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代西口地区移民的经历,以及后套移民来源和移民开发
创始人
2025-07-17 10:02:29
0

一、清代土默特地区的移民

土默特地区古称丰州滩,位于长城以北,阴山以南,西起乌拉山东麓,东接察哈尔,地近归化今呼和浩特西郊?土壤、气候条件均属上乘,为广义河套平原的东部。元代便有零星的农业拓垦,但在明朝大多数时间里,这里都是牧地。

明嘉靖以后,内地的移民进入蒙地建立了定居的聚落,称为

“板升”,

开垦土地达万顷之多。后金天聪年间皇太极率军征服漠南蒙古,这些聚落大多在战火中被摧毁,后来清朝收复土默特部后,在该地区推广盟旗制度,并于崇德元年编旗,为直属清廷的都统旗。

1.土默特地区移民历程

清朝最先到来定居的是被打散的农民军和反清将士余部,他们为逃避缉捕,移居到土默特地区,如

“明末鼎革之际,籍隶山陕之官绅,起兵抗拒清军。兵败后无所为,则掣家至塞外避祸。荒山僻野,耕稼其中。或有招捕急而入蒙籍者。迄今绥人尤有能指其后裔者焉。”

光绪末年,清廷在签订

《辛丑条约》,

决定缴纳庚子赔款之后,批准山西巡抚岑春煊的奏请,开始派贻谷主持蒙地垦务,招募移民。当时土默特地区的移民估计都不会有较多的增长。其原因,曾国荃在光绪四年年的奏疏中就有所透露

“查山西口外各厅,地多沙啧,并无膏腆沃壤。”

2.土默特地区的回族和满族移民土

默特地区移民的民族构成状况,是以晋、直、陕、甘移居而来的汉民为主,回族和满族次之。这些移民中,汉民和回民主要居住在归化城中,而满族人多是居住在绥远城。

回族:

清朝初年,有在晋、直两省的回族官兵解甲为民,来到土默特地区,在此落籍定居。也有沿途陕、甘、宁、青等地的回民商人,来到这里经商,这些回民甚至左右着内地经由蒙古通达西北的商路和贸易。

满族:

最先到达土默特地区的满族人是康熙年间从东北的流放迁徙而来,这些被称为黑徒的人被分配在喇嘛庙里做劳役。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四十六年土默特地区召庙中的黑徒有三千五百八十余口。后来清廷按照土默特律令,将每二百丁编为一佐领,总共编了十三佐领。

3.清廷对移民的反应

汉人大量迁入蒙地早在清初就引起了康熙帝的注意,他担心这些移民

“不互相对阅查明?将来俱为蒙古矣”,

于是在谕旨中说

“山东民人往来口外垦地者,多至十万余,伊等皆联黎庶,既到口外种田生理,若不容留,令伊等何往……嗣后山东民人有到口外种田者,该抚查明年貌、姓名、籍贯,造册移送稽查由口外到山东去者亦查明造册移送该抚对阅稽查,百姓不得任意往返,而事亦得清厘矣。”

光绪十年?清廷最终正式批准民人在土默特地区落籍?移民定居的合法性也得到了确认。经过各种冲突和磨合?此时土默特基层社会逐渐形成了一个由

“旗制参佐领催、甲头、会、社以及喇嘛等共同构建的社会秩序?这种秩序远非完善和谐?但却是对因移垦引起的日益剧烈的社会变化的有效反应。”

二、清代鄂尔多斯移民及其职业构成

1.清末放垦前的移民

鄂尔多斯高原是我国半干旱地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处于农牧交错带上,黄河三面将其环绕,该地区的移民主要集中在

“沿边”和“靠河”

两大区域,民国时期,南运河工程局编写的

《西北垦殖计划》

中就曾提到

“前套中部砂山连亘,高出黄河水面约一千尺?地势高亢,水分缺乏,沙砾弥漫?蓬篙满目,颇不宜于农产。惟沿黄河一带及长城附近,地稍平坦,土质较佳。

自康熙末年,山陕北部贫民?由土默特渡河而西,私向蒙人租地垦种。而甘省边氓亦复逐渐辟殖。于是伊盟七旗境内,凡近黄河长城处,所在有汉人足迹。”

至道光年间,陕北地区沿边州县在边内与边外人口的分布己经发生明显的变化。从道光十九年年的数据看来,神木县边外村庄个,府谷县441个,怀远县479个,三县边外村庄共有1507个,而三县边内村庄有1926个,边外村庄占三县村庄总和的43.9%。

2.移民的籍贯和职业

从迁入移民的籍贯来看,内地迁移到鄂尔多斯地区的移民多以山西河曲、保德及偏关等地的人为主,他们在康熙年间就开始来到这里,多是从事最初级的农业耕作。

代牧者和兽医晋、陕北部也有到鄂尔多斯给蒙古人畜养牲畜的民人,与农业生产受季节影响不同,这些民人需要长期居住下来,但久而久之,也成为真正的移民,他们中的一些人还加入了蒙籍。

蒙人对于所养牲畜,每年都要实行一次病疫预防,夏季时用有碱性之水,为牲畜洗涤一次,或于春末夏初,将牲畜关闭在固定室中或地坑内,燃药熏之这种方法,蒙人认为颇有效果。

“药熏法?须有技能,然若熏时过长,能使牲畜闭死,以及何病何药,不得乱投”

。由于蒙人不善此道,多请汉人从事,这些为蒙民的牲畜熏病的汉人,在蒙地也形成一种职业人群。

3.赔教地与移民

最先到达口外的天主教移民可以追溯到道光年间,这些遭到禁教迫害的教民,恐于教难,从山西太原、大同等地同汉族民人一起来到后坝地区。现在的海岱川、抢盘山、三合村等地的最早移民就是当时迁过来的,三合村在道光三年即建立了教堂。

“这部分人中首先来的是教民,传教士的到来则是远在其之后,这一点与以往传播的情况有所不同”

到了庚子事变后,教会更是借助了蒙古的赔教地,势力得到空前的膨胀,整个河套一带的教堂达十余所,贺兰山东有市镇三道河,是其汇总。

汉族移民不仅有土地可耕?而且能得到教堂的保护。当时教堂势力非常大,

“从事于育婴、医药种种慈善事业?同时对于防御盗匪?维持地方治安,亦能一律认真办理,因此大得教民信仰,蒙汉人民相率入教者,几与日俱增”

。教堂还凭借其政治力量?偏袒教民,包揽词讼,要挟地方官吏,以至于

“蒙汉人民,不知尚有中国官吏,甚至不自知其为中国国民诸如此类,影响边疆政治,实非浅鲜”。

三、后套地区移民来源及移民垦殖

1.后套移民的来源

清初后套移民来源

:一是邻近省份的移民。明清之际,陕西、山西两省边境农民入套耕种始终没有间断,开始也还没有大规模的渠道?只是在河边引水灌溉,春出秋回,当地也没有形成移民村落。

到了康熙三十年,山陕北部发生严重灾,?清廷为缓和社会矛盾和保证清军西征噶尔丹部时的粮草供应,鼓励灾民移居口外发展后套农垦。于是

“在康熙时代,为了军事的目的奖励开垦,由中国本部来的汉族农民进入此地区后套地区”。

再次是公主的随嫁人。

《绥远通志稿》

载,清初

“阿拉善王纳清公主,公主欲治菜园,实时招用汉农辟地数十顷”,

于是吸引了一部分逃荒来的汉族民人来此租垦务农,

“时黄河行北山下?诸分流自北而南,河流狭窄?只能驾小筏行于其中”

,人们依靠这个有利交通条件来往于乌加河的一带。

2.清末放垦前后套地区的移民开发

乾隆年间,汉族民人己经

“越包头而至后套?浚渠耕田道途相属”,

大量移民进入后套开垦蒙地始于道光年间。陕西府谷商人甄玉、魏羊在嘉庆年间开始在后套缠金地叼开设永盛兴、锦永和商号,达拉特旗的王公曾向他们借银五万两,因无力偿还,遂于道光初年奏准将该地开放,以偿还欠债。

即使到了民国七年,按照五原知事王文挥所说,五原全县人口

“固定者约五千户,流动者二倍之。汉民居多,……春间来租地,种植一年或半年,即行他徙,往来无定”

。至于说这里的回民,也就

“数十家”

。毋庸置疑的是,清末放垦前,在河套定居下来的移民数量不大是不争的事实,当时五原厅寄居包头,也反映了后套地区人口的稀少。

3.清末放垦与移民

光绪二十八年,清廷以

“近边西北乌兰察布、伊克昭二盟蒙古十三旗荒地甚多,土脉膏腆,自应及时开垦?以实边储,于旗、民生计均有裨益”为由,派兵部左侍郎贻谷为“钦命督办蒙旗垦务大臣”,

驰赴晋边督办乌兰察布、伊克昭二盟及察哈尔八旗垦务。蒙地放垦自此展开,从此官方势力也进入到整个河套地区。

清廷通过放垦蒙地收取押荒银,为的就是解决

“度支竭撅”

的问题。从清廷在签订

《辛丑条约》

,决定缴纳庚子赔款之后,才批准山西巡抚岑春煊的奏请,开始推行放垦蒙地,便是明证。

土地放垦前,渠道多借助于地商以民间力量自行开挖和管理,地商沿着渠道设置公中,对渠道和土地统一管理,回报率极高。放垦开始后,

渠道由官方收回,水利由西蒙垦务总局包办,也曾出现轰轰烈烈的移民现象,但在贻谷被罢免后,由于经费短缺,地商不支持,渠道很快废弃,

迁来的移民因为生活无所依托,大多迁回口内。

可见清末的放垦,不仅没有引起新的移民,而且很大程度上导致移民回流现象,很多己经落户的民人也迁回原籍。

四、结语

从清朝初年开始,山西、陕西北部为主的汉族移民迁居到西口地区定居,他们多从事务农、经商等活动?只是大都春出冬归,所耕种土地也无固定的处所,与蒙人游牧相同。

首先来到这里的是因政治关系逃到口外进行开垦的,这些人多是反抗清廷失败的明室遗民,他们或者避难一时,或者春去秋来,有长远的打算开始的时候常常受到蒙古人的威胁,没有任何起色。从移民的籍贯看来,整个西口地区,除后套地区移民多来自陕西、直隶两省籍之外?其他各地,几全为晋省之民。

这些人多是游手好闲之徒,在原籍地无以谋生,便流寓到此,稍有资本的人,向蒙旗王公包租地段,自号商人,安设牛俱,名曰公中,引黄河水进行灌溉。这些灌溉对于缺雨的后套地区农业的发展贡献很大?更促使春去秋来的

“雁行人”

定居下来。

到了清末,西口地区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

汉族村落逐渐增多,移民社会风貌初见端倪,大量土地被开垦,农耕人口成为人口结构中的主体,经过移民的长期开发,西口地区形成独立完整的移民社会,为民国时期的建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相关内容

墨加两国加强贸易合作应对美...
墨加两国深知美国关税带来的挑战,积极加强贸易合作以应对。双方意识到...
2025-07-17 12:39:08
某科技公司未落实网安保护义...
某科技公司因未落实网安保护义务而遭受重罚。该公司在网络运营过程中,...
2025-07-17 12:38:55
央视关注福州:高温酷暑持续...
近期,央视将目光聚焦于福州。在这高温酷暑持续的时节,福州的亲海游却...
2025-07-17 12:37:37
原创 ...
中国几千年来,英雄辈出,却唯独项羽一人独占鳌头?在历史上,他是唯一...
2025-07-17 12:33:49
原创 ...
文|a龙景生 编辑|a龙景生 前言 英帝国是历史上最为辉煌和强大的...
2025-07-17 12:33:47
原创 ...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
2025-07-17 12:33:44
原创 ...
1398年6月24日,开国皇帝朱元璋驾崩,就在那年的5月13日,一...
2025-07-17 12:33:44
原创 ...
齐国做为春秋五霸的首霸之国,其崛起之势如火箭,陨落之势也如流星。强...
2025-07-17 12:33:34
原创 ...
清朝末年的人民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真的像宫斗剧里演的那样吗?电影...
2025-07-17 12:33:26

热门资讯

原创 奥... 一、奥匈帝国的历史背景 奥匈帝国的成立于18世纪 ,在这个时期, 哈布斯堡王朝 开始统治中欧地区的大...
原创 生... 孝庄皇太后,她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虽未登基称帝,但在历史长河中,她却辅佐了三代皇帝,代代参政...
原创 明... 明代地域商帮是在明代中后期兴起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它是在中国历史上商业发展的特定阶段和背景下出现的。...
原创 原... 布衣起义成功的,就两个人刘邦和朱元璋,其他人大部分都失败,就是战略眼光低。刘邦是亭长,亭长不算小官,...
原创 唐... 在中国古代社会,女子的地位一直低于男子男尊女卑的思想,在人们的心目当中根深蒂固,一直延续的2000多...
原创 嘉... 嘉庆,相对于他的曾祖父康熙35个儿子、父亲乾隆17个儿子,生的儿子却显得稀少,甚至可以说凤毛麟角,仅...
原创 金... 公元前87年,奄奄一息的汉武帝,为只有8岁的太子刘弗陵选择辅政大臣。 4个大臣跪在他的床下,发誓一定...
原创 隋... 这十八个人物形象,你更喜欢哪一个呢? 这个问题肯定不同的人心中有不同哈姆雷特形象。这里我先抛砖引玉,...
原创 夏... 中国作为唯一幸存的古文明,在其他或早或广的古文明都先后销声匿迹后,中华文明依旧矗立在世界东方。但尴尬...
原创 乔... 文|a龙景生 编辑|a龙景生 前言 在英国历史上, 乔治二世是一个备受人们敬仰的国王。 他在位期间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