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有一位传奇一样的女子,珍妃,多数人提到她都说她柔弱而深明大义,有点小聪明又有些率性的女子,一生短暂而悲剧,就连死也死得不是很体面,被生生的丢进井中,虽说后来慈禧回京后,命人打捞她的尸体,将其封为皇贵妃,但人已逝,虚名罢了。
提到晚清,人们脑海里总是浮现奢靡独断的慈禧,懦弱无实权的光绪,以及她所钟爱的珍妃,这三人曾上演了一部跌宕起伏,绵延婉转的宫廷剧,而珍妃则是剧中悲惨炮灰。
珍妃生在富贵之家,父亲是户部右侍郎长叙,伯父长善是广州将军,自幼她和其姐瑾妃便跟随伯父在广州生活,长善对两位侄女照顾有加,曾聘请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文廷式,教两位侄女读书,而当时的广州繁华而热闹,贸易通商口多,西方资本主义给广州带来了新的文化冲击,在如此环境下成长的珍妃自是开朗与热情。
十岁那年,伯父长善卸任广州将军,珍妃与其姐姐一同回北京,光绪15年,13岁的珍妃与其姐姐一同入宫,初封珍嫔和瑾嫔。在书香门第中长大的珍妃进宫以后,期待着过无拘无束,潇洒从容的生活,这与光绪帝的想法不谋而合,因此珍妃成为了光绪帝的心头好。
据国文贝丞中说,珍妃性格很好,惹人喜欢,擅长书法,日日在光绪身边陪伴,可见珍妃在光绪帝心中的位置,珍妃入宫时年仅13岁,而光绪帝也才18岁,她的聪明好动与光绪帝非常合拍,但一入宫门深似海,宫中的女子依靠着一个男子,皇帝喜爱时是天上的虹,皇帝厌弃时是地上的蚂蚁。
光绪帝倒没有厌弃珍妃,只不过她也没有实权罢了,而她对珍妃极尽的宠,必然会给珍妃招来杀身之祸,而在深宫里,光绪根本没有实力去护住珍妃,慈禧本来想要珍妃成为她的耳目,只可惜珍妃对光绪帝产生了真情,不肯为之所用,慈禧对珍妃,光绪非常不满,特别是珍妃,这使得珍妃在宫中更加步步维艰,尤其是皇宫中其她的嫔妃,隆裕便是其中一个。
她看着珍妃受宠,嫉从心生,嫉妒往往会腐蚀一个人的心灵,宫廷中的女子更是如此,隆裕为了报复珍妃,她使了一点心计,让慈禧和光绪认为珍妃放荡不守妇道,这件事让慈禧下令将珍妃打了一顿,几次被害之后,珍妃深知皇宫险恶,也深知光绪想为国家做事却无能为力的痛苦,于是当光绪帝想站起来反抗慈禧,夺得实权决定变革时,重情重义,思想前进的珍妃自然是毫不犹豫地支持她,为她物色有学识的学者。
可惜这两个年轻人终究是太年轻了,空有一腔热血,徒有一场悲,慈禧很快就镇压了光绪的变革,珍妃也触怒了慈禧,被打入了钟粹宫,一个奶妈们养老的地方,宫门被一条条厚重的封条封住,洗漱和吃饭,都是由宫女从那扇看不见光的窗口里递进来,慈禧还禁止宫人同她说话,在别人欢歌庆舞的时候,珍妃在冷宫里接受训诫。
珍妃如果不是对光绪有着真情,做一个趋利附势的人,或许也不至于被打入冷宫,据说一开始慈禧也怜爱她,慈禧对写字颇有兴趣,也对自己写的字感到得意,而珍妃也擅长书法,慈禧就特意请人教珍妃写字。
珍妃身为皇家的妃子,必须恪守礼节,而皇宫中皇后恪守的礼节更多,更不能出一步错,否则就是犯法的,当时有个礼仪,隆裕皇后总是掌握的不是很恰当,就让珍妃代之,就这样,珍妃过了几年让人眼红的甜蜜日子。
然而在安逸的世界里,珍妃哪知皇宫没有永远的平静,家境殷实的她花钱如流水,没有规划,宫里分发给她的零用钱根本不够她花,于是她便学着慈禧卖官,可她哪知慈禧卖官扩大了自己的权势,她卖官触碰到了慈禧的逆鳞,慈禧命令宫人扒开她的衣服暴打了一顿,光绪跪着求情都没让她免于责罚。
第二天珍妃被降为贵人,而她的家人也没有幸免于难,官被降级姐姐与她同属一级,更糟糕的是,光绪的势力也被削弱了,或许是在慈禧的带动下,卖官似乎成为了一种司空见惯的事,不久之后又恢复了珍妃姐妹的妃位,然而她与慈禧之间的梁子算是结下了。
后来光绪变革失败,珍妃也失去了她在宫中的依靠,被打入了冷宫,晚清的时候,清朝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珍妃就算是一个普通的女子,也不可能安然的度过一生,更何况她还是皇帝的妃子,八国联军侵华时,慈禧太后西逃之际,忽然想起了冷宫中的珍妃,但她又不想带着珍妃,又担心貌美如花的她被玷污,丢了祖宗的脸,于是慈禧就命人将珍妃投入井中。
珍妃身为皇帝的嫔妃,虽说犯了错,也不至于溺井而死,不过这些似乎都不重要了,在那动乱的年代里,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奢侈,而后来亲手将珍妃投入井中的那个太监,却安稳活到了最后。
等社会稳定后,这名太监传出了一本自传,在书中他详细描写了珍妃这个人物,并说道,珍妃确实是个了不起的人,即便后来服从慈禧的命令,将珍妃丢入井中的太监,终其一生迟暮之年,道出了对珍妃的敬佩,她真是了不起,那也只是一种说辞罢了。
接下来说光绪暴毙原因终于揭晓,专家通过高科技检测头发找到了幕后凶手,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其父奕譞,是道光皇帝第七子,其母叶赫那拉婉贞是慈禧亲妹妹,同治13年12月,同治皇帝驾崩,无子嗣,结果年仅四岁的载湉,被慈禧和慈安两位太后立为皇帝,成为满清入关后的第九位皇帝,年号光绪。
从立为皇帝的那一刻开始,光绪的悲剧就已经注定了,由于慈禧太后对权力极度的痴迷,她垂帘听政,使得光绪完全成为了一个傀儡,直至暴毙,前后历时34年,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光绪在瀛台病死,身边无一人,终年38岁。
光绪身体原本就不太好,问题是光绪皇帝暴毙死后不到24小时,慈禧太后也死了,这自然引起了人们的猜忌,光绪究竟是怎么死的,编阅有关光绪死因的报告,发现了一则重要的史料,非常蹊跷,光绪34年10月17日傍晚,光绪暴毙前4天,内务府发出了光绪两道紧急召见御医的手谕,但是御医最终被阻止进入光绪所在的瀛台。
次日早晨,西医曲桂廷进入瀛台,发现光绪腹痛难忍,在床上打滚,而且面黑舌黄黑,从光绪的表现来看,她这显然是中毒了。
还有一件事就是光绪病卧在床时,慈禧太后就已经命人将棺材停放在乾清宫,种种迹象都表明,慈禧太后已经知道光绪将死,她也成为毒杀光绪的最大凶手。
那么光绪真的是被毒杀的吗,这个问题的答案直到2008年才最终有了答案。
2008年11月2日,清光绪帝死因专题研究课题组联合多部门,采用现代刑侦和高科技手段,对光绪头发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光绪头发里含有大量的砷元素,就是说砒霜远远高于正常人能摄余的剂量。
专家还发现光绪帝头发的异常高砷含量截断位置判断,既不在发根处,也不在发梢处,并根据头发生长规律和砷中毒机理,光绪帝头发上的高砷含量,不应是正常摄入代谢形成。
至此,光绪帝死因终于解开,明确光绪是中毒暴毙,谁最有可能是凶手呢?结合慈禧太后的种种行为,她的嫌疑最大,恽於鼎在《崇陵传信录》里写道:时太后病,泄泻数日矣,有见上者谓闻帝闻太后病,有喜色,太后怒曰,我不能先死尔。
作为起居注官恽毓鼎的记载可信度很大,启功先生曾祖父溥良是晚清礼部尚书,当慈禧太后病重时,溥良在屋外侍疾,溥良询问这名太监盖碗里装着什么,得到的答案是,老佛爷赏赐给万岁爷的塌喇,这件事被记载在《启功口述历史》中,可信度也是很大的。您们你们认为光绪帝是被慈禧毒害至死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