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以全球史观看中国,明朝末年竟然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最危机的时候
创始人
2025-07-18 09:33:15
0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自夏朝建立起已有4000年的历史。

历经南北朝、元朝、西方列强入侵等多次危机,中华文明凭借庞大人口、深厚儒家思想等因素成功化解风险,持续保持生机。然而,明朝后期危机尤为严峻。首先,明朝的世界格局在国内动荡和外族入侵的双重压力下逐渐失衡。

中国南部的热带雨林和西部的青藏高原形成了自然隔绝,但地理环境的特殊性也导致了游牧和农耕民族的长期对峙与融合。

相比之下,地中海周围的文明交流频繁,不同文明在这里碰撞,而后形成了伊斯兰、天主教、东正教等势力。

经历中世纪漫长的煎熬后,西方文明开始崛起,展开大航海时代。与之不同的是,明朝时期的航海主要建立在政治联系上,而对贸易限制较多。

航海运动带来了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法等国纷纷进入亚洲、美洲,建立了殖民地。

与此同时,俄罗斯在东方也崛起,逐渐蚕食亚洲领土。这使得整个亚欧大陆的格局发生变化,亚洲的强大政权开始相互争斗,为西方殖民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明朝末年,诸侯割据、内乱外患,加之社会经济文化的滞后,使得中国陷入最危机的时刻。

日本丰臣秀吉企图入侵,而各大势力在北京失去控制,导致农民起义爆发。这时的中原地区失去了统一和民族凝聚力,面临四面楚歌的境地。

然而,幸运的是,清朝的崛起及时结束了这一混乱局面。清朝通过入关,迅速统一各大势力,使得中原地区逐渐恢复统一。

随后,清朝还在西北、西南扩张,统一了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收复了失地。清朝在外交上的巧妙运筹也阻止了俄罗斯的进一步侵略。

清朝的统一为中国在工业时代来临前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机构,为抵抗西方入侵者提供了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明朝末年中国陷入巨大的危机,但清朝的崛起及时终结了这一混乱局面。中国通过统一、外交手腕和领土扩张,有效抵制了西方殖民者的入侵,为中国的发展和独立奠定了基础。

相关内容

福州83名“三支一扶”高校...
福州 83 名“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即将奔赴基层。他们怀揣着梦想与...
2025-07-18 08:38:11
原创 ...
2025年开年谜案:张子枫去哪了? 张子枫,消失得如同人间蒸发,连...
2025-07-18 08:37:04
原创 ...
一、关羽的三个儿子 1、关平 在演义中是关羽收的义子,可以说和他...
2025-07-18 08:34:58
原创 ...
内部原因导致的衰落 锡兰王国是位于南亚的一个古老国家,其历史可以追...
2025-07-18 08:34:54
原创 ...
秦始皇的生平充满了传奇和谜团,尤其是他在平原津生病一事更是引发了无...
2025-07-18 08:34:53
原创 ...
引子: 观看完《武状元苏乞儿》后,或许你对武状元的身份和地位产生...
2025-07-18 08:34:47
原创 ...
范进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
2025-07-18 08:34:25
原创 ...
阿根廷,这个南美国家,或许被大多数人认识的原因主要是足球,马拉多纳...
2025-07-18 08:34:12
原创 ...
清朝末年,国家陷入混乱,清政府腐朽无能。在这个动荡的时刻,洪秀全等...
2025-07-18 08:34:02

热门资讯

原创 谷... 在时尚与运动交织的世界里,总有一些独特的名字能够引领潮流,成为标杆。谷爱凌,这位兼具奥运冠军和时尚偶...
原创 此... 公元1644年,崇祯皇帝最后一次环视了烽火连天的大明都城,愧对先祖的崇祯帝深感亡国之恨,自缢于煤山。...
原创 周... 作为苏轼曾经评价过的“美人胚子”,小乔这个人物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一直以来都颇受青睐。但是,随着历...
原创 他... 在我军的历史中,著名将领众多,令人难以忘怀。然而,国军的高级将领,往往只在抗战期间或解放战争中的某些...
原创 秦... 在历史上曾有一位奇女子,为了帮助自己的儿子,竟然以身做饵把自己嫁给了敌人,后来更是又为其生了两个儿子...
原创 清... 清代属于少数民族当权,其朝野官员的称谓自然带有少数民族特色。从朝廷到乡村,各种官职称呼林林总总。 随...
原创 刘... 翻开中国的历史,你会发现朱元璋简直就是刘邦的铁杆粉丝,非常崇拜刘邦。在朱元璋起义时,就以刘邦为效法的...
原创 战... 鬼谷子,是先秦诸子中最神秘的一位。 传说中,鬼谷子姓王名诩,道号玄微子。因为他长期隐居鬼谷,就有了鬼...
原创 2... 在中国的史学界里,《史记》是占据着绝对的地位的。 太史公司马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撰写史书,为了阐述...
32天,一段发生在桂林的隐秘记... 太平天国运动,这场运动历时14年。如今在象鼻山下的云峰寺前竖立着一块“太平军攻城营房遗址”石碑,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