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柯庆施:被毛主席赏识,险些取代周恩来当上总理,死后被移出公墓
创始人
2025-07-17 18:03:28
0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1921年10月4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小院的宁静。

陈独秀等

还在院子里的几人听到声响后,赶忙急步走进房间,示意所有人禁声。

霎时间,每个人脸上都布满了严肃的表情。

突然一声巨响,小院的大门被踹开,紧接着听到一群人马急切地开始在小院里四处搜查,然后砰的一声!里屋的房门被狠狠踹开,一群手持枪支的警察迅速把几人包围。

“警察先生,大白天的,你们这是什么意思?”陈独秀先生站在被包围的几人中间问道。

“少废话!你们几个全都跟我们走!”为首的警长愤愤说道。

就这样,所有人都被带去了警局。

被抓的人中,除了大家所熟知的陈独秀先生,还有一个人也非常重要。

他不仅是党内唯一见过列宁的人,还得到了毛主席的数次夸赞,甚至曾经差点儿取代周总理,坐上国家总理的位置。

党内唯一见过列宁的人

作为历史中的知名人物,大家对陈独秀这个名字肯定不会陌生。

柯庆施

这个人,却很少被人提起,甚至很多人都没听过这个名字。

1902年,柯庆施出生在安徽省歙县一个小县城里,看着刚刚出生的孩子,沉浸在喜悦中的父母肯定想不到,面前的婴儿日后竟然会成为万人仰慕的“上海王”。

在父母的庇护之下,柯庆施拥有一个健康完整的童年,家庭幸福的他在刚满18岁后顺从父母的安排,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但是此时受新思想潮流影响的柯庆施,心里有了迫切求学的想法,他不甘于被包办婚姻的束缚,想要挣脱,去往外面的世界。

1920年,刚新婚不久的柯庆施,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告别妻子和父母,跟随陶行知等人,前往南京求学。

同年春夏交替之际,当时南京高校任职的杨贤江等人,正打算团结一批志于钻研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有志人士。

柯庆施等人的加入,让他们顺利成立了研究马克思主义小组。

也正是这次机遇,让柯庆施心里种下了一颗革命的“种子”。

对于小组提出的问题,他刻苦钻研,撰写出了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南京人力车夫底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此文章一经发布,便在劳动界引起了巨大反响。

同年8月,陈独秀先生来到南京,为发展新的革命力量物色进步青年。

在南京名噪一时的热血青年柯庆施,闯入了陈独秀的视线中。

陈独秀和柯庆施是同乡,都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再加上两人对革命思想的相同志向,柯庆施很快和陈独秀成为至交好友。

两人经常有书信往来,大谈进步精神和革命事业。

1920年秋冬交替之际,陈独秀给柯庆施写信,邀他前往上海,说有要事相商。

柯庆施在看到信后,马上启程前往上海。

来到上海之后,陈独秀亲自发展柯庆施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在这位同乡老大哥的带领下,柯庆施更加坚定了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道路。

回到南京后,柯庆施马上以实际行动来宣传进步思想,他先是组织发展社会主义青年团,紧接着又在报刊上发布进步文章进行宣传,思想进步神速。

1922年,柯庆施便被选中作为中国代表,和其他青年同志一起前往海外莫斯科,参加关于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

在此次会议中,柯庆施还受到了列宁的接见。

很多年后,和柯庆施一起见过列宁的同志都牺牲了,

柯庆施先生便成为了我党唯一见过列宁的同志。

也是在这一年,柯庆施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和党内人士一起为革命事业而奋斗。

此时的中国正处于风雨飘摇中,各个地区都有暴动,社会局势十分紧张,我党人士和反革命分子也从此开始了一场真正的较量。

1922年10月份,革命的风潮愈演愈烈,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爱国运动,触及到了当时的上海帝国主义租界者的利益。

于是,这些人便开始联合巡警,开始大肆搜查抓捕党内的进步人士。

10月的一天下午,柯庆施、周佛海等人正在陈独秀上海的家里商讨要事,突然,三个陌生人闯入陈独秀家里,说要买“新青年”杂志。

看到三位青年四处张望的样子,陈独秀警觉的意识到不对劲,慌忙把文件收进了里屋。

果不其然,没过一会儿,一队巡警就冲进了院子,他们像土匪一样四处搜查,随后还把陈独秀等人带到了警局。

陈独秀的机智应变保住了党内机密,被关进狱中的柯庆施等人甚至已经做好了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准备。

而在外面的共产主义代表们听到他们被捕的消息后,也开始积极营救他们。

最终,代表马林用500两白银买通了警局领导,这才把他们保释出来。

按道理说,柯庆施入党很早,资历非常深厚,肯定会在党内有一番作为。

然而,令人感到疑惑的是,柯庆施在后面的党内工作中,并没有进入党内核心人物中去。

人生唯一一个污点

1933年,上级派柯庆施前往上海执行任务,为柯庆施批一大笔经费。

当时的上海正值战乱,局势紧张,各方势力都在为了各自的权益争夺一席之地。

柯庆施深知,自己此行凶多吉少,甚至很可能一去不回。

而他的妻子刚刚临盆,看着襁褓中可爱的孩子,柯庆施一时间动了恻隐之心。

最终,他没有选择去上海执行任务,而是去了天津一个隐秘的地方,把经费花完后便向党组织递交了一份假报告。

所谓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1935年,他的欺骗行为被戳穿。

面对审查,柯庆施痛彻心扉,当即把自己的错误全盘托出,并做出了保证。

本以为这件事会很快风平浪静,没想到有人竟借这次事件小题大做,污蔑柯庆施是敌国“特务”。

一时间,此事闹得沸沸扬扬,党内甚至有人提出要把柯庆施革职并开出党籍。

后来,虽然党组织查明了真相,但柯庆施的仕途之路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说起那些年的工作历程,柯庆施总是感慨良多。

1935年,此时柯庆施距离入党已经过去了十三年的时间,柯庆施在党内的工作有了些起色,在经历过秘书处的工作和安徽省省委书记后,柯庆施先生被任命为北方局组织部长。

然而此次的顺利升迁,并没有打开柯庆施的革命生涯高潮。

他虽然跟随党内同志联合发动了一二九运动,却没有得到更多的重视。

那段时间,坐在狭小的办公室内,长期处在副职位置的柯庆施也不免会感叹人生无常,叹气自己的远大抱负难以实现,也会反复审查自己是否还存在作风问题。

在柯庆施的不断反省和不断改进中,全国迎来了改革开放,在时代春风的吹拂下,他也迎来了政治生涯中的春天。

柯庆施被任命到河北石家庄担任市长,此时的他正当盛年,升迁的喜悦也让他对待自己的工作更加认真。

在石家庄担任市长期间,他整天奔波在石家庄的各个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几乎没有多余的休闲的生活,更没有娱乐消遣的行为。

到了晚上,他又开始伏案批阅文件,经常工作到很晚。

当时的其他工作人员对他的评价都是,一身中山装,吃穿随意,只谈工作的务实干部。

正是由于柯庆施在石家庄的治理功劳,也让党和国家对他格外器重。

从石家庄市长到南京市市委书记,再到江苏省的省委书记,柯庆施开始步步高升。

升迁为江苏省省委书记后,短短两年之隔,柯庆施先生再获得重用提拔,担任上海市委书记。

此时的上海,对中国的经济复苏和发展起着关键作用,而柯庆施此时被国家提拔为上海市委书记,由此可以看出柯庆施确实具有真才实干。

从1954年到1965年,在柯庆施先生担任上海市委书记的12年间,他工作态度严谨认真,一丝不苟,说一不二,将上海治理得井井有条,因其说到做到的工作风格,上海市民都喊他“上海王”。

然而,即使在工作上做出了成绩,柯庆施也从不居功自傲,也很少参加媒体活动,这也是他鲜少为人所知的其中原因之一。

有句话说“光而不耀,静水深流”,正是因为柯庆施的艰苦朴素和低调务实,所以他最终能厚积薄发,只因一篇文章就得到了毛主席的赏识。

因一篇文章被提拔为国家副总理

在他那并不是很大、有些许陈旧的办公室桌子上,常年放着几本毛泽东思想的书。

不仅如此,就连他家里的床头上,工作的笔记本里,就能看到毛主席的著作或是关于毛主席讲话的记录。

毛主席发布了《论十大关系》的重大讲话后,柯庆施对其进行琢磨和研究,细细推敲,试图领会毛主席的真正思想。后来,他又根据自己的理解,写成了一篇“加速国家建设”的文章。

巧合的是,当时毛主席正在杭州处理工作,机缘巧合下看到了这篇文章,瞬间心生喜悦,亲自对文章加以润色,成功发表在了报纸上,供大家观阅学习。

正是这次与毛主席的“以文会友”,平时低调为人,从不接受任何采访的柯庆施开始名声大噪。

一时间,大家都认识了这位上海市委书记。

当然,柯庆施并没有因为受到毛主席的赞赏而膨胀,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上,他仍然一如既往,甚至比以前更加尽职尽责。

唯一不同的是,他比之前更加认真的研究毛泽东思想,他的那篇《乘风破浪,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上海》,更是得到了毛主席的大加赞赏。

就这样,两篇文章成功让毛主席注意到了这位默默无闻的革命党人。

1958年,柯庆施受邀参加南宁会议。

这一年,他已经56岁了。

会议上,比柯庆施还大9岁的毛主席,竟然尊称他为“柯老”,

由此可以看出,毛主席对柯庆施的喜爱和器用。

不仅如此,毛主席还在会议上拿出柯庆施写的文章,向坐在自己旁边的周恩来总理问道:“你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吗?”

作为国家总理,周恩来深知毛主席如此发问的真实用意。

没过多久,周恩来就提出,希望让有能力者担任总理之位。对此,毛主席不置可否。

过了一段时间,周总理的位置没有变动,而柯庆施却被

毛主席提拔到了副总理

的位置。

1964年,柯庆施正式出任国务院副总理。此时柯庆施已经六十多岁了,他将自己的大半辈子时光都扑在了工作上,如今终于得到了国家赏识和重用。

然而,让人感到惋惜的是,柯庆施只担任了副总理不到一年时间,就被检查出得了肺癌。

1965年4月9日,柯庆施先生因病救治无效去世。

这样的一位为国家任劳任怨、鞠躬尽瘁的革命党人就这样离开了我们。

国家为柯庆施老先生举办了追悼会,周总理等人都前往吊唁。随后,柯庆施的遗体被安葬在了八宝山公墓。

后来,根据柯庆施家人所说,柯庆施老人家希望能葬在自己的家乡。

1988年8月2日,柯庆施又被迁出八宝山公墓,和他的夫人合葬在了自己的家乡安徽歙县。

相关内容

墨加两国加强贸易合作应对美...
墨加两国深知美国关税带来的挑战,积极加强贸易合作以应对。双方意识到...
2025-07-17 12:39:08
某科技公司未落实网安保护义...
某科技公司因未落实网安保护义务而遭受重罚。该公司在网络运营过程中,...
2025-07-17 12:38:55
央视关注福州:高温酷暑持续...
近期,央视将目光聚焦于福州。在这高温酷暑持续的时节,福州的亲海游却...
2025-07-17 12:37:37
原创 ...
中国几千年来,英雄辈出,却唯独项羽一人独占鳌头?在历史上,他是唯一...
2025-07-17 12:33:49
原创 ...
文|a龙景生 编辑|a龙景生 前言 英帝国是历史上最为辉煌和强大的...
2025-07-17 12:33:47
原创 ...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
2025-07-17 12:33:44
原创 ...
1398年6月24日,开国皇帝朱元璋驾崩,就在那年的5月13日,一...
2025-07-17 12:33:44
原创 ...
齐国做为春秋五霸的首霸之国,其崛起之势如火箭,陨落之势也如流星。强...
2025-07-17 12:33:34
原创 ...
清朝末年的人民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真的像宫斗剧里演的那样吗?电影...
2025-07-17 12:33:26

热门资讯

原创 错... 作者:史遇春 一、题记 一些人随意惯了,很多时候,就会表现得十分随便,比如:在使用文字时,他们一共才...
原创 中... 文| 清影 编辑| 清影 中国古代战略思想的主要特点 中国古代战略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创 慈... 慈禧太后曾是大清王朝最有权势的女子,把握着大清的命脉,然而最后成为了清朝灭亡的罪魁祸首,但是她终究只...
原创 史... 史上最懒的诗人,一个令人称奇的存在,他只写了一首两句诗却成为了千古绝唱,广为人知且传颂不衰。当我们谈...
原创 古... 文|季婉白 编辑|季婉白 古埃及作为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文明古国,其交通运输系统是当时社会生产和文化...
原创 雍... 在中国清朝的历史长河中,雍正皇帝的登基过程常被一些影视作品夸大成篡位行为,甚至被形容为窃取皇位的盗窃...
原创 难... 在《西游记》中,塞外的苍凉风兮,交河之水早已冰结。瀚海波涛百重叠,阴山千里皑皑白雪。这是李世民的《西...
原创 苏... 美国人之所以会选出一个特朗普做总统,最大的原因是美国的底层民众怀念以前的美国,或者说怀念自己以前的幸...
原创 清... 在当今社会,只要你有足够的毅力和勤奋,尽管生活可能艰辛,但还是能够过上有尊严的生活。然而,回顾一百多...
原创 人...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割据淮南 杨行密) 淮南军阀杨行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