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辅佐皇帝处理军政要务的百官之首。丞相权利之大,时常威胁到君权。所以,从丞相诞生之日起,君相权的博弈始终存在。即使朱元璋废除丞相之名,后世依旧会涌现出有丞相之实的权臣。
历史上,能坐上丞相的位置,往往非平庸之辈,只不过有的名垂千古,有的遗臭万年。
一、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的李斯
李斯原本是微末小吏,后拜荀子为师,学成后去秦国工作。在秦国,李斯开始大展宏图,协助秦始皇兼并六国。
秦国统一天下后,李斯成为丞相,他主张废分封,行郡县,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制度吸取了周王朝的教训,避免了诸侯国的混战,在当时有进步意义。
在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文字等方面,李斯同样功不可没。
秦始皇去世后,李斯伙同赵高发动“沙丘之变”,拥立胡亥。最后,李斯在权斗中败给赵高,被灭三族。
二、指鹿为马的赵高
赵高出生卑微,但精通秦国律法,又会察言观色,很快受到秦始皇的赏识。秦始皇去世后,赵高开始崭露头角。他先篡改遗诏,逼迫扶苏自杀,立胡亥为帝。然后又用计扳倒李斯,接替秦国丞相。
小人得志变猖狂,赵高当丞相后也不例外。为了大权独揽,赵高陷害忠良,排除异己,还导演一出指鹿为马。秦国在他的治理下,风雨飘摇,各地揭竿而起。
天欲让其亡,必先让其狂,赵高连秦二世也杀害了。最后,赵高被自己扶持的子婴杀害。
赵高是历史上唯一名正言顺的宦官丞相,开了宦官专权的先河。他倒行逆施的行为加速了秦国的灭亡,也导致自己的覆灭。
三、西汉开国功臣——萧何
萧何年轻时是沛县的主吏掾,后追随刘邦起义。刘邦攻克咸阳后,其他人都紫醉金迷,只有萧何头脑冷静,赶紧接管了秦国的藏书、法令、地图、户籍,为以后的楚汉之争与规则制定打下基础。刘邦与项羽交战时,萧何坐镇关中,让前线的粮草源源不绝。
刘邦能建立大汉帝国,萧何居功至伟,后又协助刘邦铲除异姓王,还制定著名的《九章律》。
四、不求闻达于诸侯的诸葛亮
诸葛亮少年时就自比管仲乐毅,提出的《隆中对》方案被刘备所采纳,出仕后把刘备的事业推向一个高峰。年纪轻轻,卧龙就出使东吴,联吴抗曹。
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后,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刘禅继位后,诸葛亮擒孟获,出祁山,北伐中原。因实力差距,每次都是无功而返,最后病逝五丈原。
诸葛亮用自己的一生在践行一个“忠”字,即使后来大权独揽也没有为自己谋一分福利、生一点异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了后世臣子的榜样。
五、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
曹操文能吟诗作赋,武能行军打仗,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文武双全之人。年轻时,曹操对汉朝抱有一丝希望,后因看透朝廷的黑暗对汉朝失望透顶。
在黄巾起义中,曹操开始崛起,逐渐成了一方诸侯。在兼并战中,曹操灭掉袁术、吕布、袁绍等势力,统一北方,为魏国的建立打下基础。兵败赤壁,让其统一事业受阻。政治上,曹操挟天子令诸侯;经济上,实行屯田制,发展生产。
曹操是旧秩序的破坏者,也是新秩序的开创者。
六、财政专家——杨炎
唐朝经过安史之乱,原有的财政制度——租庸调制难以为继。杨炎被唐德宗启用后,迅速在全国推行两税法。
两税法的实施,不仅在当时收到成效,增加财政收入;在历史上,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以人丁为征收依据的税制逐渐扭转为按资产和田亩征收,便利了收税程序,抑制了贫富不均的现象。
七、改革家——王安石
王安石有出色的文学才华,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也是一位有才能、有魄力的改革家。
1070年,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在全国推行“新法”。财政上:均输法、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免役法等;军事上:保马法、保甲法、置将法等;科举上:废除诗赋取士,改为考察读书人对《春秋》的熟练度,并实行太学三舍法制度。
王安石的变法,抑制豪强的壮大,减轻普通百姓的负担,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八、辽国于越——耶律屋质
大辽刚刚建国的几十年,政权不稳定,尤其是在皇权更替时,总会发生内斗。在这期间,有一个人每次都能横空出世,保持局面平稳。他就是耶律屋质,契丹皇室宗亲,辽国的五朝元老,拥立过辽世宗和辽穆宗。
耶律屋质能征善战,多次击退宋兵的进攻。不管对内还是对外,耶律屋质如同辽国的定海神针。
九、元朝“贤相”——脱脱帖木儿
脱脱是《辽史》、《宋史》、《金史》的主编,看上去更像是一位知识分子。
当了丞相后的脱脱,发行新钞票“至正交钞”,重拾了元朝的政府信用;治理黄河水患,解决了灾民的安置问题,被老百姓赞为“贤相”。
十、万历首辅张居正
在明神宗时期,张居正先丈量全国土地,然后推行“一条鞭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税制改革,简化手续,将实物征收改为货币征收,确立了银本位制度。既减轻了普通人负担,也增加财政收入。
张居正一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反对征收商人重税,这些做法为明末资本主义萌芽诞生创造了商业环境。
在对外的军事上,张居正支持戚继光抗倭。
张居正执政的十年,大权独揽,完全架空年幼的宋神宗,君相之间已经由合作转变为对立。所以,张居正去世后,宋神宗秋后算账。
丞相会做人,懂得收敛自己,相权就是君权的补充,君臣之间能够和谐相处;丞相飞扬跋扈,相权就是君权的威胁,君相之间必有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