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清兵突破明军长城防线,一路直入山东并攻陷济南,整座城市被洗劫一空,无数百姓被掳掠北上。在这个背景下,发生了一个借腹生子事件,借腹居然能够连生三个孩子,竟然最后还有个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局。这个真实发生的故事,可能也骗过了文学大师蒲松龄,并被他认认真真地记载在《聊斋志异》中,篇名就叫《林氏》。林氏安排借腹生子的过程令人疑窦丛生,其中不乏自相矛盾之处。假若放在当今,男一号戚安期极有可能会被网友扒下虚伪的假面。
济南少妇林女士,以机智聪敏、通情达理而著称。而他的夫君戚安期,平时行为轻佻、放荡,喜欢嫖妓。林女士婉言劝说,戚安期我行我素。
1641年初,清兵攻陷济南,少妇林氏被俘虏去了,她的丈夫戚安期可能参与了守城,或者自己跑路了,总之不在妻子身边。晚上,清兵在半路上住宿,一个鞑子要奸污林氏,林氏假装答应了他。正好这个兵把佩刀挂在床头上,林氏急忙抽下刀来自刎而死,鞑子就抛尸荒野。第二天,清兵便拔营北去了。
戚安期一路寻找,赶到出事地点,一看林氏还有微弱的气息。他急忙背着妻子回到了家里,见她双目渐渐活动起来,又听到她有轻轻的呻吟声,便扶正她的脖子,用竹管一滴一滴给她灌下点汤水,还能够咽下去。
戚生安慰妻子说:“你如果万一能活过来,我要背弃你,就不得好死!”
戚生的誓言可谓如雷贯耳。
过了半年,林氏恢复了健康,只是她的头受脖子伤疤的牵制,常像是往左看的样子。戚生也不因此感到妻子丑陋,对她的爱恋胜过往日,逛妓院的恶习也从此断绝。林氏自觉容貌丑陋,要给丈夫娶妾,戚生坚决不同意。
又过了几年,林氏仍没有生育,于是又劝说丈夫收下她的丫鬟。戚生说:“我已经发誓不背弃你再找第二个女人,鬼神难道听不见吗?即使没有男孩继承宗嗣,也是我命中注定。倘若不该绝后,难道你已经老到不能生育了吗?”
林氏于是假托有病,让丈夫独自住在一室;打发丫鬟海棠抱着被子睡在戚生的床下伺倏。
戚生从此独自睡一处。林氏就吩咐海棠假装成自己去和丈夫同床。戚生心想妻子一生从不肯作不速之客,怀疑此事,便用手摸了摸她的脖子,没有伤疤,知道是海棠,又训斥了她。海棠含羞离去。
次日,戚生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林氏,让她赶快把海棠嫁出去。林氏笑着说:“你也不必过于固执,倘若能得到一个儿子,也就很幸运了。”
戚生说:“如果背弃了盟约,鬼神就要给我惩罚,还指望延续宗嗣吗?”
第二天,林氏笑着对丈夫说:“大凡农家人,种上庄稼,是否出苗吐穗不一定知道,不过通常播种的农时是不能误的。晚间耕耘的日期到了。”戚生欣然一笑,表示领会。晚上,林氏媳灭了灯,叫海棠来,让她卧在自己的被子里。戚生来了,海棠开始没有说话,后来小声说:“用力大了受不了。”戚生也就倍加体贴温存行事。完事后,海棠就让林氏代替了她。从此以后,海棠常与戚生同房,然而戚生却不知道。
过了不久,海棠怀了孕,林氏每天让她静坐休息,不再让她侍奉自己了。又故意对丈夫说:“我劝你收下海棠,你不听。假设哪一天海棠冒充我时,你如信以为真,同床后她怀了孕,该怎么办呢?”戚生说:“留下孩子,卖掉母亲。”林氏没再说什么。过了一段时间,海棠生了一个男孩。林氏暗中雇了个奶妈,把孩子抱到娘家寄养。过了四五年,海棠又生了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长男名叫长生,已经七岁了,在外祖母家读书。林氏每半月就借口走娘家,去看孩子。
海棠年龄日益大了,戚生时时催促着把她打发走,林氏总是答应着。海棠天天想念孩子,林氏也就满足了她的愿望,暗地里给她梳起了少妇的发髻,把她送到了娘家。林氏对丈夫说:“你天天说我不愿嫁出海棠,我一娘一家有个义儿,已经把海棠许配给他。”
又过了几年,这时都已经是清朝了。孩子都长大了。正遇戚生过生日,林氏事先忙着准备筵席,等候宾朋到来。戚生感叹地说:“岁月过得真快,不觉已经过了半辈子。幸运的是我们都很健康,家境也不至于挨冻受饿。所缺少的就是孩子。”林氏说:“你太执拗了,不听我的话,这怨谁?然而要想得到儿子,两个也不难,何况一个呢。”戚生笑着说:“既然说不难,明天就问你要两个儿子。”林氏说:“容易,太容易了!”
次日早起,林氏派了车马到一娘一家,把两个男孩,一个女孩打扮一新,一同坐车回到了家。走进家门,林氏叫三个孩子排成一行,齐声喊父亲,又给父亲叩头祝福长寿。跪拜完了起来,互相看着嘻笑。戚生诧异不解。林氏说:“你要两个儿子,我再添一个女儿。”这才给丈夫详细说了事情的前后经过。戚生非常高兴地说:“你为什么不早告诉我呢?”林氏说:“早告诉你,恐怕你赶走孩子的母亲。今天孩子已长成一人了,还能赶她走吗?”戚生极为感激,热泪禁不住流下来。于是驾车亲自把海棠迎接了回来,和睦相处白头到老。
小结:表面上,林氏为丈夫借腹生子,真是一位理想的女子。实际上,这里的借腹生子,符合当时允许纳妾的社会制度。它不靠谱的地方在于戚安期的毒誓。林女士侥幸死里逃生之后,尽显其贤德的一面,一心成全丈夫,真是世上少有。林女士之所以这般大度,是因为她"识大体",这个“大体"就是传宗接代。
相比之下,像戚安期那样一时发了毒誓,过后想反悔,又怕上天惩罚,于是装傻充愣的男人,世上多如牛毛。
凡有生活经验的人都能断定:林女士把海棠送上床,戚安期早就心知肚明。对于他和海棠的第一次举事",当时的评论家就质疑:"岂有海棠低声说话而不辨其声音哉?"其后多次同房,历时数年之久,他更不可能毫无觉察。人哪,既然明知自己做不到,就不要乱发誓,食言而肥,自己把自己炼成了伪君子。
借腹生子,是妻子欺骗了丈夫,还是丈夫欺骗了妻子,这还用问吗?戚安期是不是心知肚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