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封建历史上,最至高无上的莫过于是皇帝,只有皇帝才掌握着天下的生杀大权,可以为所欲为,所以为了这把龙椅,历朝历代的皇子皇孙、英雄豪杰们都围绕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展开了永无止息的斗争。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在这场斗争分出胜负之后,胜利者都会对失败者赶尽杀绝,甚至屠杀他们的全家,唐太宗杀害李建成、李元吉满门,汉文帝刘恒对吕氏一族斩草除根……这些都是为了保住胜利的果实。
随着大清灭亡,民国成立,中国再也没有皇帝,围绕着权力的斗争却依旧没有停歇,各路军阀为此混战不休,可奇怪的是,无论他们如何混战,失败的一方选择下野之后,胜利者都不会对他们赶尽杀绝,这是为什么呢?
沾亲带故
民国时期的军阀混战得厉害,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事实上这些人个个沾亲带故,不是世交旧友,就是远近亲戚。
为了各自的立场和利益,他们在战场上的时候可以刀兵相向,可私下里说不定就要凑到一起喝茶,这样的关系怎么可能会搞赶尽杀绝那一套?
当时军阀的圈子其实很小,能做军阀的,除了几个实在厉害的草根出身的大帅之外,大多数都是出生上层社会,在军校历练过的高干子弟,当时国内国外的军校就那么几所,这些人大多都是校友,说不定还是亲戚,关系亲密的很。
就算当军阀之前没有亲戚关系,当了军阀之后,他们也会搞出亲戚关系来的,那时候的军阀喜欢搞大老婆小老婆那一套,生出来的孩子大多都排到二十开外了,他们想要拉近关系的时候,随手拉一个儿子女儿出来联姻,这不就成了妥妥的亲戚了吗?
张作霖就是军阀联姻的狂热爱好者,号称联姻狂魔,他的七个女儿都嫁给了军阀权贵家庭,这些女儿生育出来的子女又继续联姻,给张家带来了一张密密麻麻的亲戚关系网。
弄到最后,全国大部分的军阀后代都有张家的血脉,真打起来的话,他们能够赶尽杀绝吗?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很多军阀落败下野之后看似落魄了,事实上他们的七大姑八大姨大多还身居高位,胜利者就算是想要赶尽杀绝,也得看在他们那些风光的亲戚面子上放他们一马,否则弄的举世皆敌可不是什么好事。
风水轮流
除了大部分的军阀都沾亲带故之外,军阀们不肯搞赶尽杀绝那一套,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那就是害怕风水轮流转,太不留情面的话迟早会害到自己。
民国时期实在是太过混乱,自从清朝灭亡之后,中国就陷入了长久的迷茫状态,谁都不知道将来的路究竟怎么走才最好。理念不同的各路英雄豪杰都开始抢夺这个国家的治理权,谁都不服谁,最后闹得军阀混战,天翻地覆。
在乱世之中,政权的更迭快到了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地步,几乎年年都有盛极一时的军阀败落,堪称是下野年年有,今年到我家。
在这种情况下,军阀们只要还有点脑子,就不会对落败方赶尽杀绝,今日对他们不留情面,明日很可能自己也会步其后尘。善待下野的军阀几乎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规则。
只要敌对的军阀肯低头服软,宣布破产下野,不再涉足政坛,胜利者大多表现得相当大方,不仅保留他们的豪宅豪车,还让他们带走自己多年以来的积蓄,继续花天酒地、纸醉金迷。
这个规则是为了保护军阀们共同的利益,如果有人敢破坏这个规则,势必会招来所有军阀的口诛笔伐,张宗昌下野之后就曾经遇刺而亡,当时几乎所有的军阀都对刺杀案的真相十分关心,直到发现是私人寻仇才大松了一口气。
时代不同
中国古代有句古话:不成功,便成仁。敌对双方争权夺利的时候大多秉承着这个观念,一旦有一方落败,胜利方必然不会给他任何一条活路,落败方自己也清楚这一点,所以有很多人甚至不等胜利方动手就自杀以免受辱。
封建时代的法律也支持这种赶尽杀绝的行为,在法律中甚至有夷三族、诛九族的刑罚,这是封建时代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制定的法则,也让他们对落败一方的赶尽杀绝有了法律上的倚仗。
在大清朝灭亡之后,社会从封建时代进入了相对平等的时代,法律也有了很大的完善,每个人的生命都受到法律的保护,哪怕军阀落败下野,也依旧拥有活着的权利。
胜利方如果想要赶尽杀绝的话,必然会招致法律的审判和舆论的指责。哪怕胜利一方确实想要赶尽杀绝,他们也不会明目张胆地动手。
一般来说,他们会将失败方曾经的黑料传得满天乱飞,减小舆论的压力,再用法律来审判他们,名正言顺地将他们送上死路。
不过民国时期的军阀谁没有点黑料,如果真的要通过法律来解决的话,今天你挖我的黑料,明天我传你的黑料,军阀们的日子可怎么过?
不是逼不得已的话,军阀们是不会轻易对簿公堂的,这也让下野的军阀大多能够逃过法律的制裁得以善终。
再说了,民国时期的军阀混战并不是像古代一样为了皇权更替,而是很多人的治国理念和作战方针不同,他们虽然打得厉害,大多数军阀还是希望中国能越来越强盛,这个理想和目标是统一的,他们没必要对同盟赶尽杀绝。
民国时期的军阀看似打得激烈,实际上他们大多数都沾亲带故,甚至效忠于同一个势力,是如假包换的同僚,无论他们打得有多么激烈,也不会在对方下野后赶尽杀绝。
而且民国的情势瞬息万变,谁都可能会有被迫下野的一天,他们怎么会不给自己留后路呢?