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即南明玉角(“梅花雪”),后化为“南明之血泪”,又要成为南明玉角(详见第四十一回“茶品梅花雪”)。妙玉代表南明,主要代表流亡缅甸之永历朝廷及永历帝(详见第十七回至第十八回“妙玉入园”);此处妙玉之判词和“红楼梦曲”之“世难容”,即写流亡缅甸之永历帝。
永历十二年(顺治十五年,1658),清军分三路大举进攻云贵永历朝廷。永历十三年(顺治十六年,1659),清军占领昆明,永历帝流亡缅甸。永历帝离开家园,流亡异邦,故谓之为“出家”;而缅甸也是著名的“千寺之国”“佛教之国”。永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1661),永历帝被吴三桂从缅甸俘回,次年被缢杀于昆明,永历朝廷覆亡。
(1)判词
本回:“画中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
画中之“美玉”代指永历帝;所谓“落在泥垢之中”,即指永历十六年(康熙元年,1662)永历帝遇难。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意指永历帝流亡缅甸也难以躲过清军的追杀。“洁”,元代民间戏称和尚为“洁郎”,省称“洁”,代指佛门。“空”,指佛门。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此处与画中寓意相同,意指永历帝最终还是被吴三桂俘回缢杀。“金玉质”,借指皇帝身份。“淖(nào)”,烂泥,泥沼。
(2)“世难容”
“世难容”,谓难为世俗所容,意指流亡缅甸之永历帝也不为清廷所容。
“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
与判词之“金玉质”寓意相同,点出妙玉代表永历帝。“阜”,丰富。
“天生成孤僻人皆罕。”
意指永历帝流亡缅甸。“孤僻”,孤独怪僻。“罕”,纳罕,诧异。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
意指永历帝不愿再回到清军占领下的云南。“腥膻”,肉食,旧代指北方游牧民族。“绮罗”,指繁华的生活。
“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与判词前两句寓意相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写流亡缅甸之永历帝。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
与判词后两句寓意相同。
“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何须”,何必,何用。“王孙公子”,指宝玉,即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