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我国古代流传至今的传统节日,是存在文化意义和民族象征的,虽然现在来讲,城市里的春节和各个节日的意义都变成了放假休息,但还是有很多地方的节日气氛很浓厚,在国外的华人区,每年也都举办非常隆重的春节仪式,90年之前出生的人,小时候的记忆里都是盼望过春节的,不管是否被其他国家给冒用,只要有中国人存在的地方,春节和其他传统节日就不会消失。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民国时期,我们曾经取消过春节5年的时间,这是什么原因呢,一切都要从一个人讲起,他就是著名的教育家和曾经的北大校长,蔡元培。出生于1868年的蔡元培,虽然家境一般,但家人亲戚条件不错,他一路读书没有受过什么磨难,17岁时就考取了秀才,18岁开馆授课,22岁就中了举人,25岁中了进士,可以说功名之路算是顺利,中了进士后,蔡元培在翰林院任编修一职,算是个清闲的差事。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第一次直面这种欺辱让很多国人清醒地意识到了,清廷的懦弱和不作为,会让这个国家在顷刻间当然无存,这时有很多国外留洋回来的有识之士,带来了许多大家从未见过的新思想,新知识,蔡元培也是这个时候开始接触了西洋过来的新思想新学科,大为震惊。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戊戌六君子的牺牲,刺激到了很多爱国知识分子,他们都想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作出贡献,这时候蔡元培回到了老家绍兴,开始宣传和提倡了新学。
而他的思想,也由最初的封建大男子主义,逐渐转变成了人人平等,男女平等的新派思想,1902年,他因为在上海创办教育协会,由于非常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受到了封建清廷的注意,他为了躲避风头,在中国多地辗转,并在1907年以40岁的高龄开启了长达4年的德国留学生活,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他受当时的总务长陈其美邀请回国,任临时民国的教育总长,就在1912年民国成立,我们现在的阳历元旦也就是当时的国历1月1日,也是由当时推行出来的。
当时大家对封建旧礼都是十分的痛恨,恨不得把以前的所有都扔掉,所以大力倡导新制度,蔡校长负责教育,他当然知道,教育是国之根本,只能从下一代的思想慢慢转变,所以他一直大力推行西式教育,没想到袁只是打着新思想的旗号做着自己称帝的美梦,看透了袁的蔡校长决定辞职,并赴法国继续从事学术研究。
1916年,蔡元培被正式受邀担任北大校长,开启了长达10年的校长生涯,他为了推行新式教育,竭力邀请了李大钊等新派先锋人物在学校任教,为了留住胡适这个人才,不惜在胡适还未毕业时给他造假学历,在1923年,还参与了庚子赔款兴办教育的项目,让很多国家优秀人才都能够出国学习更先进的知识,可见他对西式教育的推崇,但当时人们对封建思想的讨伐过于激烈,以过洋节为荣,真正做到了“崇洋媚外”。
1930年,蔡校长在街头演讲,呼吁大家过新历元旦,不要过春节,也得到了支持,那五年春节期间是禁止街头贩卖烟花爆竹等物品的,小店不能打烊,也不能庆祝,抓到是要坐牢的,但这个禁令并没有得到支持,老百姓们根本不在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阳历年也变成了“洋”历年,反讽意味十足,所以1933年的时候只好取消了这个政策,但现如今我们倒是多了一个节日,蔡校长一生为中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少贡献,1940年,蔡校长病逝享年7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