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朝代,几乎每一个朝代的更迭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情况下,一个朝代总是会经历从逐步发展到鼎盛,最后再慢慢衰落下去的过程,之后,这个朝代就会走向灭亡,而新的朝代又重新开始,这就是“盛极而衰”。
一个朝代的灭亡往往和统治者有很大的关系,最后的亡国之君往往也都是昏庸无能之辈,所以他们守不住江山。不过有一个朝代却完全不同,因为它没有经历过衰败的过程,而是在最强的时候就被灭了。
这个朝代就是我国历史上的隋朝,隋朝存在的时间不长,可是它却是很重要的一个朝代,我们常常说的“隋唐盛世”,就是指隋朝和唐朝。其实隋朝的发展历程和秦朝是很像的,它们都曾实现了国家统一,也曾经非常地强大,但是只传到第二代就亡国了。
不过隋朝在亡国的时候并未衰败,反而正是鼎盛时期,就连周围的小国都臣服于它,每年要向它进贡,就连最令人头疼的突厥都对隋朝俯首称臣,由此可见,隋朝当时的强大丝毫不亚于后来的唐朝。
隋朝的建国皇帝是杨坚,他曾是北周的丞相,后来北周静帝将自己的皇位禅让于他,自此北周灭亡,杨坚将国号定为“隋”,这便是隋朝的由来。隋文帝杨坚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帝王,他在成为皇帝以后,便开始东征西战,将原本分裂的国家重新实现了统一,再加上他励精图治,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并开创了一派盛世景象。
在隋文帝统治期间,隋朝国力强盛,百姓安居乐业,四方蛮夷皆来朝拜,对它俯首称臣,而人口也从原来的四百多万变成了将近一千万,要知道,这个人口数量在整个唐朝期间都没有超越过。
从这就可看出隋朝曾经是何等的盛世景象,同时隋文帝还为国家累积下了大量的财富,而这一切都为隋炀帝后来的功绩打下了基础。公元604年,隋炀帝杨广登基,此时的隋朝无论是财富还是国力都非常强盛,所以隋炀帝的日子是过得很舒服的,每天只要批批奏折,处理一下国事就行了。
可是渐渐地,隋炀帝不满足于现状,他也想要做一番功绩出来供后人敬仰。于是他决定要修建大运河。
其实无论是从经济还是民生来说,大运河确实是很有用处的,可是由于隋炀帝过于急功近利,结果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给百姓带来了很大的负担。而且隋炀帝在开凿运河的时候,经常带领朝臣和后宫巡视南方,在这过程中,花费了太多资金,尤其是后期时,隋炀帝又到处发动战争,劳民耗财,令百姓极为不满,最终民众叛变,灭了隋朝。
隋炀帝的野心是非常明显的,他不仅大兴土木,还一次次地发动战争,其目的就是为了作出功绩,以后能够名垂青史。客观来说,隋炀帝的这些举措确实对世人有一些贡献,这是毋庸置疑的,可惜他用力过猛,为了给自己挣功绩,竟全然不顾百姓的安危和死活,这就犯了大忌,同时也惹怒了百姓,令百姓决定奋起反击。
而最可怕的是,此时的隋炀帝竟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一意孤行地继续发动战争。他当时曾三次征战高句丽,为了攻打高句丽,甚至不惜倾尽全国之力,可高句丽也不是好惹的,在三次战斗中,狠狠地挫伤了隋军,致使隋军再也无法平定民怨,最终隋朝灭亡了。
不过隋朝毕竟是一个强国,曾经有过鼎盛时期,况且即便在它灭亡的时候,依然非常强大,其他小国根本不敢随意侵犯。而在现代时,考古学家曾在洛阳一带挖掘到了隋朝粮仓,里面竟还有粮食没有吃完,这一切都说明隋朝当年是极为富裕的,而它的灭亡也不是因为衰弱,只是因为隋炀帝作出的举措招来了民怨。
隋朝的强盛还表现在后来的唐朝盛世中,因为在隋朝灭亡后,李渊登基为帝,建立了唐朝,并将隋朝深厚的家底都接手了,再加上后来李世民善于治理国家,将国家再次推上了另一个巅峰,这才有了后面的“贞观之治”。换句话来说,如果不是因为有隋朝作基础,唐朝要实现“贞观之治”是极其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