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赛先生的社科所
元老院是古罗马共和国政治中心。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元老院的地位随着元老贵族成员发生质的变化而变化。
元老院从共和国初期的
纯粹贵族成分的实权机构
演变为后期
融合进各种成分的独裁御用工具。
原因在于
元老院及其元老贵族具有排他性。
随着领土扩张逐渐
奢侈腐败,固步自封
,引起平民反对、军队打击,
走向蜕变衰落道路
。
共和国初期的元老院——高尚纯粹的贵族团体
共和国初期,
王政时代留下来的元老院是共和国的核心机构
。
是
具有高贵传统的贵族团体。
元老的拉丁语意思
是“权威、威望”。
每个元老都出身于古老氏族
,拥有传统威望和显赫地位。
集合起来就构成压倒一切的权威力量。
早期的罗马人朴实节俭、诚实清廉、忠勇爱国。
贵族和平民都以下地劳动为荣
,元老们在议事厅开会坐的是硬板凳,冬天也不生火。
罗马作家西塞罗和李维都提到过
公元前5世纪贵族肯其那图斯被元老院宣布为独裁官时
,他
还在田地上勤劳耕作
。
这一时期,
元老院成员数量增至300人
,都
由氏族贵族把持
,
终身任职。
元老院就是贵族势力的堡垒。
这个时期,
执政官执掌国家政权,而执政官本身就是元老贵族。
执政官每逢大事必须提交元老院讨论,听取元老院的意见和建议。
因此,尽管元老院尚未达到后来具有广泛权力的势力,但是
在共和初期罗马国家政权中处于权力中心的位置。
是共和国大政方针的倡导者和制定者。
共和国前期的元老院——接纳少数富有平民的元老院
共和国建立不久,罗马就发生了
长达两个世纪之久的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
反对贵族高高在上的封闭性、特权性和元老院的排他性。
大约公元前4世纪下半期和公元前3世纪初,
平民斗争取得了胜利,官职向富裕平民开放。
当官的平民可以成为元老
,元老院不再是纯粹的贵族团体。
贵族和富有平民共同把持罗马政权。
一些
精明高尚的罗马元老愿意与民众分享特权
,慎重而稳定地扩大公民权利和其他城市的投票权。
充分
体现了共和国民主因素的发展与完善。
具有共和因素元老贵族政权基础因此更加巩固,
权力继续处于上升趋势。
相应的,
平民的范围缩小到城乡居民中的下层群众
。
这就导致
罗马贵族转向对外扩张寻求土地和奴隶。
罗马征服战争连连,战争决策几乎都在元老院发出
,实际权力很大。
军事领导权、外交权、财政权和宗教监督权
都掌握在元老院手中,并形成惯例,而公民竟然习惯于遵守。
共和国中期的元老院——各种冒险家的乐园
这个时期是元老院权力最膨胀时期,是罗马实权机关,是贵族的坚实堡垒。
300名元老终身任职,享有特权,
全面把持国家军事、外交、财政、经济、政治大权。
这个时期,
罗马积极进行武力扩张地盘。
征服迦太基、西地中海和东地中海,
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霸权国家。
大片被征服土地和大批战俘奴隶进入罗马。
同时,
罗马平民常年打仗,导致土地荒废,罗马公有土地急剧增长。
元老贵族趁机占有大量公有土地,同时兼并小农土地
,成为拥有大地产的大庄园主和大奴隶主。
而小农经济遭到毁灭性打击,
农民失去土地,一些人沦落为大地产的廉价劳动力
,一些人沦落为无业游民。
同时,元老贵族还
绕过公元前218年通过的克劳狄乌斯法禁止元老经商的规定,通过代理人从事经商活动。
从
老加图的《农业志》
里可以看到,意大利中部田庄中经营各种经济作物。
大部分用于出售以谋取利润,而庄园主住在城里,坐享其成
。
因此,
元老院中的元老们还有不折不扣的罗马大商人。
老加图17岁从军
,凭借能力逐步跻身于罗马最高官职的行列和贵族核心,
成为“新贵”的典型代表。
但是,老加图
被认为是罗马共和国时期典型的保守派人物。
因为他
坚决维护罗马的旧原则,反对新事物
。
借口反对元老奢侈腐化、维护公共道德,
无情打击接受希腊东方文化的另一派,因而在元老院中令人望而生畏。
老加图在元老院发言有一个经典的结语:
必须毁灭迦太基!这实际上暴露了元老贵族不择手段侵略扩张,追求财富的野心。
元老精英老加图
一方面扮演罗马的道学家
,苛刻维护狭小城邦体制下的传统共和美德。
另
一方面却丧失良心与罗马民众尽情欣赏奴隶角斗士的残酷格斗。
两者极其自相矛盾,同时还大肆宣扬对外侵略扩张。
老加图就
是那个时代贪婪虚伪、鄙视贫民的元老的典型代表。
这种
自私虚伪导致贵族更加富有
,而用于备战的小农和平民变得更加穷困。
贫富悬殊局面把穷人推向了即将成为元老贵族掘墓人——军团的怀抱。
在这一时期,
战争指令都从元老院发出。
例如
三次布匿战争和对西地中海的征服
、
三次马其顿战争和征服东地中海。
到公元前265年为止,罗马经历了民主化过程。
但是以后的
霸主战争又深刻地改变了罗马国内的制度
,民主化趋向夭折就是其中之一。
有关节俭、禁欲和勤劳的古老说教很快被遗忘了
,代之以炫耀和冷漠。
共和国晚期的元老院——军人为首的新贵团体
小国寡民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元老贵族城邦共和制,已经
不能满足罗马奴隶主贵族对内镇压和对外扩张的无限贪欲。
元老贵族统治下的小农经济、小城邦制度式的
共和国大厦势必被快速上升的强势独裁新贵所动摇,最终坍塌。
土地集中和奴隶处境愈加严峻,奴隶和平民处境愈加困难。
而元
老贵族和罗马显贵垄断国家政权,营私舞弊、奢侈腐败现象有增无减。
共和国政治腐败不堪,从而
引发两次西西里奴隶起义。
还
引起了著名的格拉古兄弟对土地的改革
,分配大地产土地给无地者及扩大罗马公民权授予范围。
失败后,
格拉古兄弟及其拥护者被反对改革的元老贵族杀害,扔进第伯河中。
但是
改革影响深远
。
它
揭开了共和国后期大规模社会斗争的序幕
,
缓和了大贵族土地集中进程。
促进了罗马社会的发展,沉重
打击了元老贵族势力
,
元老贵族被拖入衰败命运轨道
。
罗马奴隶主大贵族
在获取新土地的需要和在城邦危机形势下认可苏拉独裁专政
,企图挽救自己衰亡的命运。
但
事与愿违
,
苏拉军事独裁
是对共和国统治政权核心元老院的大改造大清洗,是对共和制发起的猛烈攻击。
苏拉
有计划地屠杀了40位元老和1600名骑士
。
并从忠于自己的骑士和成为罗马新公民的意大利自治市贵族中
选拔300人为新元老,使元老名额增至600人。
调整后的
元老院在性质和成分上都发生了本质变化。
此时的元老院
从以前的国家最高决策机关,蜕变为苏拉实现个人意志的御用工具了。
但是,
苏拉的独裁引发了社会贫富悬殊。
大量平民或沦为无产者,或流落罗马城内,在肮脏和拥挤的角落讨生活。
罗马共和制至此走进死胡同。
紧接着,一些后继的野心家
利用劳苦大众的不满,沿着苏拉成功的独裁轨迹,发展为腐朽共和国的掘墓人。
他们就是
共和国的颠覆者和独裁者凯撒、共和国的最后埋葬者奥古斯都。
罗马人在共和氛围中日益好逸恶劳或更加穷困潦倒,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甚至爆发斯巴达克奴隶起义。
但是
共和体制缺乏内部活力,元老院无力回天。
历史发展使
凯撒
应运而生。
凯撒
建立强有力的个人统治,集军政大权于一身。
以快刀斩乱麻、摧枯拉朽的势力
破坏了已经无序的旧贵族共和体制
,基本上完成了向君主独裁制的过渡。
其中一个措施就是
改组元老院,安插亲信。
把
一些非贵族出身军人、被释放奴隶、意大利和其他行省奴隶主选入元老院,并把元老名额从600人增至900人。
使
罗马元老院不再是仅仅代表罗马贵族利益的狭隘封闭的权力机构
,成为面向更广泛地域和阶层开放的权力机构。
共和国灭亡命运——元老院成为独裁的后花园
罗马共和体制是适应城邦制建立的政体。
但是
元老院和富人们只会蛮横自私考虑自己的世袭利益
,并没有真正关心公众利益,
走着自取灭亡的道路。
当罗马由城邦扩张为地中海大帝国时,
阶级斗争日趋激烈。
而
日益腐朽落后的共和政体不能够不愿意调节逐渐失去共和秩序的社会。
只有
与罗马霸业相匹配的军事独裁
才能统治整个罗马社会。
屋大维
是个胆大心细、审慎智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其个人能力和智慧远超整个元老院。
公元前43年
,屋大维和安东尼在腓力比之战中彻底击败共和派。
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指出,
这种罗马内战是结束共和走向君主专制政体的必然过程。
只要皇帝掌握武力就能镇压元老院
,皇帝和元老院的争权不是缓和而是势如水火。
屋大维清洗干净元老院的异己势力,将自己党羽遍布元老院。
这样,
元老院里出身行省而非罗马的元老越来越多
。
出色的有前途的外地人渐渐被选拔成为元老新贵。
公元前27年,在共和传统一息尚存的元老院。
屋大维
以退为进,解散军队
,宣称还政于元老院和人民,感动和欺骗了元老院。
结果换来的是
屋大维被选举为执政官、终身保民官、大祭司长和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
至此,
屋大维凌驾于元老院和一切官职之上
。
可以
任意干预元老院,并在元老院之前作出决断
,元老贵族的共和统治淡出人们的视野。
奥古斯都的绝对权力控制整个帝国,以至于
整个罗马只知元首不知元老院
。
最终,
屋大维自称是罗马第一公民的元首制,标志着罗马从共和时代进入帝国时代。
参考文献
[1]朱寰主编.世界古代史(上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293.
[2]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古代史(上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15.
[3]裔昭印.世界文化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