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民不胜(掠),自诬服。(《宋史·唐震传》)
“掠”这里的意思是“拷打”,不可错误地理解为“掠夺”。
译文:那个州民经受不住严刑拷打,被迫认了罪。
32.未及劳问,(逆)曰:"子国有颜子,宁识之乎?"(《后汉书·黄宪传》)
“逆”这里的意思是“迎着”,不可错误地理解为“违背”。
译文:还未等慰问,便迎上去说:"你国中有位颜子,你知道吗?"
33.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史记·韩长孺列传》)
“罢”这里是通假用法,通“疲”,意思是“疲乏”,不可错误地理解为“停止”。
译文:汉军到几千里外去争夺利益,就会人马疲乏,敌人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
34.属与贼(期),义不可欺。(《后汉书·刘平传》)
“期”这里的意思是“约定”,不可错误地理解为“期限”。
译文:我刚才已经跟贼人约定好了,根据道义不能欺骗他们。
35.出水处犹未可耕,奏(寝)前议。(《清史稿·汤斌列传》)
“寝”这里的意思是“搁置”,不可错误地理解为“睡觉”。
译文:已经退水的田地还不能耕种,上奏搁置先前的奏议。
36.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
“穷”这里的意思是“困厄艰难”,不可错误地理解为“贫穷”。
译文:因为我当时处境艰难,只有贞甫相信我。
37.十年,举进士第一,授右拾遗,(权)翰林修撰。(《金史·胡砺传》)
“权”这里的意思是“临时代理官职”,不可错误地理解为“权利”。
译文:(天会)十年,(胡砺)考中进士第一名,被授官右拾遗,代理翰林修撰。
38.议者皆(然)固奏。(《后汉书·郭陈列传》)
“然”这里的意思是“认为……对”,不可错误地理解为“这样”。
译文:议事的人都认为窦固的奏疏是对的。
39.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窑胡治乎?乃者我使谏君也。”(《史记·曹相国世家》)
“让”这里的意思是“责备”,不可错误地理解为“谦让”。
译文:到上朝的时候,惠帝责备曹参说:"你为什么要惩治曹窑?先前可是我让他去劝你的。"
40.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厌,其(速)怨于民多矣。(《国语·楚语》)
“速”这里的意思是“招致”,不可错误地理解为“迅速”。
译文:(子常)对这些都不去救济,却聚敛不已,他招致百姓怨恨的事情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