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的新桂系虽然在1949年和中央军一起战败了,但是作为最后一个被剿灭的地方军阀,其部队战力和内部建设机制颇有可圈可点之处。但是新桂系的骨干成员中却有很多未得善终。桂系将领以能打仗而闻名,大多却没有死于早年军阀争夺地盘的年代,甚至连真正战死的也不多,说来颇为匪夷所思。下面了解一下3位没有得到善终的桂系统兵大将。
第一个要说的,是一位极其重要的桂系军事统帅,名叫廖磊。熟悉桂系历史的人会很清楚廖磊的生平,而不熟悉的朋友可能只知道李宗仁、白崇禧,却不知道廖磊是谁。廖磊是广西人,长得英俊帅气,并且侠义心肠,也很爱国。但早年廖磊出身不在新桂系阵营,而是湖南唐生智的部下,唐垮台后追随了老同学白崇禧。(廖磊投奔桂系之前就与白交好,曾在唐生智复出之时保过白的性命)这样看来廖磊不算桂军嫡系,但是由于指挥有方为人正直,出众的人才和人品很快得到上层信任,一路当上军长、集团军司令。
廖磊的巅峰时刻是在37年淞沪会战(其实也是最惨一战),21集团军总司令廖磊率领6万桂系精兵在蕴藻浜一带猛冲日军阵地,结果在敌人优势火力和飞机轰炸之下伤亡殆尽。廖磊和广西士兵写下了一幕抗日史上的悲歌。廖磊本人没有战死沙场,而是在1939年由于脑溢血而意外早逝,年仅39岁,死前不忘嘱托同僚继续杀敌报国。把廖磊排第一位,是因为他首先不是一个军阀,而是一位抗日英雄。
第二位是解放战争中的桂军第3兵团司令官张淦。张淦和廖磊、夏威、李品仙等人一样,也曾担任过桂系王牌第7军的军长。不过和廖磊相比,张淦的资历要浅很多,没有特别耀眼的战绩,但是张淦却在职位上达到了和廖磊一样的高度。张淦在49年被俘之前任职3兵团司令(相当于之前的集团军级别),最强的广西第7军和48军都归属他指挥,这一点和廖磊生前平起平坐。不过和廖磊不同的是,张淦的真实才能其实不突出。他的战争指挥能力也不如廖磊,张淦打仗很迷信,喜欢根据《周易》来指导行动,算出来的结果不佳就按兵不动,因此被白崇禧和部下们笑话过多次。即便如此,张淦也没能得到善终,在49年广西战役被俘后,张淦便在监狱改造,没等到出狱的那一天,就在1959年得病不治,去世的时候仅62岁。
第三位叫做李本一。李本一是解放战争时张淦的部下,担任第7军军长。第七军是桂系历史最久的一个军,桂系起家的强军,在所有的地方部队中,桂系第7军算是最强的之一,实力堪比中央军的王牌军。李本一也有幸成了这个军的最后一位军长。(也可以说是不幸,第7军就是折在他的手里)李本一的个人实力不俗,打仗动脑,而且不畏冲杀,对日作战时曾在大别山与廖磊一起坚持游击苦战。1949年,第7军最后一任军长李本一两次率军败于第四野战军手下,一次在湖南衡阳、宝庆,几乎损失所有精锐;补给后又在广西被我军二次全歼,李本一这回没逃出去,当了我军的俘虏。由于先前曾纵容部下屠杀百姓,李本一凡有战争罪,在49岁那年遭到枪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