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延在五个月前写过《他是改革开放的功臣,62岁当选国务院副总理,儿子是经济学博士》一文,讲的是乔石同志主抓经济改革的事迹。
其实,除了乔石同志,还有一个人也被称为改革的先锋,他就是曾任国务院副总理、石油化学工业部部长的康世恩部长。
康世恩和乔石同属改革的标兵,不同的是,康世恩是我国石油工业改革的标兵,而乔石则是我国司法改革的先行者,像我国海洋石油的对外开发,就是在康世恩的领导下完成的。
康世恩是河北怀安田家庄人,他1936年考入清华大学,曾任八路军120师民运部工作员、清华大学学生救国会常委和晋绥雁门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
革命年间的康世恩主要在晋绥军区领导边区建设和抗日武装斗争,当时,晋绥军区是华北抗日的最前沿,为了领导民众抗日,康世恩一面组织群众开垦生产,一边又发动青年参加八路军。
在他的领导下,雁门一带出现了军民团结的气象,且我军也多次取得了反“扫荡”战斗的胜利。
抗战胜利后,康世恩被组织派到西野3纵任职,当时,彭老总发动了解放西北的战斗,康世恩遂随从军长许光达从榆林一直打到兰州。
在历次的战斗中,他取得了骄人的战果,并逐步升任为1野3军9师政治部主任一职。
1949年9月,我军计划接管玉门油矿,因康世恩是高级知识分子出身,再加上他有领导革命工作的经验,所以中央便任命其担任玉门油矿的军事代表,专门负责石油的开采工作。
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康世恩便与石油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终身服务于石油事业。
康世恩在石油方面颇有建树,1949年到1956年期间,他曾多次组织人员在准噶尔、四川盆地等区域开展勘探,并为石油工业培养了大批的专业人才。
当时,我国急缺石油,很多工作难以展开。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康世恩从玉门油矿入手,专门抽调机器进行油田勘探,在他的指挥下,我国不仅实现了从贫油国到富油国的转变,还发掘出了像克拉玛依那样的大型油田。
因为其积极有效的做法,1956年,康世恩遂正式出任石油工业部副部长。
除了在勘探油田方面成绩斐然,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康世恩还负责指挥了东北大庆油田的开发与建设,铁人王进喜,就是康世恩在任职期间树立的一个典型。
王进喜是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人,他本是玉门油矿的工人,1959年被调往东北工作。
当时,王进喜与工友们一同参加了大庆油田奋战,在一次建设油田时,他不顾危险跳入油矿,及时挽救了油机的泄露。
因为王进喜这种坚韧不拔的意志,所以康世恩便将其树立典型,并称其为“铁人”。
康世恩在石油工作方面尽职尽责,这不仅取决于他的指挥才能,还在于他在石油自给方面的重要贡献。
平时勘探油田时,康世恩便与大家一起奋战,若时间充裕,他又和其他领导一起组织各项制度的管理,并教育大家讲真话,讲实情。
因为其积极且有效的做法,一支钢铁意志般的石油团队终于组建,且我国的石油产量也上了一个台阶。
1978年,康世恩被正式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此期,与他同位的共有13人,但仅有他和谷牧是新晋位的副国级,足见中央对其的信赖。
1979年,“渤海二号”钻井船在作业过程中被巨浪掀翻,72人不幸遇难。由于这起事件是在康世恩主持石油改革时发生的,所以他也被记大过处分。
1981年,我国成功打捞出“渤海二号”钻井船,经过对船体多方面的考察,中央随后发现事故原因是船体本身造成的,所以康世恩又被恢复了名誉。
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会议在京召开,经中央书记处一致同意,康世恩重新当选石油工业部部长,开始负责石油工业的改革工作。
从1982年开始,康世恩对我国石油工业展开了大幅度的改革创新,在开发油田方面,他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对旧的勘油机器进行更新;在资源接替和布局方面,他又充分发挥老油田的潜力,大力扩展海上油田和地下油田。
经过长达五年多的发展,我国不仅实现了石油油田的自主开发,还建立了一批现代化炼油厂,这些都对增强我国石油化工实力产生了巨大的效益。
康世恩不遗余力的发展我国的石油工业,一是为了提高我国的工业能力,二就是为了国内战略资源的储备,在他的努力下,我国终于实现了石油资源的跨越式发展,而康世恩也成功当选为国务委员。
晚年的康世恩曾进入中央顾问委员会工作,1995年4月21日,其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
康世恩是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先锋,他参加革命几十年,任劳任怨,对我国石油工业的开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样一位革命者,也值得人民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