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的新疆,新疆喀什徕宁城一名官员和他两个孩子,官员身穿便服,看不出品级,此时的喀什地区,已废除了伯克制和“军府制”,设置喀什噶尔道,资料:曼纳海姆。
▲1906年的新疆,新疆喀什徕宁城,“徕宁城”正式得名于1771年(清乾隆三十六年),清高宗正式赐名,原址在今西喀什地区公安处驻地,旧城墙至今可见,当时,本地人称其为喀什噶尔新城、满城,资料:曼纳海姆。
▲1906年-1908年的新疆,喀什地区,城墙下一名纺线女子和众多的围观者,纺线女子身着传统服饰,梳着长长的辫子背对镜头,围观者的目光此时都被拍摄者吸引,资料:曼纳海姆。
▲1906年-1908年的新疆,喀什徕宁城里一名当地女孩,手中拿着一个水烟壶,她不一定是抽烟的,晚清甚至民国的很多富人照片中,都有水烟壶的身影,可能是贵重物品的象征吧,资料:曼纳海姆。
▲上图放大,可见女子年轻貌美,目光斜视,只是略微有些拘谨。
▲1906年-1908年的新疆,喀什地区一名官员,身着官服,正襟危坐,早在乾隆年间,清朝在平定大小和卓之乱后,就在喀什噶尔设“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管理南疆八城,资料: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
▲1906年-1908年的新疆,喀什地区的一名官员和他的仆人与亲兵,亲兵包着头巾,衣服上“某某中营”字样,仔细看会发现,最右侧亲兵的“兵”字是反着的,不知是何道理,资料:曼纳海姆。
▲1906年-1908年的新疆,喀什地区的一名官员和两个仆从,以及数名手持火枪的士兵,官员戴着瓜皮帽和墨镜,手中拿着水烟壶,更象是名师爷,资料:曼纳海姆。
▲1906年-1908年的新疆,喀什地区的一个集市上,一群回民好奇地看向拍摄者,右侧的毛驴是当地人常用的交通工具,资料: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
▲1906年-1908年的新疆,喀什地区的一个商旅驼队,古时的喀什,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也是中外商人云集的国际商埠,资料: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