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众所周知,在二战前后,美国很忌惮苏联这个“老对手”影响自己的霸主地位,所以一直想扶持起“蒋氏政权”,用中国来牵制苏联发展。
然而在二战即将结束时,美国却愤然抛弃了蒋介石这枚棋子,选择与苏联谋求合作,双方还一拍即合,决定让外蒙古成为独立国家,而蒋介石也乖乖在这个新时期的“丧权辱国”条约上签了字,所以事情又是怎么发展到这个地步的呢?
这还要从国军打出的最丢人的一仗——豫湘桂战役说起。
在大好形势之下打出的惨败一仗:
1944年,我国的抗日战争已经进行到了战略反攻阶段,而法西斯联盟中的意大利也已经投降,反法西斯国家也在各自领域反击,德军和日军都节节溃败,已然是强弩之末。
所以无论是从国内还是国际上看,二战胜利结束都指日可待,而美国此时为了让中国继续牵制住日军,也为国军提供了大量军事与经济援助,让中国拥有大规模反攻的能力,甚至还在1943年时,英美一起邀请中国参加了开罗会议,讨论该如何对日作战。
按照理想的情况,中国会顺利反攻,陆续收回沦陷的土地,然后再与美英两国一起登陆日本,在其本土作战。
显然美国虽然已经有些不满国民党内部的腐朽统治,但此时还是愿意再信任一次他们的,毕竟在这样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最坏的结果也就是打个平手或者小败,也无伤大雅。
但罗斯福还是有些顾虑的问史迪威将军:“蒋介石能抵抗多久?”
也许是早已看清国军的本质,史迪威回答说:“如果日军最后发动一场大进攻的话,蒋介石恐怕会立刻被打垮。”
没想到,一语成谶,国军还真的打出了一个惊天败仗。
日本当时也深知自己大势不在,认为抗击国民党大军是很有难度的,但被军国主义洗脑的日军却不愿意轻易放弃到嘴的肥肉,于是仍然不惜一切代价攻占中国领土。
然而国军却异常懒散,都认为日本投降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况且国军相较日军也具有绝对优势,所以国民党上下都在“坐等胜利”。
1944年时,冈村宁次纠集了15万日军率先攻打河南,准备来个“各个击破”,豫中会战就此打响,此时国军驻守此地的兵力足有40万大军,然而这些军队却是一击而溃,日军仅仅用了37天就攻下了洛阳、郑县和开封三大战略要地,就连日军恐怕都没有想到这一仗会如此顺利。
士气大涨的日军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又先后发起了湘桂战役、桂南会战,皆是以少胜多,把拥有几十万兵力的国军打的落花流水,打通了铁路线,占据了7个空军基地和36个军用机场。
在这场历时八个月的战争中,国军损失的兵力达到六十万,造成4个省会和146座城市沦陷,2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拱手让人,还浪费了万吨弹药,千吨武器,这些物资的规模相当于40个以上师级的军队所需,它们的数量超过了国军一年补给的总和。
日军此时占据了中国35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意味着这些土地中所生产的粮食与经济作物全部变成了日本的囊中之物,这样的损失更是不可估量的。
国军内部的贪污腐败,思想混乱其实也早已注定了败局,首先从军事上讲,国军作战缺乏灵活性,而且各派系互相猜忌,看似兵力雄厚,却如一盘散沙。
而且国军之中还不乏顽固派秉持着“防共”的指导思想,不把矛头对准日本侵略者,反而一直紧盯共产党军队的一举一动,再加上类似于汤恩伯这样的无能鼠辈欺压百姓,作威作福,让国军早就丧失了民心,所以这样惨败的结果是意料之外,也是在情理之中。
而在之后国民党总结失败原因时,还千方百计的为自己找借口,说是因为美国援助不够,自己兵力太少,甚至不忘给我党泼脏水,说什么八路军当时和日军一起夹击国军,实在是可笑至极。
美国改变策略,苏联坐收渔翁利:
豫湘桂战役大败的结果让国内骂声一片,也让美国目瞪口呆,对国民党大失所望,原本美国对中国抱有很大期望,也有把中国扶植成地区中的大国,不仅帮助中国建立远征军出兵缅甸,提高了国际地位。
还特意在开罗会议上确立中国为英美苏外的“世界第四强国”,还主动废除了自近代以来与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一切都是想让中国成为美国制衡苏联的有力工具。
然而这次败仗让美国意识到蒋介石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光依靠中国军队恐怕难以做到反攻,而日本也没准会发展到不可控制的地步,于是为了能确保二战取得胜利,美国选择寻求苏联的帮助,让其出兵对抗日本。
于是在1944年,驻苏联的美国大使迪恩便致电斯大林,说明了相关请求,而斯大林也爽快的答应了,但是却提出了几个“苛刻”的条件。
首先美国要为苏联提供至少一百万吨的军事援助,并且要尽快到位。而在二战顺利结束后,美国也要则要帮助苏联在中国“获取好处”,显然面对中国这块“肥肉”,美苏都不肯轻易放手,都想要狠狠“捞一笔”。
为了让苏联尽快出兵,罗斯福也立马答应了这些条件,毕竟美国并不缺这些武器装备,而涉及到国家利益的条件也都是中国来承担,这样算下来,美国苏联可以说稳赚不赔。
于是在1945年2月,美国彻底放弃了蒋介石这个“小弟”,把中国踢出了四大同盟强国之中,只有美苏英“三巨头”召开了雅尔塔会议,这场会议也直接奠定了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又一次成为了俎上之肉。
会议上,三方不经中国同意就擅自决定允许苏联在旅顺驻军,中苏一同管理南满铁路,把大连港口国际化,还要把周边的许多岛屿全部划分给苏联,并且遵循苏联的意愿,让外蒙古独立。
这样的场景竟与几十年前无异,不禁让人有了“今夕是何年”的恍惚之感。
而蒋介石也偷偷派人打听了雅尔塔的会议内容,在听到美国决定帮助苏联让外蒙古独立后,蒋介石怒不可遏,无论如何他也不会答应这样割地“卖国”的条件,但事实证明,在蒋介石心里,个人利益的地位还是要高于国家利益的,他知道接下来的“内战”仍然需要美国的支援。
虽然在会议结束后,他也特派蒋经国与宋子文亲自到了苏联与斯大林面谈,蒋经国坚定地表示外蒙古作为我国领土绝对不能分割出去,可以自治,但不可独立。
但是斯大林的态度也很强硬,甚至还出兵支持了新疆三区革命,以此帮助当地居民反对国民党统治,在这样情形下,蒋经国和宋子文也只好无奈签下了《中苏友好同盟提条约》,外蒙就这样从蒋氏政权手里丢了。
结语:
苏联也因此开始“好心”帮助蒋介石在“内战”向我党施压,为其赢取了不少机会,不过毛主席却胆略过人,根本不畏惧美苏的合力压制,依然带领我党打了一场漂亮的解放战争,成立了新中国。
而苏联自然也不会继续帮助一个败逃台湾的政党,于是便转头与新中国建交,开启了中苏友好的时代。
这让蒋介石傻了眼,这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仅没能当上自己心心念念的统治者,还把外蒙让了出去,成了历史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