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6万中苏边境居民外逃苏联,苏联大开绿灯,我们却不愿管。
明明是我国的居民,却不愿意留在国内,要往苏联去,苏联那边赫鲁晓夫为这些外逃的人行了很多方便,让他们随意前来。
我国在了解了相关情况后,却最终没有阻拦,而整件事最终受益的,不是苏联,不是外逃的人,而是我们。
那么流失了这么多人的情况下,为何说我们才是最大的赢家?这些边民外逃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边民外逃
1962年,新疆方面给中央传来消息,在中苏边境上的伊犁、塔城等地区,有不少居民从边境偷偷跑到苏联方向去,并且这样的情况似乎愈演愈烈。
这些人不仅从边境进行偷渡,还有不少不法分子冲击当地的政府、农场等公共设施,对当地治安影响很大。
中央对此事极为关注,并要求新疆方面对此事进行完整的调查,而调查的结果,也让大家心中有了底。
这件事情本质上,是苏联煽动的。
中苏之间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关系还算不错,苏联对我国的支援与帮助很多,苏联也需要中国站在他这边,对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实力越来越强,苏联对我国的猜疑与担忧也越来越重,苏联很担心自己在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地位不保,尤其是中苏两国还接壤的情况下。
于是在1960年之后,中苏的关系急速下滑,苏联方面便开始搞幺蛾子,除了撤出他们的专家团队外,他们开始在边境煽动边境居民在国内搞事。
因为新疆地区地处偏远,刚刚建国的那段时间里,中央没有办法与新疆建立起非常紧密联系,很多新疆地区还处于一种半自治的状态,当地的官员与队伍,很多都是本地人,甚至还有不少苏联人。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苏联在中苏关系开始恶化的时候,就安排了不少所谓“侨民”在新疆建立组织,煽动我国居民往苏联走。
再加上那段时间因为自然灾害等情况,全国的粮食产量不高,不少受灾的人被安排来到新疆安定,这让本地人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不过根据当时的数据看,即使这样新疆的生活也其实还算不错,基本都能吃饱穿暖,没有艰苦到需要外逃的地步。
苏联还利用在各村各乡镇的邮箱里,投递非法证件、宣传册,把已经停办的电台重新开放,以此去进一步影响我国的居民。
虽然更多的居民相信政府,相信新中国,也不愿意背井离乡重新开始,因此虽然苏联努力煽动,相信的人却不算很多。
但只要有人愿意相信,那就会造成动乱,而且这些人里还混进去不少苏联安排好的人,他们对不愿意离开故土的人甚至进行暴力攻击。
他们把不愿走的人孩子丢在水渠里泡着,赶走他们的父母,甚至直接给人抬着跑出国。
还有不少居民其实根本不知道发生啥了,只是看着有不少人拖家带口的准备出发,他们就匆匆的丢下东西跟着跑去看看干啥的,就这样稀里糊涂的出了国,有些人家里甚至碗还没洗完,就跟着走了,基本没拿啥东西。
就这样,从1962年的4月开始,到5月时,我们开始封禁边境线的时候,已经有6万多人从新疆跑到了苏联。
那么,我国对于这些居民外逃的情况,是如何处理的?这些人到苏联之后的生活又如何呢?
我国的态度
1962年,苏联煽动6万中苏边境居民外逃,最大受益人却是我们?
在中苏关系恶化之后,苏联便用各种手段,煽动在新疆中苏边境的居民往苏联去,这些人一部分是犯过事,不愿意留在国内的,更多是随着大流,根本不知道缘由就过去了的。
对于这样大的一件事,我们到底是如何处理的?这些人到了苏联之后,又得到了什么样的安排呢?
1962年4月开始,陆陆续续有边境居民越过边境线,往苏联方向跑去。
其实从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所在,因此对边境加强了管控,并且开始对苏联方面提出质疑。
我们严正指出:这一次新疆边境居民的出逃,是苏联方面恶意煽动的,苏方面对这些出逃居民不仅不加以阻拦,边境驻军甚至给这些居民方便,协助他们越过边境线,这是针对中国的,又颠覆性目的的活动。
但苏联方面自然不可能直接就张嘴承认此事,他们辩解说:这些人的出逃应该我们自己阻拦,苏联收纳这些人是出于“人道主义”,而且希望中方派人来苏联去劝说这些人回国。
这样强词夺理的说法,我们自然是不能接受的,双方就此在外交上唇枪舌剑起来。
但此事也只能暂缓于口舌之争,因为我国此时情况不佳,苏联自己也有西方虎视眈眈,因此两国都表现的非常克制,尽可能让这件事情不要上升到武装冲突。
不过虽然不能真的开打,但清理掉苏联在我国的钉子还是没问题的。
尤其是苏联方面,在我国西北各地都建立了的,所谓的侨民协会以及总领馆,这些组织是这起外逃事件的核心煽动者,因此我们将其中一部分罪魁祸首捉拿,苏联方面也自知理亏,便将这些组织全部关停。
而对于那些已经外逃的居民,我们的态度也是非常明确:铁了心要走,就别回来了。
其实在边防进行了全面的封锁之后,不少没有来得及外逃的居民,也突然就清醒了过来,本来在国内过的好好的,偏生要跑到苏联去干嘛?
在我们的安抚,与随大流的情况逐渐降温后,边民们也总算回过神来,放弃了原本离开国内的想法。
中央则在这一年的5月发布了如何处理外逃边民的政策,对于这些被煽动的,随大流跟着人乱跑的,没有进行过多处理,但是我们加强了边境的驻防,已经跑到苏联的,想回来自然就没戏了。
而对于那些怀着坏心思,打砸抢,攻击其他人的,就当敌人处理,全部依法处理。
这样一来,那些本来就是被忽悠的人,自然也就明白了事情的缘由,而那些怀着坏心思来搞事情的人,一一落网后,边境环境就更加清明。
在我们雷霆手段处理过之后,这件事情总算告一段落。
6万多人的外逃,对于我们来说影响其实不小,尤其是如此大规模的人员外逃,不仅可能影响到当地的情况,也会对其他边境有所影响。
好在我们处理的即使,并且也加强了其他边境的驻守,并且对此事进行了深刻反思,最终这件事的影响力被控制到了很小的范围里。
在1963年的会议上,毛主席因为此事做出了对新疆工作的重要指示,一方面要求搞好新疆的经济发展,让居民们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另一方面也要求加强思想教育,防止再次出现这样的问题。
也因此,在随后的年月里,新疆的发展进度被加快,边防驻守也严格了很多,自此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恶劣情况。
那么,我国这边对这些事情处理的差不多了,跑到苏联去的那批人生活如何了?这一次的大规模外逃,到底起源与哪一步呢?外逃的根源
1962年,苏联煽动6万中苏边境居民外逃,为啥说是我们受益?
在事件结束后,我国加强了对新疆的经济和思想建设,并加强了边境的管控,这件事情最终没有影响到我们太多,反而因为不少有心人被我们抓了出来,让边境更加安定了。
那么我国这边因祸得福,那些外逃的苏联的人,过的又怎么样?这件事情的起源里,有多少有心人进行了策划呢?
其实,苏联的这一次行动是蓄谋已久的,在二战之后,苏联因为打仗的原因损失了大量的人口与劳动力,因此早在中苏两国关系还不错的时候,苏联就提出让中国援助苏联劳动力。
但对于这个提议,毛主席并不喜欢,因为这变相的拉低了中国的地位,会影响其他国家队中苏关系的看法。
不过在苏联的多次请求下,我国最终还是调拨了700余年轻小伙子,前往西伯利亚,帮助苏联开发当地的森林。
但对于这些人,我们的要求是,如果他们自己想留在苏联,那苏联要给他们公正的待遇,不能歧视他们;而如果他们要回来,苏联也不能阻拦。
苏联同意了我们的要求,但对于这一批援助的小伙子们,他们其实担忧很多。
因为这批人都是很年轻的小伙子,各方面素质都很优秀,所以苏联方面还一直担心这些人是解放军,会来刺探他们的情报,他们还怕这些人来吸引更多中国人来西伯利亚,把这块远离苏联政治中心的地区,变相的转化为中国的领土。
因此最终苏联便不再要求我们援助劳动力,一直说已经够了。
但实际上苏联的劳动力确实是不够的,所以他们就动了歪心思,打算直接从我们这挖人过去。
在62年伊塔事件之前,苏联就已经外派过不少已经在苏联有了地位的华侨到新疆游说了。
因为沙俄时期有不少人从俄国跑到新疆,新疆也有很多人到沙俄那边去,因此经过这么多年,两边基本都有亲友在另一头。
再加上不少援助我们的苏联干部,在当地建立了很复杂的关系网,苏联方面还一直不让这些人回到苏联,让他们留在我国发展群众基础。
因此很多人在50年代的时候,就陆陆续续煽动边民小规模的往苏联跑了,而苏联方面自然也是大开绿灯,他们的驻军看到还会主动帮忙。
这些小规模的外逃,一部分被我们发现所制止,还有不少成功的例子,这也是苏联后来进行大规模煽动的原因。
那这些人跑到苏联去,生活真的很好吗?其实也并没有。
苏联方面本来就是因为缺乏劳动力,再加上要给我们添堵,才干的这件事情,本来就是拉你去做苦力的,想去苏联的大城市享福?门都没有!
他们基本被分配到了哈萨克斯坦等地,在农场里进行劳作,过的比在国内苦,还要被当地人当做二等公民看待。
因此后来不少跑出去的人,在与国内的亲友联系后,都非常后悔,有的想要回来但已经没有了国籍,我们国家并不接收。
苏联方面还有意让这些人往回跑,想要继续骚扰我国边境,我们全都给赶回去了,而且这些人里绝大多数还带着任务,其实就是间谍。
伊塔事件结束后,苏联虽然获得了不少劳动力,但这些人发现苏联给的承诺和实际获得的待遇不同后,便经常闹事。
这些外逃的人,也没有获得想象中享福的好事,而且跑去当了苦力。
只有我国清理了不稳定的因素,虽然损失了一些劳动力,却稳定了边境的情况,成为了最终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