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在读明史的时候,在一旁是这么批注的:
粗略来看,崇祯的开局并不差,困难都能克服。但凑近了去看,
其实就是系统性的崩溃——顾得了这头顾不了那头。
如果你是崇祯,得到清军入关的路线图,你想组织军队去堵,接着内阁翻脸就把你的提议给否了。你费尽口舌,好不容易统一了大家的思想,但是六部又联合抗旨……
无奈之下,你绕过中枢机构下手谕,给前线凑了10万两银子去,让边军强化武备,募集军队。
边军将领只收到了其中的10分之一,剩余的全部放进了自己的口袋。
又拿着你的手谕挨家挨户地去抢钱,嗯,错了,是“捐”。
那些豪门大院他们自然是不会去惹的,就是去找老百姓。
末了花费100两银子粉刷一下城墙,就当强化武备了。
结果老百姓被逼疯了,清军在边境支了口大锅就把人卷走了。
最后,你比之前的那个崇祯还拉胯,清军不费一兵一卒拿下了山海关。
什么叫“萧规曹随”?
不是曹参没有才能,而是他明白:无论自己多么有才华,威望不如萧何,再好的方案拿出来也是无济于事。人心不服,只会从各个角度来中伤和诋毁你的“良策”。没人落实,人性便是如此。
很多网文讲穿越的认为现代人只要知道点历史,在古代当个神棍,古人就能秒变成工具人了,你说东他不敢往西……
朱见深的开局其实比崇祯更差。外有蒙古、安南之患,内有靖州、荆襄之乱。想搞事只能用手谕跳开朝廷,身边还有一个说一不二的贵妃。
问题是他登基时,下面的那些世家大族还没实力去圈地600顷。
知道江南那些数以百计的中国风庄园是怎么来的吗?95%都是这些世家大族的宅基地,天子园林只有2座而已。
广州有一座很著名的庄园,就是思宗在位时一位以“节俭”为名的官员的宅基地。
有人说,如果崇祯不折腾,明朝不会灭亡,至少能撑个几十年。像朱见深那样在家玩女人就行了。
问题是,真这么做100%会亡。
崇祯去折腾,还有50%的几率会成功。
最后,他失败了而已。
以下为当时的科举原题,说明崇祯不是不知道症结。
而是真的不知道答案。
1、和我一起治理国家的是士家大族,现在他们良心都被狗吃了,我很希望他们能讲点道德,怎么办?
2、现在需要安排军队驻守的要地有很多,国库吃紧,该如何击败皇太极,保家卫国呢?
3、现在流寇四起,国库空虚,官员们不体谅国家,只想着减租减税,我还不清楚爱惜人民吗?可要怎么才能既让人民生活好,还可以落实军费。有两全其美之策吗?
4、已经组织屯田了,为啥还看不到收益?粮食和马匹是重要的战争资源,怎么一直紧缺?有解决问题的途径吗?
5、北伐到底可不可行?对于俘虏该怎么处置?边境投降蒙古的人越来越多,该如何才能避免这样的事情?
6、内部有流寇和海患,又连年遇灾,该怎样才能稳妥的治理?
7、大唐也没搞什么文武分工啊,先祖皇帝也能根据不同的需要调配人才,该怎么做才能改变武轻文重的现状呢?
崇祯的开局:
1、从万历开始,全国1半的官就派不到县以下去,
西北、东北、西南、滇南匪患四起,赋税收不上来,民脂民膏全被地方豪族瓜分。
2、晚清的“兵“”勇”可以手持利刃跑大户家去“礼貌”地找捐。
因为满人一致决定让汉商出血,毕竟掏的不是自家银子。而晚明不可以,京官的家底都在内地,利益不一致,圣旨就是废纸。这就是崇祯想这么干,也干了几次。却落实不了的原因。
3、你所知道的那些明末名臣猛将都是崇祯一力启用的。
而他看不上的,只会口嗨的那些,如:史可法、东涧老人,后续证明,确实是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他17岁开局,你高二的时候在干嘛?
4、从万历开始,边军常年欠饷,
基层官兵只能贱卖武器、典妻当子、加入丐帮,纷纷带路。所以明知道皇太极是在冒险,孙传庭们也不敢去断女真人的补给,哪怕这样真的可以解决问题。
崇祯开局想立威的时候,袁崇焕偏要搞绥靖政策。崇祯十年想稳住皇太极的时候,卢象升偏要发起死亡冲锋。崇祯十四年好不容易组织十余万人包围了多尔衮,洪承畴却偏偏按兵不动,坐失良机。
反正,打死也不听你的。
这才是明,亡于万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