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山王族墓共出土龙形玉佩204件,数量之大,式样之多,前所未见。
龙形青玉佩
长7.5厘米 宽1.5厘米 厚0.5厘米 中山王厝陪葬墓出土
青玉,质地细腻,半透明。上吻圆头较细,尖细的后尾上卷为近环形。中腰处一系孔。饰浮雕阳纹,周边有棱,身饰谷纹,口边刻丝束纹。
龙形青玉佩
长5.4厘米 宽4.8厘米 厚0.2厘米
中山王厝墓出土
青玉,青绿色,质地细腻,半透明。系用残玉佩改制而成,后半部有缺。头上有粗角,上吻长而上翘,下唇向内勾。龙颈上曲,拱背回首,下有一足。身刻涡纹,阴线刻边。
龙形青玉佩
长21.6厘米 宽7.5厘米 厚0.5厘米
中山王厝墓出土
青玉,灰绿色,质细,半透明。长角,长圆眼,上吻长而上翘,下唇向内勾卷,前后共有四足,背部有一卷毛饰,后尾上卷,中部有一系孔。体表在阴线边框中雕有涡纹。
拱背回首龙形黄玉佩
长23.6厘米 宽11.4厘米
厚0.4厘米
中山王厝墓陪葬墓出土
中山国墓葬出土最大的玉佩。黄玉,半透明,通体雕琢谷纹。龙头较小,短角前曲,枣核形眼,上吻圆而长,躯干粗壮,腹背隆起,尾巴上翘,昂首回头,有腾飞之势。
龙形青玉佩
长12.1厘米 宽8厘米 厚0.4厘米
中山王厝墓出土
青玉,青绿色,质细,半透明。作拱背回首状。粗角稍前曲,饰有涡卷纹的长吻与背部连接,下唇向内勾卷,尾部上折直竖,尖端外卷。腹下有一长足折曲并有卷毛,腹的前部、后部及尾端各有一足。卷勾的尾端同上面的短足结合在一起构成鹦鹉头形象,短足即为鹦鹉长冠。中部有一系孔。体表在阴线边框中雕有涡纹。
透雕夔龙黄玉佩
直径6.4厘米 厚0.5厘米
中山王厝陪葬墓出土
这件玉佩为黄玉质,用圆形玉片透雕而成。中心是一只圆环,环上刻扭丝纹,环边有棱。环的外廓透雕三条形态相同的夔龙,夔龙曲颈回首,口微张,吻上翘,身刻鳞纹,拱背翘尾,体态矫健,充满张力。
龙凤白玉佩
长6.8厘米 宽3.8厘米 厚0.4厘米
中山王厝墓出土
佩为白玉,因经火焚而白中闪灰。造型为双龙双凤的组合,由对称的二龙二凤和一卷云状环构成。龙独首双身,龙头居于中心,身体向两侧对称伸出,双尾向下勾卷成长冠斜立、嘴尖如勾的凤头。龙身各有一足,爪尖相接形成系孔。器物中下部有一椭圆形卷云状环,环的周围龙环凤绕,成为器物的核心。如将玉佩颠倒,则是两只飞凤,凤头为龙尾,凤翅为龙身,凤足为龙足,构思十分巧妙。用浮雕和阴刻线在不同部位雕有丝束纹、斜格纹、长毛纹、勾云纹等多种花纹,层次分明,细腻精致。
双夔耳青玉环
长径7.5厘米 短径3.8厘米
厚0.35厘米
中山王厝墓出土
青玉,半透明,玉质细腻,纯净无暇。一面光素无纹,一面有谷纹。环的内外周缘起棱,肉的上部中间有一孔。环两侧各饰一夔龙耳,长角,枣核眼,嘴内勾,下有两肢,尾部内卷。
龙耳谷纹黄玉系璧
外长径9厘米 外短径3.4厘米
厚0.4厘米
中山王厝墓出土
黄玉质,栗黄色,玉质较细,不透明。整体弧曲,中间为长圆形璧,璧上装饰谷纹,璧的两侧各有一蟠龙形耳,龙身凸起,身上有孔,周缘有棱。
墨书双龙青玉佩
长6.2厘米 宽3.4厘米
中山王厝墓出土
中山王厝喜爱收藏美玉,墓中出土的许多玉器上有墨书文字,有人名、玉器名及“集玉”、“集它玉”等字样,为研究古玉的定名和用途提供了可靠地材料,也记录了器物的流传经历。这件玉佩双龙体表遍饰虺纹,身形修长,体似弯弓,斜向相交,构成优美的弧线。在两只龙尾间还夹有两条相背的小龙,别致精巧,形态可爱。上有墨书“它玉珩”三字。
龙首青玉带钩
长17.2厘米 宽2.3厘米 厚1.1厘米
中山王厝5号陪葬墓出土
青玉,半透明,玉质细腻,光泽莹润。钩首为龙头、钩尾雕虎头纹。钩身正面雕琢凹凸相间的六个方格,凸起处饰卷叶纹,凹陷处雕桃形叶纹、交叉云头纹和卷叶纹等;背面纹饰以三组含苞的芙蓉花为主,钩钮处有柿蒂纹。琢刻细腻,是战国琢玉工艺的代表作。
龙首卷云纹黄玉觹
长6.5厘米 宽4.2厘米 厚0.5厘米
中山王厝墓出土
用黄玉龙形佩改制,栗黄色,光泽莹润。整体呈圆弧形,前部为龙头,后端尖锐,龙角上有一系孔。龙角较长并上湾,饰涡卷纹的长吻上卷,椭圆形眼。体表雕饰卷云纹。玉觹又名玉冲牙,是古人用来解结的工具,商周以后演变为实用器兼佩饰。
龙首谷纹玉玦
径5.9厘米 边宽1.4厘米 厚0.3厘米
中山王厝墓出土
玦为带一缺口的环形玉器,多作耳饰或佩饰。两端为相对的龙头,龙为方立耳,枣核形眼,上吻上折。上中部有一系孔。器表雕谷纹,有边棱。
龙形墨玉佩
长9.2厘米 宽4.5厘米 厚0.4厘米
中山王厝墓出土
墨玉,沁处呈灰色。尖耳,菱形眼。上吻与背部相连。胸下一短足,腹下一长足。尾尖外卷。中部有一系孔。身雕谷纹,周有边棱。
龙形青玉佩
长8.7厘米 宽5.5厘米 厚0.5厘米
中山王厝墓出土
青玉,青绿色,半透明,玉质较粗松。龙细尖耳,枣核形眼,丝束纹龙吻上卷。身体蟠卷回绕,尖尾向外卷成环状。胸部、后体、尾部各有一弯尖状爪。中上部有一系孔。体表浮雕谷纹,边框有棱。体态灵动,富有韵律。
采编:中国玉文化研究会 马娇
图片:汇总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搬运请注明出处。
声明: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单位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
一组高清精美,老光尽显的古玉大片!(一)
一组高清精美,老光尽显的古玉大片!(二)
一组高清精美,老光尽显的古玉大片!(三)
一组高清精美,老光尽显的古玉大片!(四)
一组高清精美,老光尽显的古玉大片!(五)
一组高清精美,老光尽显的古玉大片!(六)
一组高清精美,老光尽显的古玉大片!(七)
一组高清精美,老光尽显的古玉大片!(八)
一组高清精美,老光尽显的古玉大片!(九)
一组高清精美,老光尽显的古玉大片!(十)
一组高清精美,老光尽显的古玉大片!(十一)
一组高清精美,老光尽显的古玉大片!(十二)
一组高清精美,老光尽显的古玉大片!(十三)
一组高清精美,老光尽显的古玉大片!(十四)
一组高清精美,老光尽显的古玉大片!(十五)
一组高清精美,老光尽显的古玉大片!(十六)
一组高清精美,老光尽显的古玉大片!(十七)
一组高清精美,老光尽显的古玉大片!(十八)
一组高清精美,老光尽显的古玉大片!(十九)
一组高清精美,老光尽显的古玉大片!(二十)
一组高清精美,老光尽显的古玉大片!(二十一)
一组高清精美,老光尽显的古玉大片!(二十二)
一组高清精美,老光尽显的古玉大片!(二十三)
一组高清精美,老光尽显的古玉大片!(二十四)
一组高清精美,老光尽显的古玉大片!(二十五)
一组高清精美,老光尽显的古玉大片!(二十六)
一组高清精美,老光尽显的古玉大片!(二十七)
一组高清精美,老光尽显的古玉大片!(二十八)
一组高清精美,老光尽显的古玉大片!(二十九)
一组高清精美,老光尽显的古玉大片!(三十)
一组高清精美,老光尽显的古玉大片!(三十一)
一组高清精美,老光尽显的古玉大片!(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