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胜利后,袁世凯迫使5岁的溥仪被迫让出王座,而溥仪则留在了宫廷。最初,他的导师全是清廷的官员,1919换成了英国的庄士敦,庄士敦不但教授英文、数学、地理,而且还向他介绍了很多关于紫禁城以外的东西。溥仪从小在宫廷中长大,对外界的一切都是一窍不通。
受庄士敦的熏陶,溥仪不久便对紫禁城的人生失去了兴趣,急不可耐地想要到国外读书,并与溥杰、庄士敦等人暗中策划了一项逃跑的方案,可惜最后还是失败了。没想到五年以后,冯玉祥把他从紫禁城里撵了出来。溥仪从北京回到天津,依靠从皇宫带来的金银珠宝,在上海的租界中安度晚年。
1928年,孙殿英在清政府东陵被炸毁后,大肆挖掘慈禧的陵寝。溥仪听说此事后勃然大怒,请求国民党捉拿罪魁祸首,但孙殿英安然无恙。这件事情对溥仪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他很快就接受了土肥原贤二的劝说,逃到了日本的东北,成为了伪满帝国的统治者。他在这里当了十多年的木偶,除了签合同什么都不干,就好像一台没有自主意识的机械。
日本投降以后,溥仪越狱时被苏方抓获,在苏联拘禁五年后,又被发配到抚顺监狱进行了一次再教育。他从王宫中拿出来的那些宝贝,现在已经不多了,有些是在逃跑的过程中遗失的,有些是被日本、苏联偷走的,有些是送给别人,有些是用来卖钱的。唯独有一样宝贝,他把它当成了自己的性命,永远都在身边,不管遇到什么危险,都绝不会扔下。
这是一块田黄三叠印,原为乾隆时期的御玺,有两块四四方方,一块是卵形,质地细腻,质地细腻,价值不菲。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三个石环都紧紧的贴在一起,没有丝毫的缝隙和胶水。溥仪将这一无价之宝随身携带,视为自己的性命,但思来想去,最后他还是将它奉献给了祖国,成为北京故宫博物馆的一块瑰宝。无论溥仪生前所作的一切,单凭这一点,都值得称道,诸位觉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