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成吉思汗近的地方不打,为何要去攻打相隔千山万水的欧洲呢?
创始人
2025-06-25 16:03:04
0

作为世界史上最强的征服者,成吉思汗对征服的节奏、方向把握非常独到。

仅从结果上看,他的征服顺序似乎有些“厚此薄彼”。

向西,成吉思汗一路狂飙,连灭西辽、花剌子模等大国,统治了广袤地区。(蒙古军在追击中曾翻越高加索山,追入今乌克兰等地,进入地理意义上的欧洲。不过,蒙古军对欧洲的大规模进攻还要等到成吉思汗子孙时期。)

而对于距离其统治中心和林比较近的金、西夏,他却打打停停,没有一口气吃掉。

看起来,成吉思汗的征服顺序,与传统的“远交近攻”不太一致呀。

这正是成吉思汗的高明之处。

成吉思汗征服重心是征服金、西夏

事实上,成吉思汗的征服重点是金、西夏。

1206年,成吉思汗建国称汗。

1206年-1209年,成吉思汗保持了与金的岁贡关系,主要精力用于平定西北地区,给蒙古各部的统一战争扫尾。

不过,其间,成吉思汗发起了三次对西夏的进攻。1209年,西夏纳贡臣服,西夏与金的同盟关系破裂后,成吉思汗才开始着手对金发起大规模进攻。

1211年-1216年,成吉思汗集中精力,连续对金发起大规模进攻。歼灭了金军精锐,攻占了金国的西京、中都等地。

不过,成吉思汗并没有对金灭之而后快,而是于1216年夏回到漠北。

1217年,成吉思汗再征西夏,又是“打服了事”。

旋即,成吉思汗分兵两路:成吉思汗、木华黎各率10万兵(成吉思汗所率为精锐,蒙古据军占3/4,木华黎所率军兵力虽相当,但蒙古军只占1/4,战斗力略弱),成吉思汗集中兵力西征,木华黎继续主持对金作战。

1218年,蒙古军灭西辽。

1219年春开始,成吉思汗开始西征,在讨灭花剌子模,攻掠钦察草原后,于1224年班师,1225年春回到草原。

1226-1227年,成吉思汗生命的最后1年多,他的精力基本上用于讨灭西夏,并最后死在灭西夏的军中。

在他生命最后时刻,他遗命杀中兴府西夏臣民,并授借道于宋攻金的构想。

从成吉思汗的征服历程看,他花费了6年的时间,集中力量用于对金作战;花费了2年的时间,集中力量对西夏作战。

而他大规模西征,花了6年的时间,而且,这6年间,他仍然留下了大量的力量用于对金作战。

此外,他还先后组织了6次对西夏的进攻。

可见:成吉思汗的征服重心,是金、西夏。

既然如此,成吉思汗为何在金、西夏没有彻底平定的情况下,发起大规模西征呢?

这正是成吉思汗的高明之处:对不同的对手,使用不同的节奏。

两边都要必须要打

成吉思汗是不可能“专心”攻打金、西夏的。

历史上,匈奴、突厥,都是在征服西域后,才获得压制中原王朝的条件。

作为东西方陆路贸易的关键节点,西域地区的财富是诱人的。

要驾驭游牧各部,武力、财富,缺一不可。

同时,由于西域地区也多为游牧民族活跃区域,当西域出现强大政权时,其对草原的威胁比中原王朝还要大。

而对成吉思汗来说,这一威胁又特别大。

1216年,成吉思汗在攻金取得阶段性胜利后返回草原,并开始准备西征。

之所以如此,最直接的原因是:西辽易主。

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的战争中,乃蛮部战败,乃蛮部太阳罕的儿子屈出律逃到了西辽。1211年,屈出律与花剌子模联手推翻了西辽皇帝直鲁古,篡夺了西辽皇位。

无论是乃蛮部,还是西辽,对蒙古西部各部都曾有很强的影响力。

而乃蛮部,更与成吉思汗是死仇。

而且,无论是西辽,还是其西面的强大的花剌子模,都有拥有较强的游牧武装,具备威胁蒙古后方的实力。

因此,西辽、花剌子模,都是蒙古后方的心腹之患。他们不但对蒙古与西域的商业线路构成威胁,也可以直接威胁蒙古!

相比之下,金的威胁就小得多了。

尽管金统治者是女真人,但他已经进化(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退化)成了一个中原王朝。

中原王朝在鼎盛时期,也可以发起大规模远征,威胁草原。

显然,经过对金的第一阶段打击,金已经完全没有大规模反击的能力了。

西夏的情况也是类似的。

1217年,蒙古西征前,成吉思汗称:西夏是“城郭之国”,跑不掉,打不出来,以后慢慢再收拾他!

因此,尽管在国力上,金、西夏不弱于西辽、花剌子模,但就威胁而言,西辽、花剌子某的威胁更大,更不能容忍。

因此,对成吉思汗来说,两面都必须打,只是如何把握顺序、节奏罢了。

对金、西夏的节奏:必须,且可以分阶段完成

金已经是一个君主集权的政权,金国皇帝对本国拥有绝对的统治权,金国皇帝可以集中全国的力量抗击蒙古。

蒙古攻克了中都,金迁都汴京,仍然对剩下的国土拥有绝对的统治权,并没有土崩瓦解。

因此,尽管丢掉了大片土地,金仍然依靠潼关-黄河设防,拥有相对完善的防御体系。

而当时的蒙古,与后来的满清不同,他们完全不具备统治农耕地区的人才和经验,无法在对金占领区建议有效的统治。蒙古军仍然只能通过掠夺来获取占领区资源,而你越是掠夺,被攻占地区的人民越是反抗,后方越是不稳。

而对习惯了游牧生活的蒙古军来说,越往南打,越是疲惫。

中原地区的气候与草原迥异,蒙古人马往往只能“春去秋来,当暑不战”,到了夏天,大军都要班师回到草原避暑。

如此,长距离往来奔波,自然战事难免陷入反复、焦灼。

而要在占领区建立秩序,需要学习新的统治方式,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因此,蒙古没有办法一口吃掉金,只有先占领一部分,消化一部分,分阶段推进灭金战争。

同时,灭金战争,也确实有条件“分阶段完成”。

金已经是一个中原王朝,其防御依赖地形及工程。

对蒙古的防御,金的第一道防线是长城-燕山山脉;第二道防线是潼关-黄河。

因此,即便蒙古军抽调力量离开,金军反击时能收复一些地区,但如果不能收复长城以南全部地区,等到蒙古大军回来,金军还是要退回潼关-黄河防线。

因此,蒙古必须,且可以分阶段灭金。

与金不同,西夏的防御条件没有金那么优越,但他也是完成了中央集权的。

早在当年抗击宋、辽时,西夏就建立了强大的动员能力,举国抗敌。

因此,灭西夏之战,表面上是往往变成围攻中兴府之战,实际上是一场消耗战。

一直消耗对西夏不利,所以西夏容易“服软”,但你要一口吃掉他,那拼起命来人家也布爬。

所以,蒙古攻西夏,打服容易,灭国难。

当初,蒙古攻西夏,西夏向金求援,金乐见蒙古与西夏消耗,不愿参加。

不过,成吉思汗不上套,“打服”西夏,取得阶段性胜利,然后不断征调西夏兵马与金、西域作战,消耗后再灭国。

对西辽、花剌子模的节奏:必须,且可以一鼓作气灭掉

与对金、西夏相反,对西辽、花剌子模,不但不能对某一国分阶段作战,甚至要把两个对手放在一起灭掉!

蒙古灭西辽、花剌子模,各有借口。

不过,要是认为征服者口中的借口就是灭国真正的理由,那就有点天真了。

中亚地区各部的独立性很强,谁强就服从谁。

如果蒙古灭了西辽后班师,那么,西辽灭亡留下的真空将由花剌子模来掌握,原先属于西辽的部族、人口、财富,将由花剌子模掌握!蒙古等于是在帮花剌子模打工!

同样,如果不能一次性灭亡花剌子模,打了一半大军撤走了,人家回头就可以卷土重来,且基本保持实力。

因此,蒙古西征的任务是:不但要消灭西辽、花剌子模,还要在确保新占领区的安全后才能退兵!

事实上,蒙古为追击花剌子模残余扎兰丁所花费的时间比灭花剌子模还要多。

这是因为:只要有挑战者,即便这个挑战者暂时实力不强,但他只要有人格魅力、能力,就可能拉拢一些部族,可能成长为巨大的威胁!(铁木真本人不就是如此吗)

所以,蒙古西征,必须一鼓作气!一直打到地方驻军、部族可以维持相当长时间为止。

而同时,花剌子模虽大,但却可以被一鼓作气灭掉。

花剌子模的兵力、疆域都很大,但其政治结构非常松散。

在其治下,不仅有直辖领地,也有分封诸子的领地,更有大片臣服部族的区域,是一个“多层封建组合体”。

花剌子模没有办法统一规划国防体系,甚至无法充分动员全体力量作战。

因此,蒙古只需要以花剌子模的经济、政治中心为目标,发起向心攻击,砸掉他的中心,整个帝国就会土崩瓦解!

同时,中亚也是大陆性气候。蒙古军西征时,没有“当暑不战”的限制,即便避暑休整,也不必回到漠北草原,只就近避暑即可,因此连续作战的效率极高。

所以,成吉思汗灭花剌子模只花了3年就灭掉了庞大的花剌子模,只是由于后续接班的末代国王札兰丁比较牛逼,花费了大量时间追击。

这也就是为何成吉思汗军要向西打那么远,因为必须打这么远,而且完全可以打那么远!

历史上有许多强大的征服者,他们强盛一时。

不过,他们往往在气盛时横行一时,却在陷入泥潭时或不可自拔(如拿破仑征俄),或盲目行动(如日本侵华),最后往往越陷越深,不可自拔。

这正是他们与成吉思汗的差距。

成吉思汗,也遇到过许多陷入泥潭的危险。

1209年,他围攻西夏中兴府时,久攻不克,金以为“两强相交,有利”,希望蒙古像当年北宋一样,陷入西夏“看起来弱小却顽强”的陷阱,消耗力量。

可是,成吉思汗果断接受西夏条件,结束对西夏战争,转入对金作战。

成吉思汗去世前,其各方面形势都比西征前要好,但他仍然授意“借道于宋”,绕过金军潼关-黄河防线的策略。

可见,成吉思汗已经敏锐地意识到:按照传统方式继续攻金,已经不可避免地进入“进攻的顶点”,因此,他改变方略,不再求急胜。

因此,表面上看起来成吉思汗“舍近求远”,但由于节奏把握得好,其形势越来越稳固,实力越来越强大。

遇到难点,不一味赌气逞强,果断调整节奏、方向,就可能始终保持主动,最终走向胜利。

我们不是成吉思汗一样的世界征服者,但我们人生中有许多目标需要是征服。

不妨学一学成吉思汗。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
2025-07-16 04:33:43
原创 ...
#历史开讲# 古代史研读:唐朝史料记载中,皇室儿童的夭折情况——唐...
2025-07-16 04:33:38
原创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民贵君轻的思想虽然是由孟子...
2025-07-16 04:33:38
原创 ...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三国虽然是一个乱世,但也为众多英雄提供了用武...
2025-07-16 04:33:19
原创 ...
今天我们要聊一个和徐学功一样对新疆有重大贡献的悲情人物-巴里坤镇总...
2025-07-16 04:33:12
原创 ...
1943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土地上战火纷飞,物质匮乏,在这个年代...
2025-07-16 04:33:07
织“网”汇聚“声光电”,承...
穿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华传统文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
2025-07-16 04:32:53
原创 ...
“关东”含义是山海关以东。苏军参战后,关东军尚有70万军队,这70...
2025-07-16 04:32:52
原创 ...
人类是从地球上诞生的吗?人类的起源是在哪里?大约是在400万年前,...
2025-07-16 04:32:51

热门资讯

原创 印... “十横九纵列九宫,粮草未动兵马行。 楚汉只在单手间,笑看士卒入帐庭”,中国人谈起象棋,那可都是眉飞色...
原创 古... 宋辽综合实力的相当 古代史研讨:为何说宋辽交聘是宋辽政治发展的客观要求?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
原创 浅... 文/日斤 编辑/日斤 引言 二十世纪的非殖民化和国际组织的扩大是现代全球历史上的重要发展 ,但学者们...
原创 战... 燕国之所以没能吞并齐国,主要是其实是有三个原因:一是因为齐国的体量太大,以燕国的国力来说,根本没办法...
原创 李... 从秦朝统一六国,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开始,皇家也就没有了亲情,六亲不认只想当皇帝的事情也是层出不穷...
原创 穆... 穆宗朝时期,契丹南下军事经略政策转变的原因是什么?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知道,高平战后,契...
除了刘备,还有一个被低估的“刘... 在官渡之战的主战场外,始终存在着刘备和曹操的第二战场。刘备虽然还未成气候,还是给曹操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孤独的醒者:陈子昂及其诗文的... 正文: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以其独特的才华和深邃的思想独立于众生的喧哗之上。陈子昂,...
原创 此... 帮是情分,不帮是本分!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所透露出来的意思却是意味深长。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别人伸出了...
原创 比... #头条创作挑战赛# (卫国) 卫国是个很神奇的地方。 西周分封诸国有一百零八,卫国从来没有辉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