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物映长安】西汉塑衣式彩绘拱手跽坐女俑——姗姗自汉来 微微一笑很倾城
创始人
2025-06-26 06:32:38
0

宝物档案

姓名:西汉塑衣式彩绘拱手跽坐女俑,昵称“姗姗”

等级:国家一级文物

出生年代:西汉早期

出土地:汉阳陵东区陪葬墓园中的周应墓

收藏地:汉景帝阳陵博物院

沐浴着展厅柔和的灯光,一件美丽的侍女俑静静地“坐着”,眉眼俏丽,眼含微笑,双手拢起隐于宽大的袖口中,拱手半遮面——这就是汉景帝阳陵博物馆收藏的“镇馆之宝”——“塑衣式彩绘拱手跽坐女俑”。

级别不是最高 全凭“姿仪美”出圈

与学名相比,这件宝物的另一个称谓“姗姗”更为知名。该名取自东汉·班固《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姗姗’高34.3厘米,下摆宽12.3厘米,重2.3公斤,其实是一个塑衣式陶俑,也就是说制作的时候,将衣服、冠、鞋子等都做出来,烧制、彩绘而成。”汉景帝阳陵博物院科技保护部主任、研究馆员李库介绍,从制作工艺上,汉阳陵陶俑可分为塑衣式陶俑和着衣式陶俑两种。着衣式陶俑其实制作难度更大,因为其工序繁琐、用工用料多样,更为讲究,所以级别“更高”,是专为皇室随葬的陪葬品。

塑衣式陶俑缘何成为“镇馆之宝”?李库解释,完全是“外貌仪态出圈”。“姗姗”的外貌是传统的中国美女,皮肤白皙,柳叶眉,发型是垂髻。更为精妙的是,“姗姗”嘴角眉梢若有似无的微笑,曾被人拿来和蒙娜丽莎的微笑对比,觉得神秘又美丽。

1997年,这件被公认为最漂亮的女俑出土于汉阳陵东区陪葬墓园中的周应墓,是国内目前表现汉代女子形象文物中保存最完整、姿态最优雅、妆容最精致、神情最美妙的一件。

关于“姗姗”的坐姿,讲解员贾子钰这样解释,“跽”一词在我国早已有之,比如跽受(跪受)、跽跪(两膝着地,上身挺直)、跽坐(两膝着地,臀部坐在小腿肚上);“跽”也在一些古代书籍中频频出现,如《史记·范雎蔡泽列传》里“秦王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和《史记·项羽本纪》里:“项王按刃而跽曰:客何为者?”等。

如果“姗姗”站起来会是什么样?贾子钰指着旁边的站立女俑介绍,她们身着四重深衣,屈膝、含胸,双手拢于宽大的袖筒内,端庄肃穆,这是汉代宫廷里宫女“肃立”的站立形象。西汉贾谊的《新书》里记载,最正规的站姿叫做“经立”,要挺胸抬头,臂如抱鼓,这种站姿便于在重要场合行礼叩拜。

衣服颜色罕有 被科学家称为“汉紫”

“姗姗”的发型典雅又简洁,令许多参观者十分好奇。

“先将头发缕在脑后,再在其末端绾成一把,结成一个小团(髻),称垂髻。”贾子钰介绍,在汉代妇女中很流行这种发式,也为历代沿用。髻式随社会风俗易化有所改变。如汉代妇女梳的垂髻发团是在背后,明代则已梳在颈后或脑后。梳这种发式的对象,由青年妇女逐渐转到老年妇女,清朝末年,俗称“疙瘩鬏”。现在农村的一些老年妇女,仍有梳这种垂髻的。

姗姗的衣着则是三层汉服,其中一层能看出为紫色。李库告诉记者,紫色是大自然不存在的颜料,是一种目前未在自然界中发现的紫色颜料——硅酸铜钡,秦俑是最早使用它的实物,1992年美国颜料科学家对在中国汉代器物上竟发现同种颜料感到很惊讶,遂命名为“汉紫”以示纪念。

由于看上去秀丽又神情亲切,“半遮面”的仪态优雅大方,“姗姗”成为了汉阳陵文创的标志性图案,出现在抱枕等多个产品上,成了文创的知名美人。与此相呼应,“姗姗”这款形制为深衣制即上下连体的汉服,也被很多小姐姐“pick”,穿梭在古城的各大景区,带来了无限的灵动可爱。

事死如事生 “姗姗”应是周应侍女

出土“姗姗”的周应墓位于汉阳陵东区陪葬墓园中,带有独立墓园,墓葬主体位于墓园中南部,为斜坡墓道土洞墓,坐北面南,全长28.5米,由墓道、壁龛和墓室组成。发掘过程中发现椭圆形盗洞1个,自墓道转入墓室。

据了解,周应墓是为数不多时代明确为西汉前期的陪葬帝陵的列侯墓葬,是发掘最早的墓园结构较为完整的西汉高等级墓葬,为研究西汉帝陵陪葬制度、西汉丧葬习俗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史书记载,西汉景帝、武帝时期名周应者有二人,一为高景侯周成之孙,景帝封其为绳侯;一为蒯城侯周緤次子,景帝封其为郸侯。该墓主无论为郸侯周应,还是绳侯周应,其死葬年代均在景帝、武帝时期。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随葬的陶俑是‘人殉’的替代品,‘姗姗’应该是主家的侍女。”李库告诉记者,汉代的葬俗是“事死如事生”,因此,人世生活所需物品,死后大多仿照搬至地下,如汉景帝陵周围的外藏坑“很有可能是象征与皇帝生活关系紧密的官署机构”,那么在西汉高级贵族的墓葬中也完全有可能随葬为其服务的家吏婢侍等陶俑形象。根据周应墓出土的陶俑的形象来看,男俑温文尔雅、恭敬谦谨,仿佛是在侍立候命;女俑文静腼腆、谦卑顺从、其情态表现出一副时刻准备侍奉主人的样子……他们的身份应当与人殉者相类,是高级贵族的家政服务人员。

记者手记

千年的风华与气度

这一次,龙骧虎步的汉朝以一个女孩美好的笑容走进了新时代。

“眉目倩兮,巧笑盼兮”,“姗姗”带来的是穿越千年的风华和气度。

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前后历经29个皇帝,享国405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成为后世历史文化的主流,还曾一扫少数民族的威胁,从完整意义上统一了华夏民族,汉语、汉民族、汉文化都是这个时期刻入中华文明的重要基因。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文景之治”“丝绸之路”等词语堪称脍炙人口,无不显示出西汉王朝曾经有过的兴盛和辉煌。

双手拢起隐于宽大的袖口中,拱手半遮面地温婉行礼……以“姗姗”为代表的一大批汉阳陵文物精品再现汉代社会风貌与物质文明,出土的器物之美彰显汉家绝代风华,帝陵规划之齐诠释的则是“陵墓若都邑”的国家礼制。

聆听文物背后的故事,领略千年前大汉雄风。如今,多元融合的汉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历史匆匆不回头,但那个时代的生机与活力通过文物传递了下来,对外开放的气度,文化包容的格局早已深深地镌刻在了中华文明的灵魂深处,不断激励着后来人。

展馆介绍

汉景帝阳陵博物院

位置:汉景帝阳陵博物院位于西安市北郊的渭河之畔,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景帝阳陵而建立,1999年建成开放,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建筑:汉阳陵是西汉景帝刘启与王皇后同茔异穴合葬的陵园,主要由帝陵陵园、后陵陵园、南区从葬坑、北区从葬坑、礼制建筑、陪葬墓园、刑徒墓地以及阳陵邑等部分组成。陵园为方形,坐西向东,封土四周被81条呈放射状的陪葬坑簇拥着;陵园东阙门外的神道长达900米,与宽达110米的司马道相接,向东直通5公里之外的阳陵邑,司马道南北两侧整齐排列着王侯将相和文武百官的10000余座陪葬墓。

特色:陵区内200多座陪葬坑中出土的武士俑披坚执鋭、严阵以待;仕女俑宽衣博带、美目流盼;动物俑累千成万、生动异常……其丰富的随葬品是中国封建帝王“事死如事生”丧葬观念的真实体现。汉阳陵是迄今发现保存最为完整的汉代帝陵陵园,因而成为人们了解、研究汉代帝王陵寝制度以及汉代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费用:不免费,3-11月70元,1月、2月和12月55元,实名制窗口购票和实名制线上预约购票,可以在“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和“汉阳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微信公众号及携程、美团、骏途等OTA平台进行实名预约购票。

交通:公共出行,可搭乘地铁2号线至“北苑”地铁站,出站后换乘314路至“泾河工业园管委会”站,下车后换乘滴滴或者出租前往。自驾出行,咸阳方向可经兰池大道向东,正阳三路、兰池三路到达汉阳陵南门,或由兰池大道东经101县道驶入延西高速,经机场公路抵达;西安方向,经未央路向北西铜快速干道,过渭河大桥,按标识驶入右侧机场专用公路抵达。

开放时间:3-11月,8:30-18:30;1月、2月和12月,8:30-18:00。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潇 图/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李明)

来源:西安新闻网

相关内容

云评论 | 丙烯:首日全线...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油市小蓝莓) “能源化工家族”再添“新丁”...
2025-07-23 00:38:08
金价“狂飙”再创新高,何时...
金融投资报记者 贺梦璐 现货黄金猛然“狂飙”,创近五周新高,资本市...
2025-07-23 00:36:53
同聚中原·共赢未来,202...
近年来,中国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成为全球清洁能源转型...
2025-07-23 00:36:36
东盟成重要支点,外资银行发...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刘佳 北京报道 在全...
2025-07-23 00:36:13
原创 ...
在全球水资源紧张的今天,非洲腹地却藏着一片“超级水库”,足以供全人...
2025-07-23 00:36:08
第一次去新疆,怎么玩才算没...
谁不想在新疆的夏天里醉一次?看喀纳斯的湖水把阳光泡成碎金,踩伊犁的...
2025-07-23 00:36:04
国家外汇管理局答每经问:上...
7月22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上半年外汇收支数据...
2025-07-23 00:35:33
阿联酋航空杭州-迪拜航线即...
2025年7月22日,由鲸鸿动能、阿联酋航空与迪拜经济和旅游部联合...
2025-07-23 00:35:20
又一家海洋馆上市公司要易主...
每经记者|舒冬妮 每经编辑|文多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李少婷 ...
2025-07-23 00:34:38

热门资讯

(体育)大运会——田径:女子铅... 当日,2025年莱茵-鲁尔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田径女子铅球决赛在德国波鸿举行。 7月22日,中国...
原创 活... 《——【·前言·】——》 南宋开国皇帝赵构活了八十岁,可五十五岁就急忙把皇位禅让,成为太上皇。这位南...
原创 诸... 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陈寿称诸葛亮“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意思很明确,就是诸葛亮在军事上不善应变...
中国西南“金钉子”的传奇与守护 新华社贵阳10月2日电(记者周宣妮)在中国西南山区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八郎村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
秀我中国|共和国不会忘记:去中...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里主人公的故事是结合了多位红色电波守护者的真实事迹而创作的,秦鸿钧就是其中一位...
周厉王改革失败的原因 周厉王改革失败的原因 公元前842年,西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发生了一起著名的“国人暴动”。根据...
国家烈士公祭日|铭记历史,缅怀... 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9月30日 是中国烈士纪念日 这一天 缅怀英烈 是每...
原创 慈... 众所周知,慈禧太后是一个奢靡无度的人,身为封建社会的一位统治者,她明知道中国内忧外患,百姓民不聊生,...
原创 慈...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次日凌晨,攻击紫禁城东华门,此时的慈禧,带着光绪帝,隆裕皇后...
原创 郭... 俗话说:“夜越黑,星越明!”在中国古代的时候,天下越是纷乱的时期,就越会冒出数不尽的名将谋臣,将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