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问题一直困扰着汉王朝,据说在汉高祖时期就已经开始着手整治了,但是未见成效。于是便退而求其次,采用和亲的方式,来换取短暂的和平。等到汉武帝时期的时候,讨伐匈奴提上日程,并且最后大获成功。可能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汉武帝能有勇气来胆量来讨伐这个数十余年的死对头呢?我们不妨继续走进看看。
首先,在先帝时期,开始大力发展生产力,国民经济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百姓们安居乐业,没有什么生活上的负担。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百姓们没有一心,卯足了劲儿搞生产。汉朝的发展开始慢慢步入正轨,国库充裕,为讨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除此之外,当时的冶铁技术十分发达,于是便迅速在民间普及了开来。在群众当中,基本都一大半的人都能掌握这种工艺,并以此为生。
汉武帝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人,很好地控制住了铁制品的流通,让肥水不流外人田,将尽可能多的铁器都留在了国内。同时,他这一做法也避免匈奴人利用这些铁器来冶炼兵器。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汉朝的冶铁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生产出来的兵器,不仅锋利坚硬,还有着很长的使用寿命,大大便捷了行军作战。反观匈奴这边,炼铁技术并不成熟,甚至都没几件像样的兵器,所以自然处于劣势地位。
虽然在军事设备上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汉武帝还是非常地小心谨慎。他深谙骄兵必败的道理,于是做了很充分的战前准备工作,从各个维度渗透到敌人的内部。他曾经花高价从匈奴那边购买马匹,由于伪装地很好,所以并没有引起对方的疑心。因为本土的马匹更了解匈奴战马的习性,所以汉武帝将马匹买来之后,立马就投入到了忙碌的训练之中。
其次,汉武帝善于用人,总能够慧眼识珠。卫青和霍去病当年都是无名小卒,并不受待见。在机缘巧合下,汉武帝发现了二人身上的闪光点,予以重用。事实证明,汉武帝这一做法是非常明智的,二人为了汉朝的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驰骋疆场,造就了很多兵家传奇。汉武帝本人也十分欣慰,觉得他们是难得的可用之才,不断给二人加官进爵,赋予更大的权力。
总的来说,汉武帝能够勇敢应对如此强大的敌人,是做好了十全的准备的。一方面,在先帝们的英明领导下,汉朝根基稳固,国库充盈,保障了作战时的后勤运作。另一方面,汉武帝胸怀韬略,不骄不躁,能够审时度势。同时,爱才惜才,善于用人,不断壮大自己的队伍,最后讨伐匈奴也是势在必行了。这场战争持续了44年,虽然最后未能彻底击溃匈奴,但匈奴内部早已分崩离析,从此再也对汉王朝构不成威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