杲,击败河东刘武周与宋金刚,在洛阳之战中,李世民俘虏窦建德,收降王世充,当河北刘黑闼重新崛起之时,又是李世民力挽狂澜。
李唐政权除了李世民之外,其他人没有那个军事能力,比如刘武周及宋金刚攻打太原,李元吉不敌逃走,李渊派李仲文、姜宝谊率军攻打河东,但被刘武周部将打得全军覆没,李渊又派裴寂率军出战,仍然被打败,无奈之下只能派李世民出战,没办法,别人打不赢。
唐军攻打刘黑闼,淮安王李神通、幽州总管罗艺被刘黑闼打败,李渊堂侄李道玄被杀,左武侯将军李勣、薛万均兄弟都被刘黑闼打败,这么多名将不敌一个刘黑闼,万般无奈之下,又只能派李世民出战,又是李世民出马打败了刘黑闼。
回过头再来看:李渊是如何建立唐朝的?
是李世民帮助李渊打下来的,李渊名为开国之君,却是历史上唯一以开国之君身份成为太上皇的皇帝,其实说白了还是能力不行,要不然也不会被李世民所控制,李世民才是那个真正的开国之君,谋略、战争、人才皆出自李世民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