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时期天下大乱,先有陈胜吴广揭竿起义,后有各路英雄反抗暴政。正所谓,英雄皆是出身于动荡不安,就好比人尽皆知的项羽和刘邦,前者经历巨鹿之战,后又乌江自刎,乃是人人称赞的热血英雄。而刘邦却是人人得而诛之的小人,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与枭雄项羽完全没有可比性,可为什么最后称霸天下的是刘邦而不是项羽呢?在我看来,原因在于他胸怀宽广,知人善任。
对于刘邦一统天下的结局,相信很多人无法理解,可不得不说,对比项羽而言,刘邦有两大突出优势。
第一个优势,胸怀宽广。
历史上第一个赞叹刘邦胸襟豁达的人是楚怀王,并且毫不吝啬地称呼其为“忠厚长者”。在秦末时期,“忠厚”二字乃是形容一个人容人之量的最高级赞美,由此可见,刘邦此人的确是心胸宽广。就好比本是项羽下属的陈平,因为刘邦十分赏识他的才干,因而毫不犹豫的选择背弃了项羽,转投刘邦麾下。不仅如此,刘邦既然认可陈平,对他的所作所为便是毫不怀疑。再看看项羽,他身边所重用的人都是自己的亲属,这导致他失去了很多帮手。由此,不难发现,虽然项羽英勇无比,这一点刘邦的确比不上他,可刘邦用人不疑的谦卑却为他自己招揽了不少可用之才。
第二个优势,眼光独到,知人善任。
之所以最后刘邦能一举统一天下,与自身的能力其实关系不大,多半还是在于那些一直追随他的人。对于项羽身边的陈平,刘邦一眼就发现了他的足智多谋,毫不犹豫的以自己谦卑的态度将人纳入麾下。对于籍籍无名的韩信,刘邦并没有轻视他,在发现他身上独到的军事才能时,也是毫不犹豫的给了他大将军的职位。就算是项羽身边的范增,刘邦并没有因为他是项羽的亲信而疏远他,反而是想办法离间他与项羽之间的关系,从而收为己用。
项羽没有发现的人才以及没能重用的人才都被刘邦一一挖了过来,并让其在他们所擅长的地方发光发热,就凭这一点,是项羽绝不可能做到的。由此可以知道,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缺少发掘他们的人,毫无疑问,刘邦就像是他们的伯乐,不仅让他们有了自己的归属,还让其施展所长,最终打败了项羽而一统天下。
这也应证了之前的说法,之所以刘邦没有项羽的勇猛,却能打败他从而一统天下,充其量不过是在于四个字,“胸怀宽广,知人善任。”
从古至今,所有的上位者,都没有一个是仅凭自身的力量而夺得天下的。相对而言,他们都是一些慧眼识珠,知人善任的人,懂得如何运用自己身边的人才。放到现在来说,在任何地方,你想要做出一番成就,只有拉拢了人心,让他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才能调动起每个人自身的积极性,从而走的更加的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