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鸿门宴的真相:项羽是正确的
创始人
2025-07-19 07:03:00
0

01

说起鸿门宴,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项羽的愚蠢,毕竟当时的刘邦对于他而言就如同案板上的肉,他要杀刘邦,只需一句话即可。但是他却对刘邦不动于衷。

要知道,当时他的谋士范增可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暗示,先是用眼神示意,再是用手示意,可是他一直没有任何的反应。

到后来范增甚至命令他的族弟项庄舞剑,试图借着舞剑的由头,一刀解决掉刘邦。

可他的叔父项伯却出来捣乱,也站起来舞剑,一个劲的挡在刘邦的面前,以至于项庄根本没有下手的机会。

毕竟当时的项伯可是项氏一族的首领,他要是敢伤到项伯,一定会吃不了兜着走。

项伯明明是项羽这一方的,为什么会协助刘邦呢?因为刘邦口头上答应要跟他结成儿女亲家。对于这一位未来的亲家公,他怎么可能会放任其他人将他整死。

而张良意识到,范增有可能会破罐子破摔,直接强行刺杀刘邦,因此趁着刘邦上厕所的机会,叫刘邦赶紧走小道芷阳道返回灞上,要不然将会有性命之危。

对于这一点,刘邦也清楚,但是你中途退出宴会,这不是对项羽的大不敬吗?

但张良却给出解决方案,叫他将准备送给项羽的那两尊玉斗拿出来,由自己转交给项羽。

而至于借口,张良早已想好,那就汉王已经喝醉,以防在宴会上失态,先将他送回灞上。

反正今天要谈的事情也就围绕着一个核心,那就是你刘邦到底是服我项羽,还是不服我项羽。

从刘邦来参加鸿门宴来看,他已经服从项羽。

因此,宴会的目的已经达成,而刘邦也好,项羽也好,都是当时最大的一股势力,他们不可能因为这一点小插曲而直接掀桌子,事实也是如此。

但范增的反应却也说明,倘若刘邦不走,死在鸿门宴是一定的事情。

因为他得知刘邦离开做出的反应是,将刘邦送的玉杯直接摔在地上,用剑劈过去。

“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史记·项羽本纪》

要知道,当时可是在宴会上。

甚至还口出狂言,说你们这些人将来都会是刘邦的俘虏。

他都已经失态到这种地步,可想而知他今天是必杀刘邦,但奈何天算不如人算,项羽竟然放了刘邦。

而当时项羽的这个决定是错误的吗?不,错误的是范增。

02

不知道有没有人意识到这么一个问题,那就是项羽是否吞得下刘邦。

有的人说,肯定吞得下,人家项羽可是有四十万大军,又有着巨鹿之战这种一战歼灭秦国长城军团的光辉战绩,刘邦哪里是他的对手?况且此时的韩信还是项羽帐下的一名郎中。

刘邦是要兵没兵,要将没将,他跟项羽打,那不就是找死吗?

要清楚一点,当时的项羽吞不下刘邦,就算他吞得下刘邦,他自己不死也得脱层皮。

他这四十万大军并不是他的直系大军,而是诸侯联军,他掌握的大军仅仅只有五万左右。

而这五万左右还不考虑巨鹿之战的损耗,倘若将巨鹿之战的损耗算进去,也就只有三万左右。

而刘邦呢?可是有着整整十万大军,他拿三万大军去打刘邦的十万大军,就算他能打得赢,这三万至少损失一万,也就只剩下两万。

而这两万大军要面对的是什么呢?面对的是不下于十位诸侯,将近四十万的大军。

俗话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他项羽打刘邦将自己打得苟延残喘,难不成诸侯会坐山观虎斗吗?不可能。

他打进咸阳的那一刻,诸侯肯定会一拥而上,将他直接从诸侯中抹去。

毕竟他项羽的实力有目共睹,倘若不将他铲除的话,对于未来的诸侯而言,一定是一个隐患。因此,项羽是不可能对刘邦出兵的。

既然如此,他为什么又摆出一副气势汹汹的状态要灭掉刘邦呢?因为当时的他有正当理由。

诸侯联军是来干什么的?是来联合灭秦的,而当时秦国已经被灭,但秦国的最后一位君王秦王子婴还在世。

而根据传言,刘邦要任用秦王子婴作为丞相,辅佐他处理朝政,这一点可谓是触碰到诸侯的逆鳞。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史记·项羽本纪》

因为大家都是来灭秦的,而你刘邦竟然在秦地任用秦国的王作为丞相,这不是明摆着跟大家过不去吗?

既然明摆着跟大家过不去,大家肯定要灭了你,这就是项羽的正当理由。

但刘邦却将这一切都解释清楚,说没有重用秦王子婴这回事,一切都是子虚乌有。

既然刘邦都已经说了他不重用秦王子婴,项羽也就没有了兴兵的理由。

毕竟这时的他已经丧失诸侯的支持,仅凭一人之力消灭刘邦付出的代价太大。

因此,只能将刘邦分封在巴蜀之地,排除在中原之外,以防他再次逐鹿中原,又或者等待时机再试图灭掉刘邦。

“业已讲解,又恶负约,恐诸侯叛之。”——《史记·项羽本纪》

既然刘邦都已经解释清楚,那为什么项羽还要专门去办一场鸿门宴呢?因为他要刘邦在他与另一个人之间做出选择,这个人就是楚怀王。

03

项羽、刘邦他们是属于同一阵营的,这个同一阵营的首领就是楚怀王。

但这时的楚怀王已经是名义上的首领,因为无论是刘邦,还是项羽,都不是他能控制的了的。

楚怀王原本只是项梁用来号召楚国百姓反抗秦国的吉祥物,但是由于项梁在定陶战死,这个吉祥物竟然转身一变,变成真正的统治者。

毕竟当时项梁作为楚军的主心骨,项梁战死,肯定需要另一位主心骨出来主持大局,而这一位主心骨只能是楚怀王。

因为当时的项羽年仅二十岁左右,又没有什么精彩的战役,叫他出来主持大局,反对的人肯定是一抓一大把,也就只有一个楚怀王最适合。

而楚怀王借着主持大局的名义,对项家进行打压,将原本属于项羽的兵权转移到宋义的手下。

这还不够,他还特地重用另一位实权人物来制衡项家,这个实权人物就是刘邦。

当时的刘邦可是与项羽不分伯仲,项梁战死的时候,他正在与项羽共同攻打外黄县。

而楚怀王是如何重用他的呢?当时首要任务是灭秦,楚怀王布下怀王之约,也就是谁先进入关中,谁就是将来的秦王。

但这对于项羽而言肯定不公平,因为刘邦是往西边进军,而项羽则是跟随宋义往北边进军,负责解除赵国的包围。

当时秦国的两大军团长城军团、章邯军团总计大军不下于四十万,可都在赵国附近。

楚怀王此举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当时项羽的手里没有兵权,只能忍气吞声。

而宋义想的不是解除赵国的包围,而是等到秦国与赵国争个你死我活,再坐收渔翁之利。

等到宋义坐收渔翁之利的那一刻,刘邦早就攻入关中,哪里还有他项羽什么事?

因此,项羽将宋义杀死,在这之后,破釜沉舟,打出了巨鹿之战这一场以少胜多的精彩战役。

项羽作为一名将领,将大将杀死,为什么没有引起动荡呢?因为他杀宋义是有理由的,这个理由就是宋义私通齐国。

要知道,宋义的儿子可是在齐国担任要职,而宋义本人与齐国的关系也是道不清,说不明,当年他能得到楚怀王的重用,就是因为齐国高陵君显的推荐。

高陵君显为什么推荐他呢?因为高陵君显要去面见项梁,但是他却告诉高陵君显慢慢走,别着急,因为你早到一天可能就会死,晚到一天或许就能活。

而事实是项梁果然战死。

他当时要是早到一天的话,估计也会落得一个跟项梁一样的下场。

宋义凭什么能预料出项梁会死呢?因为当时的项梁接连大败章邯,而李斯的儿子李由又死在项羽、刘邦的手里。

长时间的胜利,以至于项梁全军上下都成为骄兵,而有个成语叫作骄兵必败。

一路冲击的项染遭到长城军团、章邯军团的夹击,而且这个夹击还是突袭,可想而知项梁必败。

项梁为什么没有跑呢?因为人家是趁着夜色过来的,而他又已经被胜利冲昏头脑,哪里还会仔细的做情报工作,结果成全宋义的威名。

“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史记·项羽本纪》

秦国的主力虽然败在项羽的手里,但奈何刘邦不出意外的先他一步进入关中,而按照当时的约定,刘邦就是将来的秦王。

但项羽却要摧毁这个约定,因为当时的他已经是诸侯共主,论威望绝对不是楚怀王能比的,而对于楚怀王这个昔日里针对他的王所布置下来的约定,他肯定也是不承认的。

刘邦作为当时楚怀王的唯一支柱,项羽要的就是他选边站。

如果他敢躲在关中里不出来,那就说明他选的是楚怀王那一边,而要是出来,那说明选的是他这一边。

而当时刘邦选择的是出来,也就说明刘邦已经不承认怀王之约。

刘邦都已经不承认怀王之约,自然也就代表着站在项羽那一边。

所以说鸿门宴真正的输家不是刘邦,也不是项羽,而是远在彭城的楚怀王。

因为局势的变化已经将他从实权变成无权。

而关于他针对项家一事,项羽可是一直耿耿于怀。

后来他怎么样了呢?项羽将他迁到南楚,结果还没有到,他就死在半路,暗杀他的人当然就是项羽。

04

将项羽解读成莽夫的人只需要明白一点就可以知道项羽绝非莽夫。一个人能从无到有,那说明这个人的能力是相当到位,而项羽就是一个典型从无到有的人物。

你说他是莽夫,那他当时为什么没有一刀剁掉宋义,而是专门找了一个借口再剁掉宋义。

在这之前,发生过一个小插曲,这个小插曲就是他已经将宋义之外的其他将领全部联合起来。

就这种政治手段,你说他是莽夫,谁信。

相关内容

原创 ...
前言 提起周瑜,你能想到什么? 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可能都是“既生瑜...
2025-07-19 04:33:58
原创 ...
三国时期,英勇威猛的将领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其中最为耀眼的当数吕布、...
2025-07-19 04:33:37
原创 ...
演义中的北宋故事是精彩不断,大破天门阵和十二寡妇征西的事迹,杨家将...
2025-07-19 04:33:30
原创 ...
众所周知,康乾盛世是清朝最辉煌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清朝的经济、政治...
2025-07-19 04:33:27
原创 ...
建立西汉的刘邦,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一个流氓(或平民)竟然取得了...
2025-07-19 04:33:17
原创 ...
青龙,四相之一,镇东方,属木,主生机; 白虎,四相之一,镇西方,属...
2025-07-19 04:33:11
原创 ...
卫青是西汉汉武帝时期大将,在汉对匈作战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不可遗忘...
2025-07-19 04:33:02
原创 ...
在剧版《西出玉门》第十集的结尾处,叶流西、昌东、肥唐、丁柳、高深一...
2025-07-19 04:32:46
原创 ...
三国正史上最让对手头大的四大名将,全都不得善终——东南砥柱 三国论...
2025-07-19 04:32:40

热门资讯

原创 朱... 在1373年的一幕惊人事件中,一位名叫胡惟庸的人成为了揭开朱元璋心结的关键人物。胡惟庸于四年前被李善...
原创 朱...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医生都似乎是一个永远不会失业的职业,即使是古代上到皇帝下到普通的百姓都难免有个头...
原创 杨... 常常有人会为一个问题而感到疑惑,自己明明是万里挑一的美人,为何最后人生还会过得一塌糊涂,自己明明那么...
原创 揭... 标题:《乱局之谋:柴荣的权谋误差与继位后的迷局》 正文: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解放上海受阻,陈毅震惊敌军长官... 1949年,我军解放上海之际,国民党守着发电厂反抗,对我军构成强力阻挡。 陈毅元帅肩负解放上海重任,...
原创 清... 前言 在封建王朝中有一个官职,凌驾于皇帝之上,可以说是万人之上。这就是摄政王,其实历史上能够拥有摄政...
原创 揭... 在历史的舞台上,一幕幕戏剧不断上演,仿佛是命运的捉弄,许多事情总是以出人意料的方式重演。这些巧合和意...
原创 明... 前言 科举制度是古代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在这个制度中, 状元、榜眼、探花 无疑是最高荣誉的象征。 ...
一看面熟一解释可能会错的文言实... 31.民不胜(掠),自诬服。(《宋史·唐震传》) “掠”这里的意思是“拷打”,不可错误地理解为“掠夺...
原创 日... 日本一直觊觎的中国领土,说起来,不得不提中国东北。这一块被日本视为至关重要的土地,为何对他们有如此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