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急速变动,百年变局之下,一批能臣也从清朝的官僚队伍之中涌现出来。盛宣怀就是其中之一。
与江河日下的清政府不同,盛宣怀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而与盛宣怀的仕途息息相关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李鸿章。
在清政府这条即将支离破碎的破船之上,他们像一群糊裱匠,尽力弥补着这艘巨轮身上的裂痕。
(晚清社会图景)
令人好奇的是,盛宣怀是怎样取得权倾朝野的李鸿章的信任的?又是如何一步一步践行自己的政治理想的呢?
一、懵懂入仕途
1844年,在西方列强以一种野蛮、血腥的方式强势打开中国国门之后,盛宣怀出生了。诞生在这样一个内外交困,但急速变化的时期,似乎也在预示着这个孩子不平凡的一生。
盛家并不是一个普通的人家,盛宣怀的父亲当时掌管着湖北的盐业和水运事业。
恰巧,当时的两任湖北巡抚深受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崇尚实干,反对清谈。上行下效,一股经世思潮在湖北的官场兴起。
(盛宣怀)
作为湖北地区实权在握的官员,盛父也受其影响并十分推崇。盛宣怀因此耳濡目染更喜欢也更善于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人狠话不多,说干咱就干”的精神在盛宣怀之后的仕途和人生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二十多年过去,年逾弱冠的盛宣怀在科举考试之中名落孙山,恰逢祖父去世,随父回乡。他并没有像范进一样一直考,而是冷静的为自己寻求新的出路。
就在这时,盛宣怀迎来了自己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盛宣怀)
1970年,盛宣怀成为了李鸿章的幕僚之一。
二、如何征服李鸿章
在盛宣怀的后人为他撰写的传记中,盛宣怀成为李鸿章幕僚之后的一段日子就像是小说里开了挂的人生。
但就像上大学之后才发现“上了大学就轻松了”只是一句骗人的话一样,成为李鸿章幕僚的盛宣怀可能也并没有像后人描述中那样,一帆风顺地成为李鸿章的左右手。
(李鸿章照片)
刚刚投入李鸿章门下,盛宣怀就遇到了职业危机。
同治九年,由于当时盛宣怀的母亲去世,按照朝廷规定,盛宣怀应当丁忧,为母守孝。所以李鸿章照惯例上书请求朝廷夺情,允许盛宣怀直隶赴任,或许在当时的李鸿章和盛宣怀眼里,这只是走个程序,就像实习生到期转正一样自然。
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份申请被驳回了。
此时的盛宣怀尚未建功立业,就像校招刚进名企,就可能因为政审被刷下来的应届毕业生。因此,如果此时想不到解决办法,盛宣怀就可能要被迫离开李鸿章。
但幸运的是,此时由李鸿章举荐的一位官员刚好要前往陕西处理军务。李鸿章趁势以军务紧急,需要人手为理由,将盛宣怀等三个人安排到了陕西军中。
(清朝士兵)
盛宣怀此时面临的局面是,总公司肯定待不下去了,只能曲线救国先去分公司干几年,勉强保住了这份工作。
盛宣怀在军中究竟发展的如何,我们无从得知。但从同他一起被安排到军中的两位同僚的发展情况来看,只能说前途渺茫。
总而言之这段短暂的从军经历并没有给盛宣怀带来更多的价值,真正让他崭露头角的,还要从一件赈灾事件说起。
(清朝时期的水灾)
同治十年,直隶地区遭遇了一场极为罕见的大规模降水,暴雨之下,永定河不堪重负突然决口,形成了危害极大、影响甚广的水灾。
天灾之后的应急救灾和灾后重建,历来是考验当地官员办事能力的重要指标。
此时,李鸿章刚刚出任直隶总督不久,这次水灾办好了自然是前程似锦,办不好,后面自然有很多人等着接手李鸿章的位子。
但李鸿章主政地方期间,并没有遇到过规模较大的天灾,救灾经验相对欠缺。在此之前,直隶地区的水灾处理事宜都是曾国藩处理的。
(曾国藩)
更何况,这次水灾的受灾范围的受灾程度都远超前面几次。
屋漏偏逢连夜雨,更让李鸿章感到焦虑的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没钱。
连年的战乱、赔款、天灾加上满清贵族的挥霍,早就让清政府的财政不堪重负。面对如此严重的水灾,至少要百万两以上的白银用于赈灾,但清政府仅仅给李鸿章拨了二十多万两的赈灾款,说是杯水车薪也不为过。
无奈之下,李鸿章只能从民间筹集赈灾款。直隶地区天气寒冷,因此在所有赈灾物资之中,棉衣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而负责筹集棉衣的正是盛宣怀。
(盛宣怀画像)
盛宣怀的父亲带头捐赠棉衣,成为捐赠数额最大的人之一。同时盛宣怀积极参与棉衣和振米的运送工作,使得赈灾物资顺利转运至直隶地区。
盛宣怀也因此进入到李鸿章眼中,大赞其行事周全简便,认为他是一个能做实事的官员。
这也为其之后参与洋务运动积攒了政治资本。
(盛宣怀)
三、西学之路
盛宣怀仕途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莫过于其积极参与到了洋务运动之中,一番预见让李鸿章极为欣赏,并颇有建树。
在直隶水灾赈灾物资的转运过程中,由于当时临近封河,外国轮船公司的商船都希望抓紧事件把自己的货物运走,以此为由拒绝运送赈灾物资。
(晚清社会图景)
盛宣怀不得不提议,利用本土制造的军用轮船运送物资。这次受制于人的经历使李鸿章等人坚定了创办轮船公司的想法。
盛宣怀在赈灾工作中的突出表现使得其能够在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之中分一杯羹。
1886年到1896年这十年之间,盛宣怀在山东、天津等地任地方官,同时也积极的参与到洋务运动之中。
(轮船招商局)
十年间,盛宣怀利用山东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积极说服李鸿章发展航运事业。因为他在航运方面的了解和建树,使得其在洋务运动之中顺利掌握了轮船企业,并在之后逐渐参与并控制了电报、煤铁和纺织等支柱性产业。
(晚清官员)
盛宣怀从一个落第的士子到晚清不得不提的一代名臣,他的命运同当时中国的命运彼此纠缠,为近代中国史画下了浓重的一笔。#图文万粉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