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缠索戴枷行两万五千里漫漫长征路,多少革命先烈都倒在了路上,他竟以这种身姿挺了过来!
他与毛主席关系匪浅,是朱老总的御用秘书长。痴迷书籍,敢因书籍同毛主席争夺。开国大典前夜,毛主席见到他以后,却仿佛不认识一样,第一句话就是:“你是哪个?”
这样一个牛人,是我党最赤诚的干部,我们今天一定要要好好讲讲他的故事。
一副手铐征服长征
蒋介石一直将我党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想要将我党扼杀在崛起的摇篮中。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苏区遭受了蒋介石的五次“围剿”行动。
在第四次“围剿”行动中,我党红四方面军联合鄂豫皖苏区的人民百姓,同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激烈交锋,中途一度打停国民党的冲锋。可惜,因为张国焘的错误领导,红四方面军节节败退,国民党军队甚至形成了三面包夹之势。
张国焘为此开了一个紧急会议——小河口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朱光对他展开了强烈斥责、言辞犀利。朱光精准的点出了张国焘存在的错误,批评了他的作风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相关建议。
张国焘对此是相当的记恨,在心里狠狠给朱光记了一笔,至于其它一同批判张国焘的人员,同样被张国焘记在了心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张国焘的报复来的是如此之快,报复手段更是卑劣。
张国焘伙同自己的手下,给反对他的人贴上“右派”标签,开始大量抓捕屠杀曾经批判过他的人员。据资料显示,有上百名优秀党员,倒在了这场腥风血雨中。朱光作为批判张国焘的先锋军,必然没有幸免。好在朱光会写字,能绘制地图,要不然也得惨遭毒手。
“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因为我党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在国民党的逼迫下,被迫开始了长征。张国涛为了能从长征路上活下来,不得已留下了朱光。
为了保险起见,张国焘让朱光以一名囚犯的身份,走上了长征路。张国焘为了折磨他,给他戴上了手铐。在长征路上,朱光白天戴着手铐赶路,晚上还得从事绘图等工作。
他虽然戴着手铐,但走的路和寻常战士是一样的。爬雪山、过草地,这其中的苦只有他自己知道。顶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朱光凭借着自己对党坚定的信念,拖着那副饱经折磨的残躯,成功走完了长征路。
在抵达延安以后,张国焘因自己的种种罪行遭到了党的严厉处罚,而朱光成功洗脱冤屈,重新回到了党的怀抱。在随后的抗日战争中,党中央委派其担任朱德元帅的秘书。这样一个坚定的共产党人,他的前半生是如何的呢?究竟是怎样的经历养成了这样一颗红色的心脏。
朱光改名前的生活
朱光这个名字可不是他的原名,甚至连朱这个姓氏都是做了改动的。朱光原名是赵金城,一个充满中国气息的名字。
年幼时期的赵金城,家里比较困难,一家人为了生存被迫逃到了吉林省。他的父亲通过打短工的方式,来养活一家人,而母亲则是给人家做针线活。尽管如此,家里仍然是揭不开锅。六七岁的赵金城,为了填饱肚子,去当小乞丐,受尽了人们的白眼。
10岁那年,他的母亲因并去世,弟弟也不幸离世,此时的他只剩下了父亲和妹妹。生活如此艰难,父亲依旧没有放弃朱光的学业。在学校读书的这段日子,赵金城的思想得到了质的提升。
毕业那一年,赵金城就参加了抗日队伍,但因为了不符合自己的理想,待了两个月后,他就草草离去。第二年,赵金城遇到了人生中的信仰——中国共产党,凭借自己的能力,成功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
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沉淀以后,组织派遣赵金城去苏联学习。因为这属于我党的机密,为了自身以及党的安全,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了朱光,后来叫惯了,他也就没再改回来。
长征以后,朱光在延安的那段时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文化才艺,还同毛主席交了朋友。
一本书,引得朱光和毛主席争抢
朱光在话剧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天赋,纵他前半生的生涯,并没有受过什么专业训练,可以说只是个人爱好。在延安时期的朱光,将自己这方面的天赋展现的淋漓尽致。
毛主席平生除了爱看书,对文艺活动同样喜爱。当时,朱光不但会编排话剧,高兴的时候还会亲自上场。那个时期,最经典的《秘密》、《碳矿父》等话剧,都有他的身影。他的表演更是堪称一绝,将角色演的生动形象,充满爆发力。
毛主席在看了他的表演和剧本以后非常满意,对他更是赞赏不已。两人经常会探讨话剧方面的问题,毛主席的性格本来就比较亲民随和,随着长时间的接触,两人渐渐成了朋友。
莎士比亚的话剧在国际上享有盛名,毛主席这位老书迷对此自然是非常喜欢,朱光作为一个话剧痴,这对他来讲就是无价之宝。在当年那个匮乏的年代,这种书籍的稀有程度不言而喻。
一位青年作家,在偶然间得到了几本莎士比亚的话剧本和字帖。他原本是拜访朱光的,在朱光的引荐下,他见到了自己最崇拜的人——毛主席。为了表达自己对毛主席的崇拜,他将偶然间得到的宝贝掏了出来,要送给了毛主席。
毛主席在见到这份礼物以后,高兴的合不拢嘴,他扭头看向朱光。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朱光在看到这几本话剧以后,两眼都放光。在看到毛主席看自己以后,朱光笑嘻嘻的说道:“主席,见者分一半。”
毛主席一听这,好家伙!这么明目张胆!随即说道:“不行,哪有这种道理嘛!”
朱光耐不住心里实在是想要,于是便厚着脸皮跟毛主席说:“字帖不说了,那剧本你得给我。”
毛主席听了那叫一个气啊!回应道:“咋应该给你?马克思喜欢读莎士比亚的书籍,我作为马克思的党徒,这些话剧的所有权于情于理都是属于我滴!”
朱光拿出自己的歪歪理来说道:“我可是南国社的元老,也拥有这些话本的所有权。”
毛主席见朱光是真想要,颇为无奈便松了口,笑着说:“朱光啊!这莎士比亚的话本,你这个南国社元老能否将其演好呢?”
朱光听闻立即来了一段,主席听后说:“不错!就是国语有点问题。”
“主席,咱不说国语,您就说我这表演精彩吧!”
毛主席微微点头,笑着跟朱光说:“等你演《奥赛罗》那天,我一定要好好领教一下。”
在朱光的软磨硬泡之下,成功拿到了那几本莎士比亚话本,至于那个约定。。。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主席正在朱老总的院子里闲聊,朱光冲进了院子里,大喊着:“朱总!朱总!我来啦!”
他走进院子以后,第一眼看到的不是朱德,是毛主席。一瞬间他竟激动的不知说些什么,反而是毛主席打破了僵局,问出了开篇的那句话。
毛主席不认识他了吗?当然认识,只不过是给他开了一句玩笑话罢了!毛主席还记着多年前的约定,调侃他说:“朱光,我可还等着你那《奥赛罗》呢!”
小结:
小编在文章中只提及了朱光在艺术方面造诣匪浅,并没有提及他的政治贡献。毛主席和朱光在朱德的小院一别以后,朱光便被指派到广州工作了。朱光磨剑十余年,让现在的广州锋芒毕露。
向老一辈的革命家致敬,他们都是我们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