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梁山上谁当老大一直都是个难题,因为梁山谁当老大谁就死于非命,从第一任老大王伦到第二任老大晁盖都是这样,难怪宋江一直推辞不想当老大。实际上梁山上之所以老大难当主要是派系林立很难管理。另外梁山好汉们聚首梁山都是奔着"忠义"二字去的,也就是因为这两个字才能团结众人,谁才是梁山上真正的第一忠义之士呢?宋江显然不是!有一个人既不支持招安也不支持造反,非常符合梁山大众的意愿,他当老大最合适,并且他的事迹还被编入中小学语文课本,他就是鲁智深!
鲁智深才是梁山第一忠义之士,他当梁山老大最能服众
为什么说鲁智深是梁山第一忠义之士呢?从鲁智深出场到退场他所做的所有事足以证明,鲁智深一出场就上演了一出英雄救美的好戏,鲁智深拳打镇关西中,鲁智深和金翠莲仅仅是一面之交居然就舍命帮她讨回公道,鲁智深和镇关西远日无仇近日无怨,但是为了伸张正义确将镇关西打死,通过这件事足以证明鲁智深心中满满的都是义,完全没有夹杂任何个人感情,说他是正义的化身一点都不为过。
紧接着鲁智深和林冲也是点头之交,但是他却对林冲有情有义,不但在野猪林搭救林冲而且还将他护送到发配地沧州。这种对朋友纯真的感情就是就是今天单纯的小学生也做不到,所以鲁智深做人做事完全就是用正义来衡量,如果让他做梁山老大,肯定众弟兄无人不服。
鲁智深既不支持招安也不支持造反,他做梁山老大大家最能接受
梁山好汉被宋江排完座次之后,招安就被提上了日程,但是招安一提出来后就遭到一片反对之声,在众多反对者当中又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支持造反不支持招安
第二种:既不支持招安也不支持造反
第一种以李逵为代表,第二种以鲁智深为代表。以李逵为代表的这种造反派他们的主张根本不切合实际,因为仅凭区区梁山几万人马想造反只能当炮灰了,并且李逵也说不出造反能成功的理由,完全就是逞匹夫之勇说的大话。
但是鲁智深就不一样了,鲁智深既不支持招安也不支持造反,言外之意就是好好当自己的山大王,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该做什么,鲁智深的说法比较实际,并且鲁智深为阐述了自己反对招安和造反的理由。
《水浒传》原文记载鲁智深得知招安便道:“只今满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鲁智深反对招安的意思很明确,就是皇帝是圣明的,但是文武百官大多都是奸佞小人,如果招安岂不是和贪官狼狈为奸,把自己都染黑了吗?
鲁智深反对造反的意思也很明确,皇上是圣明的,我们不应该造反,如果造反这些贪官污吏奸邪小人也是杀不干净的,要是真的大家不愿意在一起还不如各自散去,谁也不拖累谁。
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鲁智深是一个很有思想和大局观的人,毕竟鲁智深入伙梁山之前,在二龙山也是山大王,鲁智深并不是一个莽夫而是一个极具战略眼光和管理手段的高手。要不然也不会在梁山排名第十三吧,看看排在他前边的那些人,要么是资格老,要么是某一势力的代表,真正有才能的没有几个能和鲁智深比肩,所以鲁智深才是梁山最合适的老大,如果让他来管理梁山那么梁山这些人肯定都会善终并且梁山也会兴旺发达。
结语
鲁智深作为一个满怀正义感又极具战略眼光和管理才能的人,他当梁山老大最合适不过了。梁山故事那么多,为什么只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这和弘扬鲁智深的正义感不无关联。鲁智深对梁山未来的清晰认识是梁山上其他人不具备的,他既不支持招安也不支持造反,尊重事实求真务实的态度,使老大宋江不具备的,做什么就守什么规矩,本来就是一群强盗非要去招安当官,最后结局可想而知。如果能让鲁智深当梁山老大,梁山众兄弟命运肯定又是另外一种结局!
参考文献:《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