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战争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英国劳师远征,派兵50万,跨洋一万里,前往南非攻打荷兰人的后裔,结果被8万布尔人打了个七零八落。虽然最终获胜,却让列强看到了大英的虚弱,加速了日不落帝国的消亡。
~~~
为什么大英打的这么惨呢,我们来看一下分析:
先看后勤
大英50万人,马52万匹,其中从英国运来36万匹
布尔8万人,多为猎人和农民,自带马匹,自备干粮
再看装备
大英从1899年6月1日到战争结束,共运送枪支13万余,弹药1.39亿发
布尔枪3.7万支,重炮73门,都是从德国进口的最新款
再看战术
大英沿用几十年前的排枪战术,指挥死板,不懂随机应变
布尔机动能力强,2万5千人的部队可以在两周内完成大规模转移;单兵作战能力强,擅长隐蔽自己,杀伤敌人;前期挖战壕,后期打游击
最后看案例
先上地图
紫色区域为布尔人建立的南非共和国和奥兰治自治州,也是战争的主战场
南非地形图
可以看出,南非的地形以山地为主,非常适合防守和打伏击,配合机枪、战壕,对攻方的杀伤非常大。
这是铁路,大英的主要运输通道,也是布尔游击队的主要攻击对象。为了保护铁路线,大英修建了8000座碉堡,光是分兵驻守就用了5万人。
再看几个经典战例
围困莱迪史密斯
战争开始后,布尔人凭借高机动性,出其不意地突袭英军在莱迪史密斯的营地。双方在煤炭重镇丹迪遭遇,布尔人居高临下,从山顶轰击西蒙斯少将带领的一个旅,包括西蒙斯在内的446名英军或伤或亡。
另一支布尔部队占领了莱迪史密斯和丹迪之间的埃兰兹拉赫特。英军为打通前往丹迪的交通线,在弗伦奇少将的率领下主动出击,在初期取得胜利的情况下,却又仓皇退却。布尔人乘胜追击,包围了莱迪史密斯,英军受命反击,在猛烈的炮火下亡140人,被俘1000余。
马格斯方丹之战
1899年12月11日,增援的英军前往解救金伯利。他们先是被精准的炮火压制了九个小时,又在混乱的撤退中,中了布尔人的埋伏,最终遗尸120,伤690。
一名英军士兵悲叹:为什么不告诉我们敌人有战壕,为什么不告诉我们敌人有铁丝网,为什么我们要排着队攻击。
增援英军海运来的马匹
解救莱迪史密斯
1900年2月14日,在经过反复增援后,英军发起了第四次解救莱迪史密斯之战。他们吸取教训,采取了布尔人的战术:“在炮火的掩护下,边打边冲,并由后面的步枪火力提供支援。尽量借助地形,开展土工作业。”
这种战术非常奏效,在经过艰苦的拉锯战后,最终击败了围困莱迪史密斯的布尔人。
此战后,布尔认识到了双方实力上的差距,开始总退却。战争随后转入第三阶段,也就是为时两年的游击战阶段。
堡垒战和焦土策略
在丢失两座首都,并付出近一半的伤亡后,布尔人改变了战术。他们以游击战的形式偷袭英军的铁路、后勤基地和补给站。这种战术的战果很大,伤亡却很小。
英军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扫荡,却都没有找到布尔人的主力。
布尔战争期间,英军修建的碉堡
为限制游击队的活动,英军改变策略,采取了堡垒战术。他们沿着铁路线修建了8000座碉堡,驻守了5万士兵,成功保卫了铁路线上的桥梁。
烧毁房屋
英军还采取焦土策略,以切断游击队的补给。他们烧毁房屋和农场,把老弱妇孺迁往集中营。并成立了90余支突击队,反复跟踪骚扰游击队,让他们片刻不得喘息。
游击队的处境日益残酷,逐渐分成了“苦战派”和“投降派”两个派别。投降的布尔人又反过来,被用来对付游击队。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坚持战斗两年后,布尔人选择了放弃,承认了被英国人吞并的现实。第二次布尔战争遂告结束。
~~~~~
我是多拉快跑,从英文史料中,寻找不一样的战争视角
更多文章,请查看我的文章合集:战史钩沉
·丘吉尔的远见,下令轰炸法国舰队,罗斯福称换我也会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