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能够分享历史小故事给大家阅读,古人有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可知历史的重要性。
希望大家能够从这些历史故事当中学习到一些人生哲理,同时增长自己的知识。
不是不愿意当,而是你想当却没有机会给你。据记载,古时太医选拔是非常严格的。如果你想要成为一名太医,你必须要先成为本省名医或有举、贡、生、监等职衔。
获得职位之后,就可以进入太医院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是有考试的,主要考的是《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黄帝内经》,《难经》等。等你通过了考试之后,你才能成为一名准太医。
太医不用阉就可以进皇宫,有官职又有俸禄的,为什么没人愿意当?
注意,这只是准太医,相当于我们现在医院的规培生。考试通过后还要经历考察,考察阶段主要看的是医术,一般考察的时间是一年左右,等你过了考察期之后,那么你就成为了一名太医。
这一套流程下来,没个四五十岁,基本上成不了太医。 与此同时,太医给皇帝看病也是有着严格的规定的。
据记载,给皇帝看病的时候,一般是多名太医一起为皇帝看病,经过诊断,然后分别开出自己的方。 这所有的方中,只有一个方会得到皇帝的认可,确定了药方之后,才开始煎药。
煎药的时候,太医要在场,并且还有太监陪同。药一共会被煎为三份,一份是给太医,一份是给皇帝随身的太监,一份是给皇帝的。
据记载,“诸合药供御者,在内诸省,省别有长官一人,并当上大将军卫别一人,与殿中监、尚药俸御等监视,药成,医佐以上先尝,然后封印,写书本,方后具注年、月、日,监药者扁署名,俱奏。饵药之日,尚药俸御先尝,次殿中监尝,然后进御。”只有当太医和太监喝了没事之后,皇帝才会服药。
整个看病的流程是非常严格的,每一步都是有专人记录在案,以备以后的查阅。因此,对于太医来说,一个不小心都可能性命不保甚至连累家人!
那么可能有人要问,古代,太医的待遇如何呢?低的吓人!我们拿清朝作为例子,按照规定,太医院的“院使”,正五品的官员,月薪是每个月三两银子。一般的御医,官七品,月薪是二两左右。至于医士,类似于御医的助理,工资是每个月一两五。
哪怕是最高的院使,一年也不过三十多两银子。刘姥姥一家一年的生活费是二十多两,你想想太医的俸禄有多低?既然工资这么低,为啥还有人想干呢?
因为工资是不高,但是有外快呀!在当时,如果有妃子或者皇室生病了,太医就会过去医治,一旦把皇帝治好了,那肯定少不了赏赐之类的。皇帝随便赏赐点给你,你这一辈子就吃穿不尽了。 如当年,唐高宗中风,当时太医秦鸣鹤给高宗进行的医治,通过在头面部进行针灸放血,从而使得高宗的病得到了好转。
等到高宗病痊愈之后,高宗直接赏赐了秦鸣鹤黄金百两,那是这一辈子都花不完的。而且,医生同样是一种职业,能够成为太医,是很多医生毕生的梦想,是很光荣的。
总体而言,太医有俸禄,有官职是很多人想去的,而之所以宫中太医少,不是因为没人去,而是因为选拔严格,没有机会去。想要成为太医,要不你医术高明,像华佗那样的。要不就是你世代为医,能够得到推荐。否则,对于普通人来说,太医是遥不可及的。
今天的历史故事就到这里了,不知道大家是否从里面有所收获呢。如果你喜欢小编分享的故事,那么就持续关注小编吧,后面将带来更精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