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的厨房,永远是一个很神秘而又奢华的地方。
说起皇帝和那些达官显贵们吃些什么东西,就会让人想起诸多传说。比如晋朝的何邵日食万钱,还有宋朝蔡京的1个包子需要有上百厨娘伺候。以至于后来的满汉全席,光报菜名就能让人听到目瞪口呆。
相比之下,明朝皇帝的吃饭风格就比较与众不同
一,明太祖朱元璋吃什么??
明太祖朱元璋是苦出身,知道贫苦人民生活的艰辛,所以明朝早期的宫廷膳食比较简朴。明朝开国定都南京,再加上朱元璋本就是南方人,
所以明朝初期几位皇帝的御膳都有很明显的南方特色,主食多为米饭,口味也多蒸煮,口感清淡。
《南京光禄寺志》记录了一则洪武十七年(1384)六月,明太祖朱元璋的膳单明细情况:
早膳:羊肉炒、煎烂拖齑鹅、猪肉炒黄菜、素熇插清汁、蒸猪蹄肚、两熟煎鲜鱼、炉坢肉、筭子面、撺鸡软脱汤、香米饭、豆汤、泡茶。一共12道。
午膳:胡椒醋鲜虾、烧鹅、焚羊头蹄、鹅肉巴子、咸鼓芥末羊肚盘、蒜醋白血汤、五味蒸鸡、元汁羊骨头、糊辣醋腰子、蒸鲜鱼、五味蒸面觔、羊肉水晶角儿、丝鹅粉汤、三鲜汤、菉豆棋子面、椒末羊肉、香米饭、蒜酪、豆汤、泡茶。一共有24道。
晚膳:未记载。
二,明成祖朱棣吃什么?
靖难之役后,朱棣长期在北京办公,后期更是直接把都城迁到了北京,朱棣之后的明朝皇帝饮食便带些北方色彩,牛羊肉多了起来,《南京光禄寺志》也记载了朱棣的晚膳,如下:
按酒四品、燌羊肉、清蒸鸡、椒醋鹅、烧猪肉、猪肉撺汤;饭用鹅一只、鸡三只、羊肉五斤、猪肉五斤、白粳米二斗、茶食九斤、香油饼九十片;砂馅小馒头用白面四斤、砂糖八两、赤豆一升、雪梨鲜菱并二十斤。
朱棣还十分喜欢吃南方的鲥鱼
,这种鱼肉质细嫩,鲜美无比,早在朱元璋正式建立明朝当年(1368),鲥鱼被朱元璋定为祭祀宗庙的贡物。如《明史》载:“洪武元年,定太庙月朔荐新仪物……四月,樱桃、梅、杏、鲥鱼、雉。”但它也很金贵,出水即死,对运输要求很高,常由南京守备太监掌管,专门负责鲥鱼的打捞、运输。
看起来,明成祖的饮食内容,要比太祖更为简单,原因为何不得而知。但值得注意的是,成祖吃的东西中虽也有米饭,却多了香油烧饼、砂馅小馒头之类的北方面食,而这些面食同样出现在诸王的膳食之中。由此看来,从太祖到成祖,御膳的风格已经在转变。
三,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吃什么?
明神宗即位初期还崇尚节俭进取,不过后来逐渐骄奢淫逸起来,每餐自然是极其丰盛。
根据明代的刘若愚《酌中志》卷二十饮食好尚纪略写道:“先帝最喜用炙蛤蜊、炒鲜虾、田鸡腿及笋鸡脯,又海参、鳆鱼、鲨鱼筋、肥鸡、猪蹄筋共烩一处,恒喜用焉。”食用如此多的海鲜和大鱼大肉,难怪万历帝落下腿疼的毛病,原来是痛风~
四,崇祯皇帝朱由检吃什么?
崇祯喜欢吃民间的野菜,也和老祖宗朱元璋一样,将此制度推行下去,希望子孙延续这样吃苦的本色。即便节俭,各种山珍海味、汤粥点心也种类繁多,此外,牛肉和驴肉要常常出现在御膳中。
根据清初官员宋起凤在撰写的《稗说》中,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崇祯皇帝日常早膳的情况及膳单。早膳如下:
菜肴有牛、羊、驴、豚(猪)、狍、鹿、雉、兔、水族海鲜、山肴野蔌等;米食则有蒸香稻、蒸糯(米)、蒸稷粟、稻粥、薏苡粥、西梁米粥等;面食有玫瑰、木樨、果馅、油糖等,面食还有发面、烫面、澄面等做法;小菜有苦菜根、苦菜叶、蒲公英、龙须菜、蒜薹、匏瓠、苦瓜、齑芹、野薤等;小食有稷黍枣豆糕、仓粟小米糕、稗子、高粱、艾汁、杂豆、苜蓿、榆钱等。
综上不难发现,紫禁城里明代帝王的饮食喜好各具特色,菜肴既有“高大上”的一方面,亦包含了诸多“接地气”的内容,这些菜肴无论在食材选取,还是在烹饪制作方面,都极具特色,是我国古代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
#冬日生活打卡季#
?
#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