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齿铜牙纪晓岚》我想诸位读者都不陌生,这不电视剧中的纪晓岚与和珅就是一对欢喜冤家,两人颇受乾隆宠幸却又互看不顺眼,彼此相爱相杀,时常逗乐观众。
然而和珅的好日子因为乾隆的离去而走到尽头,嘉庆上台后立刻开始惩治和珅,最后以数十条罪名抄没其所有家产,最后逼得他自尽身亡。
很显然,和珅的下场无比悲惨,那么作为他的老搭档纪晓岚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其实,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与和珅完全是两个不同层次的臣子,和珅的实际地位与权力要远远高于纪晓岚,他才是乾隆身边真正的宠臣。
1754年,31岁的纪晓岚高中甲戌科进士,从此便开启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由于才华横溢,起初纪晓岚的仕途无比平坦,他先后被任命为翰林院庶吉士、乡试主考官、知府等多个官职,后来更是直接留在乾隆身边做侍读学士。
可凡事都没有一帆风顺,1768年,纪晓岚因向姻亲走漏朝廷消息,被定罪戍边,流放到了乌鲁木齐,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会孤苦伶仃最后老死边疆。
不过幸运女神最终还是站在他这一边。恰巧当时乾隆正在编纂《四库全书》,由于工作量很大并且无比重要,乾隆还特意大学士刘统勋担任这本书的总裁官。
只是那时刘统勋已经74岁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的他害怕自己不能完成任务,于是便向乾隆推荐博学多闻的纪晓岚。就这样乾隆不但赦免了纪晓岚的罪名,还将他召回京城负责《四库全书》的编纂。
而纪晓岚也非常珍惜这次机会,他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编纂书籍上,力求做到尽善尽美。这些都被乾隆看在眼里,于是纪晓岚不但被提拔为礼部尚书,兼经筳讲官,还拥有在紫禁城里骑马的权利。
当然纪晓岚能够得宠不仅仅是因为他才高八斗,更重要的是他与传统古板的文人不同,不但幽默风趣还懂得讨别人的欢心。
例如1785年的时候,乾隆觉得自己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再加上那一年刚好是他执政五十周年,于是乾隆特意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千叟宴”。
参加宴会的老寿星中,年纪最长寿的是141岁的一位老翁。看到这么长寿的人,乾隆一时兴起出了一个上联:“花甲重逢,又增三七岁月。”
话音刚落众臣就开始不停鼓掌拍乾隆的马屁,而在场官员当中纪晓岚才华最好,所以众臣恭推纪晓岚对下联,而纪晓岚也不含糊,只见他脱口而出道:“古稀双庆,再添一度春秋。
花甲指的是60岁,古稀指70岁,两个花甲年加上二十一岁刚好141岁,而两个古稀年加上一年也正好是141岁,可见纪晓岚这个下联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实际上寓意上都非常契合乾隆的上联,因此乾隆龙颜大悦,当即赏赐纪晓岚白银千两。
不过乾隆喜爱纪晓岚最主要的还是看重他的文采,所在位期间他并没有给予纪晓岚太多的政治舞台(也是因为纪晓岚在政治这方面没有天赋),而那时候和珅才是乾隆身边的大红人,乾隆很多事情都由和珅一手操办。
乾隆登基时曾许下诺言,如果自己在位60年,一定不会超过康熙的61年,所以到那时他会将皇位传给下一代。
可是到了1795年,已经在位60年的乾隆身体仍然硬朗,他还不想急着退位,可是如果再执政的话就违背了自己当初的诺言,这让他有些苦恼。
而善于察颜观色的和珅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他便建议乾隆退位不退“大宝”,也就是说不要将玉玺交出去。
乾隆采纳了和珅的建议,在1796年正月禅位大典时迟迟不交出玉玺,典礼上和珅又突然来到大殿上,宣读了“退位不退大宝“的圣旨。
顿时文武百官炸开了锅。要知道退位让贤是自古以来常有的事情,可是退位却不交出玉玺这是千古第一回,失去了玉玺这皇帝还能叫皇帝吗?
正当群臣交头接耳的时候,主持禅位大典的纪晓岚也赶紧停止手上的工作,他协同刘墉一起去面见乾隆。经过劝说,乾隆这才同意拿出他掌管了60年的玉玺。
这件事情也算是和珅与纪晓岚表明立场。本来嘉庆就非常垂涎和珅的财产,因为玉玺的问题他对和珅的印象更差了,所以乾隆去世后不久他就马上着手处理和珅,根本没有给他准备的机会。
而纪晓岚本身就是声名远扬的大儒,因为这件事他更加得到嘉庆的器重,1805年,嘉庆拜纪晓岚为协办大学士,并授予太子少保衔,令他掌管国子监的事务。同年纪晓岚逝世,享年82岁。
纪晓岚去世后,嘉庆为了感念他的功绩,赠予他“文达”的谥号,并御赐碑文“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以此肯定了他的能力和学问。
总的来看,虽然纪晓岚没有和珅那么大的权力,但是一生也算是圆满的,至少能够安享晚年,而不是因为贪污腐败等问题被逼死。不得不说,这样的人生是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