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大叫:“好痒”,乡下郎中禹会元阻止:“别动,否则就不灵了”。清光绪28年,慈禧太后脖子上长了疮,久治不愈,最后被禹会元用蚂蝗和蛆治好。
慈禧的升迁之路
慈禧刚进入皇宫时,只是一个普通的妃嫔,但她不急不躁,一点一点的努力,不断学习、不断积蓄力量,后来她等到一个机会。
咸丰皇帝体弱多病,甚至连批阅奏折都成了问题,而慈禧太后却能写得一手好字,因此她等来了机会,奏折批示由咸丰口述,慈禧书写。
有人会问,写几个字又能怎样?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
:在奏折上写的每一个字,都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生杀予夺、贫穷富贵都在转笔之间,书写奏折就相当于进入了权利的核心。
二是
:慈禧能为皇帝书写奏折,表示得到了皇帝的充分信任。
三是
:熟能生巧,批复奏折时可以在不违背咸丰意思的同时,加入自己的想法,甚至咸丰有时也会征求慈禧的意见。
很快,慈禧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机遇,掌握了处理国家大事的方法,而且自己上位成为贵妃,甚至太后。
慈禧的成功离不开两大亘古不变的因素:
一个是自身努力,一个是机遇。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就是要努力提升自己,然后抓住机遇。
慈禧太后脖子长疮
掌握了权力之后,慈禧太后非常注重享受,生活十分奢侈,不知道是不是好东西吃多了,光绪28年,脖子位置长了疮。
而且是较为严重的对口疮,在后颈部,对着口部,所以称为对口疮。
太医们看了很久,病却没有控制住,甚至还有加重的趋势。此外,这个疮让慈禧睡不好觉,胃口也不好,吃不下什么东西。
慈禧的脾气逐渐变的暴躁,伺候她的宫女太监们稍有不慎,就会被斥责打骂,甚至棍棒交加。
有一次,一个宫女不小心碰到了慈禧颈部的疮,慈禧大怒,最后被活活打死,一时间宫中人人自危。
大太监李莲英知道必须尽快治好慈禧的病,否则自己也免不了倒霉。他明白,明哲保身的太医们是靠不住的。
因此,李莲英放出消息,让人寻找能够治疗对口疮的乡下郎中。此时,正在京城附近游医的禹会元被带到皇宫为太后看病。
御医们为何不治慈禧的病
禹会元是一个乡野郎中,但他医术高明,有神医之称,具有相当高的名气,而且医德很好,常常免费为贫穷百姓治病。
禹会元进宫,与其说是被请进皇宫的,倒不如说是被抓进皇宫的。不分青红皂白,突然被侍卫强行带进皇宫,禹会元被吓得面如土色,浑身颤抖。
要说找自己来看病,宫中太医众多,而且医术高明,显然说不通,要说不是来看病,也说不通,因为自己只会看病,禹会元像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到了皇宫之后才被告知,是为慈禧太后看病,当他详细了解了慈禧的病情之后,才明白为什么御医们“束手无策”。
对口疮是一种恶疾,民间相传,一旦与嘴巴双向贯通,人就会有生命危险,但是这种病并不难治。
只需要切除疮口腐肉,排出内部脓血,然后用草药外敷加内用,精心调养一段时间就能痊愈。
可问题就在这里
。
大权在握,九五之尊的她是不可能让人在身上动刀子的。
此外,慈禧太后十分注重自己的容貌,包括头发和皮肤的保养不仅奢侈,而且非常尽心。
但是用刀子剜肉,疼就不说了,还会损伤大面积皮肤,即使治好了,也会有一个大大的疤痕,所以太医们迟迟治不好的原因,不是不会治,而是不敢治。
禹会元用水蛭(蚂蝗)蛆虫治病
太医们虽然不敢动刀治疗,但也不是没有行动,毕竟吃着皇家饭,保住饭碗最重要,他们采取了非常保守的治疗方法。
禹会元看到,太医们只在疮口处下了一个捻子吸取脓液,想到太医们的担忧顾虑和自己一样,而且自己也没有更好的方法,他禁不住愁上眉梢。
事到如今,禹会元思考的不是如何为慈禧治病,而是如何脱身,如何尽快离开这个危险之地。
禹会元看着疮口,装作若有所思的样子,然后郑重的说:“回禀太后,请太后安心,您的病不难治,草民保证药到病除。”
慈禧太后露出疑惑的神情,有点不太相信,禹会元接着说:“只是草民缺一样趁手的工具,等草民回去取来,定能让太后身体痊愈。”
一旁的李莲英是何等人物,他阅人无数,是个顶级老油子,看人非常准,已经看透了禹会元想开溜的心理。
况且人是他找来的,治好治不好总得有个结果,如果病还没有治,人已经溜走了,他也难逃责任。
李莲英赶紧插话道:“禹郎中,太后凤身玉体,为太后诊病是你天大的造化,你要珍惜这个福分,若是不尽心治病,咱家定要吃不了兜着走。”
听了李莲英的话,禹会元明白对方已经看透自己的想法,但是要回去取工具的话已经说出口了,他又不得不硬着头皮接着说。
禹会元道:“太后福泽安康,定能万寿无疆,身体只是微恙,待草民取来治病的东西,定能药到病除。”
李莲英早就想通了禹会元的心理,更关键的时,他也想出了对策,当禹会元准备退走时,李莲英随手招呼了两个太监和两个侍卫跟着禹会元。
并不是为了拿工具的禹会元非常紧张,这下肯定逃不掉了,必须真的去拿工具,怎么办呢?他紧张的冒出一身冷汗,思考该如何应对。
在回去的路上,他们路过一个小池塘,禹会元并没有心情欣赏池塘中绿色的荷叶和绽放的荷花,却急中生智想到了一个办法。
他立刻让小太监下池塘捉了几只水蛭(蚂蝗),看到那几只生龙活虎的水蛭,禹会元仿佛看到了救命稻草,立刻返回皇宫。
李莲英看到禹会元很快回来,也非常高兴,只见禹会元把几只水蛭放到慈禧的疮口处,他非常紧张,手里捏了一把冷汗,但是又不能贸然拆穿,只能看结果。
水蛭闻到脓血的味道,非常活跃,大口的吮吸脓血。这时,被蒙在鼓里的慈禧太后感觉到后颈部奇痒难忍。
当慈禧太后大喊好痒,并准备用手去抓时,禹会元赶紧制止了道:“太后,断不可用手去抓,否则就治不好了。”
太后强忍住痒,很快几只水蛭就把脓血吸干净,禹会元把水蛭一只只的拽出来,一旁的宫女太监看的清清楚楚,却都装作没看见。
令众人惊奇的是,慈禧感觉疮口处非常轻松,心情很好,不断称赞禹会元医术高明。
到了第二天,禹会元又找来了几条吃腐肉的蛆虫,疮口处的腐肉被清除干净,然后又在伤口处上了草药,没过多久,病就痊愈了。
身体恢复如初,慈禧非常高兴,她难得动笔,却挥手写下了“
御医神手
”四个字,送给了禹会元。
给我们的启示
禹会元是清代的一位名医,他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非常受百姓的尊重。我们可能成不了像禹会元这样的名医,却可以不断提升自己,成为自己所在领域的能手。
?参考资料:《清人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